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IL-8和IFN-γ基因多态性在鼻咽癌(NPC)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并分析其与NPC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105例NPC患者和109例健康对照者IL-8基因-251(A/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两组人群中IFN-γ C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NPC的关系.结果 NPC组IL-8 -251(A/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组IFN-γ(CA)n 1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8,P=0.015),其基因型(CA)13 /(CA)13 、(CA)13 /(CA)13-和(CA)13-/(CA)13-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也有差异(χ2=15.181,P=0.001). 结论在研究人群中未发现IL-8 -251(A/T)位点多态性与NPC相关;IFN-γ(CA)n 13等位基因与NPC具有相关性,提示IFN-γ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决定鼻咽癌遗传易感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妊娠晚期妇女携带红霉素(ERY)耐药B群链球菌(group BStreptococcus, GBS)的耐药表型、分子分型及耐药基因, 为GBS感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了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21—2022年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分泌物分离获得的86株GBS菌株, 使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出ERY耐药的GBS菌株, 对其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其分子分型、克隆群分型、耐药基因等分子特征;比较不同克隆群携带耐药基因情况。结果筛选出70株ERY耐药的GBS, 7.14%(5/70)的菌株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 (macrol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 B, MLSB)具有诱导型耐药(inducible MLSB, iMLSB)表型, 84.29%(59/70)的菌株具有结构型耐药(constitutive MLSB, cMLSB)表型, 8.57%(6/70)菌株具有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林可酰胺类敏感(macrolides resistance and lincosamide susceptibili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宫颈癌患者和11例健康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CD4+ 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21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占总CD4+ T细胞的(11.17±2.14)%,高于健康对照组(6.96±0.94)%(t=5.974,P<0.05),与NK细胞呈负相关(r=-0.468,P<0.05);CD4+T、CD8+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疾病进展,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水平升高,Ⅱ期+Ⅲ期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占总CD4+ T细胞的(10.80±1.48)%,明显高于Ⅰ期患者(9.34±1.42)%(P<0.05)和健康对照组(6.96±0.94)%(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CD127low Treg表达水平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反映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其在外周血的升高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904例荨麻疹患者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sIgE总阳性率74.78%;食物性sIgE阳性率明显低于吸入性(X2 =32.50,P<0.01)。②不同性别患者sIgE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0.26,P=0.61),蟑螂(X2=5.94)、艾蒿(X2=3.97)、狗上皮( X2=5.17)、鸡蛋白(X2=5.48)、花生( X2=5.04)sIgE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③不同年龄组sIgE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 X2=10.28,P<0.05);食物性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X2=22.33,P<0.01),其中成人组低于婴儿组和学龄前组(P<0.05);鸡蛋白(X2=47.43,P<0.01)、花生(X2=13.09,P<0.05)、牛奶(X2=20.02,P<0.01)、尘螨(X2=33.92,P<0.01)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④各季节间sIgE阳性率无差异(X2=3.18,P=0.36);吸入性sIgE阳性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 X2=13.72,P<0.01),春季高于秋季(P<0.05),食物性sIgE阳性率在各季节间存在差异(X2=10.85,P<0.05),秋季高于夏季(P<0.05);花生(X2=24.84)、猫毛( X2=21.66)、艾蒿(X2=18.99)、狗上皮( X2=21.25)、普通豚草(X2=13.67)、牛肉(X2 2=9.91)和屋尘(X2=10.34)sIgE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P值均<0.05)。结论:本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更为常见;幼年期更应注意食物源性荨麻疹的预防;冬春季应加强吸入源性荨麻疹的预防;不同类型过敏原在性别、年龄及季节间存在差异,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分析郑州地区10 66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就诊且进行血清过敏原筛查的患者10 664例,对其血清过敏原slgE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 664例患者的过敏原slgE总阳性率为69.82%。吸入性过敏原slgE阳性率高于食物性(X =99.15,P<0.01)。吸入性过敏原sl.gE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草树组合、尘螨组合、嶂螂;食物性过敏原slgE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鸡蛋白、牛奶、海鲜组合。男性患者食物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X=8.18,P<0.01)。幼儿期食物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最高(X=125.92,P<0.05 ) ;学龄组、学龄前组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最高(X=283.76,P<0.01)。嶂螂、屋尘slgE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牛奶、花生羊肉及海鲜组合sIgE占比逐年上升。结论―郑州地区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sIgE抗体阳性率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草树组合、尘螨、嶂螂及鸡蛋白、牛奶、海鲜组合。近年来需注意牛奶、花生、羊肉及海鲜过敏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 多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并初步探讨EAE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MOG35-55抗原免疫C57BL/6小鼠,观察实验动物的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应用MTT法测定EAE 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程度;应用ELISA技术测定EAE小鼠血清IFN-γ浓度和抗MOG 35-55抗体水平.结果 EAE组发病率为100%,HE染色观察到脑脊髓炎性细胞浸润,白质脱髓鞘等病理改变;EAE小鼠脾脏MOG35-55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血清IFN-γ浓度和抗MOG35-55抗体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用MOG35-55多肽成功诱导了C57BL/6小鼠EAE模型;并推断EAE的发生可能与MOG 35-55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抗MOG35-55抗体和IFN-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9.
摘要: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现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临床送检的标本(痰标本除外)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实验及分析研究。结果 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33株,主要来源于局部脓肿和引流液,占63.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97株,占29.1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大于7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导致局部化脓性炎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临床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疑似感染的女性患者样本10 734例,分析Uu及Mh的感染及耐药状况。结果 10 734例送检样本中,支原体阳性率55.52%,单独感染Uu最多(85.44%),其次为混合感染(13.32%),单独Mh感染最少(1.24%)。女性支原体总阳性率及单独Uu感染率在19~50岁年龄段较高;混合感染率在41~50岁年龄段较高;单独Mh感染率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药敏显示单独Uu感染时,耐药情况较混合感染及单独Mh感染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率大于90%;红霉素类抗生素在单独Uu感染时较敏感,单独Mh感染时除交沙霉素外均高度耐药。喹诺酮类药物对Uu及Mh有不同程度耐药,需进行药敏筛选。结论本地区女性单独Uu感染及Uu合并Mh的混合感染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不同。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为控制耐药性应同时结合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