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0-MDP-钙盐形成对牙本质粘接成绩的影响。方法 采用酸蚀冲洗粘接模式,根据牙本质表面的处理方式和选择粘接剂的不同将牙齿随机分为以下4组(n=5)进行处理,制作牙本质/树脂粘接试件:①对照组,直接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2)处理后粘接;②10-MDP组,使用SB2处理进行粘接前,牙本质表面以含有磷酸酯单体10-MDP的自配底涂剂预处理;③CHX组,使用SB2处理进行粘接前,先以氯己定(CHX)预处理牙本质表面;④SBU组,使用包含10-MDP的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处理后进行粘接。通过微拉伸测试(μTBS)测试粘接强度,以X射线衍射(XRD)、原位酶谱测试表征自配10-MDP底涂剂和两种牙本质粘接剂处理的牙本质表面,分析10-MDP-钙盐形成对牙本质粘接成绩的影响。结果 微拉伸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式的粘接试件在24 h水储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经过6个月的水储后,与10-MDP组和SBU组相比,对照组的微拉伸强度显著降低(P<0.05),而CHX组的微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XRD结果显示,在10-MDP组和SBU组均检测到10-MDP-钙盐形成的特征性峰,表明有10-MDP-钙盐的形成。原位酶谱结果显示,10-MDP组与SBU组之间混合层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区别,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HX组荧光强度低于10-MDP组与SBU组。结论 10-MDP-钙盐的形成能够保护暴露的胶原纤维不接触到MMPs而免于水解,从而增强牙本质/树脂的粘接成绩。  相似文献   
2.
椎管狭窄性脊髓及脊神经根病变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的初步观察谢海峰,谢岳锐,马翰章由于椎管狭窄性脊髓及脊神经根病变[1]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绝大多数为正常,所以脑脊液(CSF)检查并未引起人们重视,脑脊液细胞学(CSFC)的改变如何也一直未见公开报道。现将...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本科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和全面地掌握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以适应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了本科生神经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2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BAEP和EEG检查。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0~68.5岁。本组患者BAEP和EEG检查异常率分别为41.4%和37.9%,提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脑干和大脑皮层损害的亚临床表现存在,并对其异常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抗癫痫治疗药物过量可导致发作增多,这已为大家所共识。然而许多文章涉及到使用托吡酯(妥泰)时,都是按照药品的说明书每周递增1次,这种非个体化用药,可导致不能找到最佳剂量,反而引起药物过量。抗癫痫药物使用5个半衰期才达到稳态浓度(妥泰约为5d),观察疗效时段为用药前(3-6个月)平均发作间期的4-5倍,那么平均发作2次/d者可以每周递增一次,而平均2d发作一次者应13d增药一次,平均3d发作一次者应17d递增一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中药制剂马桑内酯诱导惊厥发作后,海马结构内神经元损害的范围和特征。方法:采用SD大鼠,马桑内酯单次腹腔内注射诱发惊厥,在发作后不同时间点取脑,行H&E染色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结构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结果:海马结构内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其损伤次序表现为:齿状回、门区和CA3区、CA1区,损伤区周围有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马桑内酯致惊厥发作后海马神经元的损害与兴奋性细胞毒制剂海仁酸致惊厥具有相似的病理学改变特征,提示国产中药制剂马桑内酯致惊厥与兴奋性细胞毒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人CYP3A4第9外显子基因突变频率的检测方法,并了解汉族人CYP3A4第9外显子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人CYP3A4第9外显子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结果运用PCR—RFLP法检测了92名汉族人CYP3A4第9外显子基因点突变,其中野生型纯合子频率为85.9%,杂合子频率为14.1%,突变型纯合子频率为O.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70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一般实验室检测及大规模的人群调查,汉族人CYP3A4第9外显子也存在相同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在不同监测时程记录到的异常放电和临床发作的阳性率,以评价不同时程V-EEG监测在癫(癎)诊断和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对139例V-EEG监测结果分别于记录开始后的20 min及2、4、8、12、24 h等6个时点进行分析,并分别研究所记录到的异常放电和临床发作的阳性率与不同癫(癎)类型、发作频率及睡眠状况的关系.结果:(癎)样放电及临床发作检出率均有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短程(2 h内)V-EEG监测记录到癫(癎)组(癎)样放电者已达71.5%,非癫(癎)组临床发作者为56.5%,而记录到癫(癎)性发作的病例为6.9%.结论:虽然这些阳性率均有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但考虑到既能满足癫(癎)的确诊及分型最基本的需要,又可避免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除必须手术治疗者需作更为细致定位外,一般2 h的V-EEG监测时程是切合实际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低治疗量丙戊酸钠引起的神经功能异常2例报告潘英廖卫平何小诗陆雪芬丙戊酸钠(VPA)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抗癫痫药。虽作用机理仍不清楚,但疗效确切。在常规治疗剂量(20~30mg/kg·d)范围内,不良反应少见[1]。但我们在临床抗癫痫治疗中,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癫发作间期脑血流变化对癫灶定侧的价值。方法 :4 7例癫病人发作间期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速度测定 ,并与临床、脑电图定位和MRI/CT病灶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确定病灶侧的 19例病人中 ,病灶侧脑血流速度改变 (升高和降低 )的比率显著高于双侧脑血流速度对称者 ;在脑电图确定病灶侧的 2 4例病人中 ,病灶侧脑血流速度升高比率显著高于脑血流速度降低和双侧脑血流速度对称者 ;在MRI确定病灶侧的 13例病人中 ,病灶侧脑血流速度增快 7例 ,减慢 2例 ,双侧血流速度对称 4例。结论 :癫病人一侧脑血流速度增高 ,高度提示癫病灶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