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9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2.
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的外周血管阻塞性病变有:肾血管病;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 一、肾血管病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困扰全球的重要疾病,它显著增加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除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进行手术、介入或特殊药物治疗外,占大多数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物。传统降压药物治疗经大规模临床药物试验及多年临床应用,证明其降压作用可靠,对高血压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有良好作用。但也存在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一系列N-酰化壳聚糖膜的抗张强度、透水性、VB_(12)的透过性、透氧性以及血液相容性。N-已酰化壳聚糖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在制膜过程中,加入分子量为1500的聚乙二醇为致孔剂,则可使N-己酰化壳聚糖膜的渗透性有较大提高。同时保持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5.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肥厚包括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多。除压力超负荷的机械刺激外,神经体液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在致心肌肥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虽然血管活性肽最先被发现是因为它们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管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7)及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ESC/ESH 2003)相继发表,2004年 10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最新指南公布。上述指南的发表和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结果,使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显示213例(42.4%)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正常组(P值分别为0.005、0.0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增高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呼吸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中频繁出现响亮的鼾声,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症状。OSA常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是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猝死等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OSA与高血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有OSA,45%~48%的OSA患者有高血压。目前认为OSA是独立于年龄、肥胖、吸炯等因素之外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近来有学者对OSA合并高血压的机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源舒张因子(EDRF)合成受抑制时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实验组大鼠(n=6)长期应用EDRF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15mg,kg~(-1)/d,腹腔注射,共28天),对照组(n=6)给予注射用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硝基精氨酸使大鼠血压明显增高、心率减慢、心功能增强,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10~(11)~10~(-5)mol/L)和内皮素(10~(-10)~10~(-6)mol/L)的收缩反应增强(P<0.05),对乙酰胆碱(10~(-9)~10~(-5)mol/L)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0~(-10)~10~(-8)mol/L)舒张反应减弱(P均<0.05),血浆和组织内皮素增高,主动脉组织环磷酸鸟苷活性减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肾素活性减低,血浆丙二醛增高。肾入球小动脉内膜增厚。结论:EDRF对心血管有重要调控功能,EDRF减少可导致心血管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又名躯体神经病。国内仅见少数报道,近年来,我院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2岁。于1984年11月下旬,因腰痛用当归注射液肌注右臀部。次日出现右臀部和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呈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剧,夜不能入睡,行走困难。发病后10天出现右足浮肿。肌注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