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蟛蜞菊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茹  董俊兴 《中药材》2005,28(4):347-350
目的:综述了蟛蜞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加以综述.结果:蟛蜞菊属植物已知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酚酸类、香豆素等、黄酮类、甾体类、萜类、三萜皂苷等,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保肝、抗炎镇痛、杀虫抑菌、降血糖及抗癌等.结论:蟛蜞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其有效成分和相关药理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中药榆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并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检测部分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榆树皮的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1)、黄花菜木脂素C(2)、木栓酮(3)、熊果酸(4)、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东莨菪内酯(7)、1,3-二羟基蒽醌(8)、22-O-(4-hydroxy-3-methoxy-cinnamyl)-docosanoic acid(9)、曼宋酮E(10)、曼宋酮H(11)和β-谷甾醇(12).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 显示,化合物10、11对人肺癌细胞株H460的IC50值分别为(6.84±0.09)和(30.19±0.64)mg/L;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IC50值为(0.043±0.001)和(18.55±2.45)mg/L;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IC50值为(7.26±0.29)和(21.94±4.39)mg/L;小鼠黑素瘤细胞株B16F10的IC50值为(7.05±0.09)和(29.14±7.89)mg/L.结论 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0、11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与细胞渗透肽(PEP-1)融合蛋白,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IL-1 RA与PEP-1融合基因,通过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制备IL-1 RA-PEP融合蛋白.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MCAo),形成I/R损伤,静脉注射IL-1 RA-PEP,24 h后检测其在大鼠脑组织的分布,以及脑组织梗死体积,炎性细胞浸润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IL-1 RA-PEP融合蛋白具有拮抗IL-1的生物学活性,其能有效地渗透进入I/R大鼠脑组织.给药24 h后,缺血半球脑梗死体积和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胱天蛋白酶(caspase)3和9等凋亡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同时Bcl-xL抗凋亡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IL-1RA-PEP融合蛋白能有效地渗透I/R大鼠脑组织,通过对相关凋亡蛋白的调控,抑制了I/R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对I/R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欧美等国家患病率在20%~30%,我国患病率10%~20%[1]。失眠症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症。我院于2012-07以来对门诊诊治的失眠症患者予以右佐匹克隆片口服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少。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自2012-07—2013-03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症患者100例,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辅助治疗重症脑出血微创手术病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低温辅助治疗重症基底节区出血微创手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手术)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重症基底节区出血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的病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9例,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9%,对照组52.5%.治疗组病死率12.8%,对照组32.5%.2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辅助治疗重症基底节区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单纯西医药治疗对比,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9.52%,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ebster量表评分、PDRS评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美多巴每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其效果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7.
山栀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炳坤  黄荣清  杨建云  董俊兴 《中草药》2011,42(10):1948-1951
目的研究山栀茶Pittosporum illicioides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山栀茶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粟猪殃殃素(大叶茜草素,1)、豆甾醇(2)、3α-羟基-20-脱甲异木油树-14(15)-烯-28,30-二酸(3)、1,3-二羟基蒽醌(4)、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5)、8-O-4/8-O-4-脱氢阿魏酸三聚体(6)、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7)、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8)、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2)-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9)。结论除化合物3和8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大戟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根据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和花色素类等4种结构类型。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药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及开发。本文综述了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二咖啡酰奎宁酸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早期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二咖啡酰奎宁酸 (IBE5 )对博莱霉素诱导的C5 7小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进行羟脯氨酸 (Hyp)检测、图像分析、Ⅰ和Ⅲ型胶原测定、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和基质溶解素 (MMP 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①IBE5能降低纤维化肺组织内Hyp含量(P <0 0 5 ) ;②BLM组肺泡明显减少 ,间隔增宽 ,肺内胶原沉积和纤维化。IBE5能减轻肺泡破坏和纤维化 (P <0 0 5 ) ;③BLM组肺间质合成大量Ⅰ、Ⅲ型胶原 ,IBE5治疗后胶原减少 (P <0 0 5 ) ;④BLM组α SMA增加 ,位于纤维化区的肌成纤维细胞中 ;MMP 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肌成纤维细胞阳性。应用IBE5后α SMA、MMP 7减少 (P <0 0 5 )。结论 IBE5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和MMP 7表达对肺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知母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内蒙古赤峰地区产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mg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单体化合物知母皂甙A1(Ⅰ),A2(Ⅱ)和B(Ⅲ)。经化学和波谱方法(UV,IR,EI-MS,FAB-MS,1H-NMR和13C-NMR),以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萨尔萨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甙(Ⅰ)、吗尔考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甙(Ⅱ)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20(22)-烯-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甙(Ⅲ)。Ⅲ为一新的甾体皂甙,且其甙元也是首次在天然界中发现。经初步药理实验显示,Ⅲ具有抑制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