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王凌燕  朱广瑾 《解剖学报》1995,26(3):309-312
通过观察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浆蛋白C(PC)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特异性抑制因子(PAI)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心肌缺血时PC活性变化与纤溶系统的关系以及人参皂甙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AMI时血浆PC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缺血程度呈负相关。2.AMI时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增高。3.人参皂甙可提高AMI时血浆PC活性,降低PA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儿童泌尿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病例, 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 4例患儿, 男女各2例, 中位年龄6岁。发生于膀胱者2例, 肾脏1例, 输尿管1例。膀胱1例和输尿管1例以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形态为主, 肾脏病例大部分呈纤维瘤病样结构, 膀胱的另1例组织学类似结节性筋膜炎。3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呈弥漫胞质阳性;肿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 3/4)和/或结蛋白(2/4)。荧光原位杂交2例检测到ALK基因断裂, 肾脏病例示ROS1断裂。ALK断裂阴性的膀胱病例和肾脏病例分别检测到FN1-ALK和TFG-ROS1融合基因。结论儿童泌尿系统中除了膀胱, 肾脏和输尿管也可发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诊断需结合患儿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专项护理,对比2组恢复情况。结果:护理组空腹血糖值平均6.82±0.11mmol/l,餐后血糖值平均8.12±0.07mmol/l。结核病灶平均钙化时间76.22±3.16天,无不良反应。对照组空腹血糖值平均8.98±1.31mmol/l,餐后血糖值平均11.26±3.17mmol/l。结核病灶钙化时间平均103.20±2.56天,4例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具体病情,从饮食控制、皮肤护理入手,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对控制血糖和缩小肺结核病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值(Grayscale median,GSM)对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初诊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n=28)和非脑梗死组(n=199); 收集首次住院的临床资料及三维超声颈动脉斑块指标灰阶中位数值(Grayscale median,GSM)、斑块体积(Plaque volume,PV)、斑块厚度(Plaque thickness,PT); 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水平的差异,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效能。结果 脑梗死组合并冠心病的比例(35.71% vs 19.09%)及空腹血糖[(7.37±1.32)vs(6.82±0.85)mmol/L]、餐后2 h血糖[(13.16±3.52)vs(11.97±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ype A1C,HbA1c)[(7.03±0.98)vs(6.55±0.33)%]、总胆固醇[(5.98±1.13)vs(5.41±0.9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42±0.65)vs(3.05±0.40)mmol/L]、尿酸[(360.01±76.87)vs(320.15±80.55)mmol/L]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斑块的GSM[(35.24±6.92)vs(41.93±11.82)]均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斑块PT,PV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DLC,HbA1c、颈动脉斑块GSM是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6.073、4.205、0.852(P<0.05)且四项指标单独或联合均对初诊T2DM患者发生脑梗死具有预测价值,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GSM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GSM联合实验室指标LDL-C,HbA1c能够进行脑梗死发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 方法 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FA与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的关系。 结果 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各ROI的rFA值后发现,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73±0.16,非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97±0.0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和发病3个月后ROIs中扩散张量参数rFA值后,吞咽障碍组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的rFA值在发病3个月后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的DOSS评分为(4.4±0.8)分,与发病3个月后(6.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DOSS评分与岛叶、大脑脚和小脑上脚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 DOSS评分仅与大脑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程度(发病1个月内)与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相关,而晚期(发病3个月后)与大脑脚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且年轻化的趋势。据相关统计,心肌梗死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而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室重构则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阐述了心肌梗  相似文献   
9.
脂质载体前列腺素E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脂质载体前列腺素E1(liposomal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结扎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ipo-PGE1保护组。用酶联免疫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亚硝酸盐比色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荧光显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计算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ipo-PGE1保护组梗死面积减小(P〈0.01),模型组PAPP-A、TNF—a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Lipo-PGE1组PAPP—A、TNF-a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血清LPO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Lipo-PGE1提高t—PA活性,降低PAI-1活性(P〈0.01)。结论Lipo-PGE1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增加SOD活力、降低LPO含量和提高纤溶功能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组患者7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水平。结果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包括AMI、UAP)浓度较SAP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0.05);ox-LDL在冠心病组中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且在AMI、UAP、SAP各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氟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PAPP-A与ox-LDL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浓度降低,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来发挥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