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对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的信度和效度作初步分析。方法采用RPAS-C对20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1名正常人进行评估,2周后随机抽取其中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4名正常人进行重测。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总分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为校标,计算校标关联效度。结果总样本RPAS-C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0,分半信度为0.796,重测信度为0.909,患者组与正常组的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趋于一致;患者组RPAS-C得分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PAS-C得分与述情障碍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0.422和0.237,患者组RPAS-C得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系数为0.448,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RPAS-C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和正常人群躯体快感缺失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的快感缺失程度,探讨快感缺失与共情缺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5名正常人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快感缺失与共情能力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RSAS-C得分[(13.21±6.06)分]和RPAS-C得分[(18.98±8.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51±5.20)分和(16.82±7.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共情总分、观点采择因子分、想象力因子分和共情性关心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RSAS-C得分(r=-0.170,P<0.05)和RPAS-C得分(r=-0.275,P<0.01)与共情总分呈负相关,控制PANSS总分后,快感缺失得分与共情得分间的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正常人存在快感缺失和共情能力缺陷,患者的快感缺失与共情障碍间存在相关,提示两种情绪加工缺陷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RSAS-C对314名正常健康者和20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随机抽取75名正常者和102名患者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评估重测信度,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总分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为效标,计算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信度检验: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SAS-C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87、0.804和0.759;分半信度分别为0.715、0.740和0.676;重测信度分别为0.902、0.916和0.831.效度检验: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SAS-C得分与TAS-20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398和0.154,患者组RSAS-C得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系数为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RSAS-C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表明RSAS-C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结论 RSAS-C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正常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快感缺失状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共情能力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53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4例对照者比较,同时做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结果 强迫症患者的IRI-C总分、观点采择分、想象力分和共情性关心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个人痛苦分则高于对...  相似文献   
5.
6.
中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述情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280名中等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SCL-90、TAS测试,对所获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等护理学校学生SCL-90评分阳性项目数和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TAS总分、因子Ⅰ、Ⅱ、Ⅲ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AS总分、因子Ⅰ、Ⅱ分和SCL-90多项评分呈正相关。而TAS因子Ⅲ分与SCL-90多项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中等护理专业学生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特征和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方法随机收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466例,测定患者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吸烟率(吸烟人数/总人数)、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血管年龄等指标,并与507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其中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血管年龄用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表来计算。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对照组[(6.71%±6.95%)vs.(4.76%±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吸烟率[(41%)vs.(19%)]、代谢综合征患病率[(25%)vs.(17%)]、BMI水平[(23.67±3.61)kg/m~2 vs.(21.73±4.11)kg/m~2]和血管年龄[(46.7±15.3)岁vs.(43.7±9.8)岁]增加(P0.05);SBP[(119.86±14.90)mmHg vs.(128.10±15.41)mmHg]和HDL-C水平[(1.08±0.27)mmol/L vs.(1.38±0.22)mmol/L]降低(P0.05)。患者组的FRS总分与BMI、FBG、SBP、腰围及吸烟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FRS总分与FBG(β=0.181,P0.01)、SBP(β=0.149,P0.01)、HDL-C(β=-0.107,P0.01)和吸烟指数(吸烟支数×吸烟年数)(β=0.554,P0.01)有关联。结论研究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6.7%,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吸烟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6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3名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907,-4.088,-3.037,P0.01),而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415,P0.01);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966,P0.01),而求助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3.711,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等与应对方式多个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关,两者间存在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学生自杀相关心理行为和自伤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的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某高校82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特征、心理复原力、自悯、宽恕等方面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9.9%,3.5%,2.5%和1.8%,自伤行为报告率为11.8%.与宽恕他人维度得分中分组相比,宽恕他人得分偏高是自杀心理行为(OR=0.26)和自伤行为(OR=0.31)的负相关因素(P值均<0.05);心理调适能力各量表总分中,与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得分中分组相比,低分组是自伤行为的正相关因素(OR=2.11),高分组是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的负相关因素(OR=0.51)(P值均<0.05);与自我怜悯量表及Hearland宽恕量表得分中分组相比,低分组均是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的正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66,2.28),高分组均是自杀相关心理行为(OR值分别为0.33,0.44)、自伤行为(OR值分别为0.35,0.39)的负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 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宽恕水平与自杀相关心理行为和自伤行为关系密切.高校可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来降低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了解高校新生的共情能力与快感缺失水平及其相关性,为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及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对随机抽取的合肥市3所高校551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本、二本和大专院校大一新生之间IRI-C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6,P<0.01);除观点采择(PT)外,IRI-C其他各因子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一本、二本和大专院校大一新生间RSAS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66,P=0.064).与男生相比,女生除PT分外,IRI-C各因子得分均较高,而RSAS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SAS总分与IRI-C总分,PT,FS,EC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而与PD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共情能力较差.共情能力较高者快乐体验的感受能力较高,而过分卷入他人情绪体验者感受快感的能力则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