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本研究探讨近10年艾灸研究中隔物灸与灸量对灸温的相关研究概况,为艾灸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从隔物灸、灸量及灸量对灸温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总结显示出不同隔物类型及不同灸量对灸温均存在差异性影响。此外,艾灸治疗中对灸温的效应研究在对隔物灸作用原因以及灸量选择等实验设计及观察内容方面尚存在不足,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丹参液对实验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0只大耳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STⅠ,血清肌酸激酶和心肌梗塞范围为指标,观察心经,心包经穴位注射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来探讨心经,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随机分5组:缺血组(模型组);穴注(丹参液)手太阴肺经经穴组;穴注(丹参液)手少阴心经经穴组;穴注(丹参液(手厥阴心包经经穴组;穴注(生理盐水)手厥阴心包经经穴组。结果表明:心包经穴位注射丹参对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丹参素对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岳凤  李雷勇  王荣  冀来喜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973-1974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及根茎,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疾病效果更为突出.其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脂溶性成分中丹参酮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水溶性成分中的丹参素则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丹参各种制剂均以丹参酮或丹参素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丹参酮丹参素对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及根茎,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疾病效果更为突出.其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脂溶性成分中丹参酮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水溶性成分中的丹参素则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丹参各种制剂均以丹参酮或丹参素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及细胞因子 IFN-γ、IL-2及 IL-4的影响。方法将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和假药饼灸组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 ,造成免疫抑制模型。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隔药饼灸、艾灸、假药饼灸治疗,隔日灸,共灸10次。治疗结束次日动物麻醉,取动物脾脏计算其脾脏指数,采用 ELISA 法测定匀浆上清液中 IFN-γ、IL-2、IL-4含量。结果环磷酰胺造模后,脾脏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艾灸组 IFN-γ、IL-4明显降低,模型组、假药饼组IL-4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 IFN-γ明显降低,隔药饼灸组IL-4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指数均有调节作用;隔药饼灸可使因环磷酰胺所致下降的IL-4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艾灸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作用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现代医家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对艾灸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药物与艾灸结合对机体红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可持续拓展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PKC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电针大鼠手厥阴经穴位20分钟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灌流60分钟,摘取心脏,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细胞蛋白激酶C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K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高,针刺手厥阴经穴后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对PKC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ET和CGRP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等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ET、CGRP进行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提供临床治疗依据.结果:3种不同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ET,升高CGRP,尤以针药结合组显著,各组之间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 P<0.01).结论:1.单纯运用电针和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电针与药物结合运用效果更好.2.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家兔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关穴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针针刺家兔左右侧内关穴20min 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ECG 监测,40min 后恢复灌流,再灌注1h,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棕褐色标记产物广泛存在;针刺内关组染色质边集均不显著,棕褐色标记产物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内关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之浅见田岳凤(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太原030024)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使得气血在人体周流不息,由此形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而在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这两条互为表里经脉的循行中,手少阴心经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