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尼泊甙(VM26)和卡氮芥(BCNU)分别联合口服环己亚硝脲(CCNU)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27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后,采用微导管进行超选择脑动脉灌注法分组灌注VM26(A组)和BCNU(B组),并且两者联合口服CCNU,化疗后,依肿瘤实际体积的变化和平均生存时间观察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12/15,B组有效率4/12,A组和B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5.3个月和21.1个月(P<0.05)。结论:超选择脑动脉灌注VM26联合口服CCNU治疗脑胶质瘤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生物型硬脑膜原位植入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原位植入后的转归过程和演变趋势。方法杂种犬12只分为4组,每组各3只。用冠昊公司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实施外科手术替换动物的原位硬脑膜,主要观察替换后3、6、9、12个月不同时期的新生硬脑膜组织形成及演变过程。结果生物型人工硬脑膜按预期的设计思路显示了植入后的中远期转归过程,植入物内可见自体新生纤维组织逐步建立,形成由原植入物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活体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态结构”。呈现新生组织逐步增加,最终替代残留植入物的趋势。经历1 年的缓慢降解,植入材料的残留部分仍然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微观形态,并与周围新生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 使“过渡态结构”在整个转归过程中始终能保持其基本的机械性能。结论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硬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3.
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脑出血135例,其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2例。全部病例经CTA、MRA、DSA及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0~20岁5例,21~40岁25例,40岁以上2例。其中有不规则的头痛病史12例,有癫痫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颅骨修补材料有很多种,但都为异源性无机骨替代物,并且应用该方法又要给患者再次行开颅手术,实验拟开展新型颅骨再生材料的研究。方法:实验于2006-05/11在解放军第一五七医院动物中心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30只犬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②实验方法:应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为支架和成骨细胞培养,加入脱矿的犬类骨基质为载体的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制成复合软质再生颅骨。实验组犬在右侧颅骨缺损中填补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纳米级骨粉的复合材料,左侧颅骨缺损中填补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纳米级骨粉和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的复合材料。对照组犬在右侧为单纯颅骨缺损,左侧颅骨缺损中填补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纳米级骨粉和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复合材料。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③实验评估:手术后1,2,3,6个月X射线片检查颅骨缺损修复情况,对再生的颅骨组织标本进行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能力及再生材料骨膜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情况。结果: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个月,成骨活跃,骨端新生骨小梁基本覆盖骨断端,缺损区可见较多新生骨小梁形成,骨端新生骨小梁向缺损区长入;术后2个月可见较多散在骨岛形成;术后3个月可见成熟骨,并有髓腔形成,缺损区大量新骨形成。而各对照组骨断端处有散在骨岛,或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占据,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毛细血管长入,植入的基质材料基本被吸收,无新骨生成。结论:应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为支架和成骨细胞培养,加入脱矿骨基质为载体的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制成的复合软质再生颅骨能自身代谢并逐渐骨化,形成新的颅骨。  相似文献   
5.
运用硅胶行颅骨修补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平  史志东  罗坚  周克诚  王有义  李峰  钟宏 《广东医学》2002,23(10):1078-1079
目的:探讨运用硅胶行颅骨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颅骨缺损患者运用硅胶行颅骨修补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除1例12岁儿童于修补术后2个月见颅骨钢线裸露外,无死亡病例,无发生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及硬膜下积液。住院天数平均10d,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硅胶行颅骨修补,有其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塑形方便。硅胶具有无毒、不传热、不导电、不老化,与组织亲和性好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6.
史志东  林木田 《新医学》1998,29(6):297-298
目的:探讨小儿脑损伤后并发癫痫(PTS)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1例脑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人PTS发生率为10%,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评分)3 ̄8分的病人有39%发生PTS,而GCS评分9 ̄15分的病人为4%,结论:小儿PTS与GCS评分3 ̄8分相关。预防性应用苯妥英可能减少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7.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第四脑室肿瘤18例。结果 手术治疗18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5例。术后无l例出现小脑性缄默综合征。出现脑积水3例,2例经行侧脑室.腹腔分流后好转,l例因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死亡。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不需切开小脑蚓部,可避免损伤正常小脑组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有助切除第四脑室肿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经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抢救和治疗效果。开颅行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18例,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3例,单纯脑室单侧或双侧引流术11例。结果恢复工作27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死亡3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选择和恰当处理是关键。争取在清除血肿时一并切除畸形血管是首选方法。术后常规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质瘤树突状细胞(DC)的融合性混合体瘤苗的制备及其效果。方法经过Lipofeetaminem2000把rIL-12质粒转染给U251细胞、DC和CIK细胞共培养,完成上述两步后,再把U251复合体与DC复合体融合.经过上述过程制备成的胶质瘤DC的融合性混合体瘤苗,该瘤苗经过流式细胞仪OX62+阳性细胞的筛选和纯化,得到提纯的融合瘤苗后.经过体外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测试。结果融合细胞混合体培养72小时见贴壁生长的细胞呈宽大梭形,胞浆丰满,具有较为均一的U251细胞形态。DC复合体与U251复合体细胞按2:1进行融合,流式细胞学检查见OX62+细胞约占55%,经流式细胞仪分选、OX62+细胞混合体培养72小时,瘤苗的融合效率约为14%。结论自制的DC融合性混合体瘤苗能被分离、存活,呈现出神经胶质瘤细胞形态,胶质瘤融合性瘤苗经Wistar大鼠脾脏来源的MLR反应更强.融合瘤苗活化的CTL对U251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纯的DC/U251对活化的CTL对U251的杀伤率,具有更强的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用适当药物采取联合、序列化疗方法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患者口服甘油2d后,将替尼泊苷(VM-26)100~150mg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连续2d,再给予环已亚硝脲(CCNU)80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