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像素闪烁(PS)算法对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9例接受腹部CT检查、BMI ≥ 25 kg/m2的患者,根据管电压分为A组(100 kVp,n=30)和B组(120 kVp,n=29)。根据不同重建算法和处理方式,将A组分为A1亚组(FBP)、A2亚组(FBP+PS)、A3亚组(50% ASiR-V)和A4亚组(50% ASiR-V+PS);将B组分为B1亚组(FBP)和B2亚组(50% ASiR-V)。测量2组肝右叶、右侧竖脊肌CT值及SD值,计算肝脏SNR、CNR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评价2名观察者间所测数值的一致性。结果 2名观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值均> 0.80)。A组各亚组间肝脏及竖脊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脏及竖脊肌SD值、肝脏SN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两两比较SDA4 < SDA2 < SDA3 < SDA1,SNRA4 > SNRA2 > SNRA3 > SNRA1;A1与A3亚组间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其余亚组间两两比较CNRA4 > CNRA2 > CNRA3或CNRA1P均< 0.001)。A2亚组肝脏SD值较B1亚组、A4亚组较B2亚组明显降低,SNR及CNR值明显增高(P均< 0.001)。A组CTDIvol明显低于B组(P均< 0.001)。结论 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PS算法可改善高BMI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中使用护理手段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患者共120例,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治疗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即在常规护理方法上加上人性化护理措施,如心理干预等方法。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运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后,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为78.33%,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6.6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A组和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T=15.38,P=0.0026<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利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的过程中,对患者使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痊愈率,值得医院在护理工作中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 v2018),探讨CT及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下长径≤3 cm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73例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且经病理证实占位长径≤3 cm HCC的患者,并在1个月内行CT及MRI检查.依据LI-RADS v2018,对每个病灶的CT及MRI图像的主次要征象及分级进行评估及比较.比较CT及MRI对长径≤3 cm HCC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主要征象中的"包膜"表现在MRI中识别率高于CT(P<0.001).次要征象中的扩散受限征象(86.3%)在MRI中具有最高识别率,而在CT的次要征象中马赛克征(25.0%)的识别率最高.CT及MRI检查的LI-RADS v2018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在以LR-4/5标准诊断HCC的准确率优于CT(P=0.046).结论基于LI-RADS v2018,MRI检查对长径≤3 cm HCC的部分征象的识别率及HCC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各种CT肺部表现,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方法  搜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对其主要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阶段COVID-19患者CT征象特点。  结果  在23例患者中,病变同时累及双肺的患者占56.5%(13/23),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患者占69.6%(16/23),分布于双肺外带的患者占65.2%(15/23),累及左/右肺下叶基底部的患者占82.6%(19/23),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影者占82.6%(19/23),磨玻璃密度伴实性密度影者占30.4%(7/23),呈现网格状改变的占26.1%(6/23);病变进展期病灶数量增多的患者占54.6%(6/11),病灶范围扩大的患者占63.6%(7/11),病变密度增高的患者占63.6%(7/11);缓解期病灶数量减少的患者占25.0%(4/16),病灶范围缩小的患者占81.3%(13/16),病灶密度减低的患者占62.5%(10/16),出现纤维灶的患者占37.5%(6/16)。对CT进展组(n=11)和缓解组(n=5)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检查作为COVID-19的重要诊断检查方法,在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并且在CT上伴有肺炎征象的情况下,相较于病毒核酸检测,有利于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制备一批细胞免疫应答检测用参考品,规范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背部皮下分别免疫小鼠(BALB/c,H-2^d)0.5、1、2、4和8鹏的HBsAg,于免后7d,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刺激诱生IFN-γ的水平。分别免疫小鼠2、4μgHBsAg,免后7d,检测MNC分泌IFN-γ水平。结果1μg组可检测小鼠IFN-μ阳转;免疫剂量与IFN-γ阳转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51,P=0.049),IFN-γSFC与免疫剂量也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96,P=0.000)。2μgHBsAg组IFN-1阳转率在50%-75%之间;4μg组IFN-γ阳转率均为75%。结论制备一批乙肝疫苗细胞免疫参考品,用于规范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2004年,全球范围内有大约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1〕,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HBsAg携带者超过1.2亿,占全国人口的10%,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约三千万。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的预后不良,易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2〕。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为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为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措施,但常用的药物如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只能抑制HBV复制,而不能在人体内彻底清除HBV,因此,耐药性以及停药后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汉逊酵母菌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动物和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rHBsAg免疫小鼠(BALB/c,H-2d),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刺激诱生IFN-γ的水平;单剂rHBsAg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MNC、CD8+T淋巴细胞产生IFN-γ水平;同时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活性;检测免疫单剂和多剂乙肝疫苗后小鼠MNC分泌IFN-γ、IL-2、IL-5和抗-HBs抗体水平;对乙肝感染标志阴性的4名成年人按0、1、2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以及抗体动态.结果 应用ELISPOT法,汉逊rHBsAg免疫小鼠7 d时,可检测到IFN-γ应答,14 d时达到高峰;CTL在免疫后7 d时可检出,峰值位于28 d.在1~8μg免疫剂量范围内,MNCs IFN-γ免疫应答与剂量呈显著正相关(阳转率:Υ=0.951,P=0.049<0.05;SFC:Υ=0.996,P=0.000<0.05),在1~4 μg免疫剂量范围内,CD8+T淋巴细胞的IFN-γ与剂量也呈显著正相关(Υ=0.999,P=0.025<0.05);三剂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诱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均显著高于单剂(P值均<0.05);成年人接种汉逊乙肝疫苗后不同个体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模式不同,IL-2、IL-4应答与个体抗体滴度有关.结论 用ELISPOT法成功测定了汉逊HBsAg免疫小鼠后不同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剂量效应和CTL时间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成年人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为规范疫苗细胞免疫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材料,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将注有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悬浊液的硅胶管缓慢浸入-180℃液氮中,冷冻干燥,通过显微物镜、扫描电镜扫描观察所制胶原蛋白-硫酸肝素内部孔隙结构排列规律及走行方向,测量孔的大小。结果:制备的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高度仿生神经的内部空间三维结构。结论: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生物支架材料作为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材料基体,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属性,可分化产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长期以来大脑被认为是个免疫特区,NSC是神经发育早期阶段的幼稚细胞,细胞表面的特定免疫原性蛋白分子尚未形成,免疫原性较弱,在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较弱。现在的研究表明NSC免疫原性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现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1在正常情况下NSC的免疫原性应用NSC移植潜力需要了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以及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识别NSC的能力。Mammolenti等[1]取孕13d B6小鼠皮层,体外培养、扩增得到NSC…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HBV感染的特效方法.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然而,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约有10%的人群对该疫苗反应低下或无反应[1].CpG为近年来佐剂研究的热点.由于CpG-ODN具有同时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特点,在体内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免疫佐剂[2].本研究用一种新设计合成的含有CpG基序的寡核苷酸( BW006)联合HBsAg对B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CpG作为乙肝疫苗佐剂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为新型预防和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