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6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冬香  彭扬  徐安定 《广东医学》2003,24(2):171-172
目的:观察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在病一1周内开始系统康复训练,疗程1个月。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程度更加明显(P<0.01)。结论: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能减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和ET 1 APV组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受体拮抗剂 ,1 0 0 μM)。培养 2 4h后 ,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率。上清液中NO水平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亚硝酸盐浓度反映 ,谷氨酸浓度测定用高压液相法。结果  2 0nMET 1处理后 2 4h,培养神经元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L NAME和APV分别明显阻断ET 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与ET 1组比较 ,凋亡率降幅分别为 40 % (P<0 0 5)和 80 % (P <0 0 0 1 )。ET 1作用 2 4h后。神经元培养液中NO和谷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L NAME完全抑制了ET 1引起的培养液中NO的升高。结论 NO和谷氨酸参与了ET 1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神经元凋亡过程 ,其中谷氨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于计算机模糊智能识别运算的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简称:语言障碍ZM2.1)对失语流利性检测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采用ABC法和语言障碍ZM2.1两种方法分别对58例失语症患者进行流利性检测,两种方法检测间隔时间在3d之内。结果ABC法流利性内部一致性检验,整体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 α)=0.8732;语言障碍ZM2.1平均语速和ABC法流利性总分有正相关性趋势,Spearman系数为0.721(P〈0.01);语言障碍ZM2.1检测流利性的准确度为81%(以XABC法为标准);测得两者流利性结果一致性良好(P〈0.01)。结论语言障碍ZM2.1在评价失语症流利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临床进行失语症的流利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在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和灌注储备能力尚未明确之前,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手术干预具有相当的盲目性。脑血流和灌注是评价是否存在脑缺血的最直接证据。由于侧支循环和脑血管本身储备能力,颅内血管狭窄和(或)血流速度下降等并不一定表明该血管供血区脑灌注下降。文章阐述了脑血流和灌注储备能力评价在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诊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PSD)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非躯体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脑PSD可降低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缩短患者寿命。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全脑MRI图像分析法已广泛应用于脑的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等领域,有助于研究者从多角度探讨脑PSD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机制。本文对MR技术在脑PS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氯吡格雷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基本药物,被多国卒中治疗指南所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有不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经过规范氯吡格雷治疗后仍然复发卒中,因此必须重视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文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生化机制、基因多态性、实验室检测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2):1139-1140
正1研究背景有资料显示,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 d内的复发率可高达近10%,而急性脑梗死后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发生率可高达30%,甚至更高。早期复发或SIP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降低起病7 d内卒中复发或SIP,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