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S)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EnVision 法检测TS、p63、Calponin、CK5/6、S-100在32例不同类型涎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包括非肿瘤性和涎腺炎性样本10例、混合瘤样本11例、基底细胞癌样本5例和腺样囊性癌样本6例。评估TS作为涎腺肌上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 TS在各种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P63的表达完全一致,均能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呈清晰的胞核型强阳性表达;同时,Calponin、CK5/6、S-100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呈质/膜型阳性表达;此外,TS在少数涎腺腺上皮细胞、癌细胞和散在的少数间质细胞胞浆中呈弱阳性或中等 强度阳性表达,但在细胞核中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TS在涎腺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p63、Calponin、CK5/6、S-100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除与CK5/6在涎腺炎和涎腺组组表达比较之外,Kappa>0.75,且具有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胸苷酸合成酶可作为一种新的特异性涎腺肌上皮细胞标志物,并用于涎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接种门诊的实施现状、效果与存在问题,为不断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是否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管理儿童分为信息化管理组(n=607)与对照组(n=412),对两组管理儿童的疫苗及时接种率、儿童个案基本资料与接种疫苗信息完整率、一致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7至2012年共录入儿童接种档案1019人,建卡率100%、录入率100%,及时备份率95.2%,及时上传率89.3%,信息化管理组的疫苗及时接种率、资料完整率、一致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接种门诊的整体运行良好,提高了接种门诊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但在个案下载、疫苗出入库管理与报表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PX2001型野战洗手器是一款由水泵动力系统、温控加热系统、红外感应系统组成的便携式清洗消毒设备。该设备采用可拆分结构,组装、拆解操作简单,携行方便灵活,广泛应用于部队营区、集结地域、野外医院、伤病员转送站等医疗单位的手术前消毒灭菌工作。针对该类设备经常发生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维修方法,最后给出了维护保养建议。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女,71岁。因食欲缺乏、消瘦、乏力1年,腹胀、排尿困难半月人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慢性肾病史2年。查体:体温36.5℃,脉搏92/min,呼吸23/min,血压200/100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腹部膨隆,肝肋下4cm,剑突下6cm,质韧,肝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多药耐药一直是遏制提高结肠癌化疗有效性的瓶颈问题。目的:探讨沉默PPARα能否减弱羟喜树碱诱导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从而阐明PPARα在羟喜树碱耐药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构建针对PPARα基因的siRNA干扰载体,并转染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以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干扰效果。经羟喜树碱干预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以定量RT-PCR检测不同浓度miR-506前体转染SW1116细胞后对PPARα下游调控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siRNA干扰载体Ⅲ的沉默效果最佳,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了约94.1%±3.4%和70.8%±8.6%。稳定转染siRNA的SW1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332±19)μg/L,亲本SW1116细胞为(152±12)μg/L。在相同浓度羟喜树碱的作用下,亲本SW1116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稳定转染siRNA的SW1116细胞(150μg/L:7.0%±2.5%对2.8%±1.6%;300μg/L:32.4%±7.1%对18.5%±2.7%)。miR-506前体下调HMGCS-2表达,上调FABP-2、CCND1和TGF-β1表达,其中上调CCND1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PPARα的siRNA干扰载体;沉默PPARα能增强SW1116细胞对羟喜树碱的抵抗性,可能与下调HMGCS-2表达并上调FABP-2、CCND1和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肿瘤干细胞是临床上肿瘤耐药的主要机制,识别并靶向肿瘤干细胞为肿瘤治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在体外以化疗药物富集结肠肿瘤干细胞样群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前期实验中以药物浓度递增诱导法建立的羟基喜树碱(HCPT)耐药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HCPT,免疫荧光标记干细胞表面抗原CD133,Hoechst33342/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侧群(SP)细胞,实时PCR检测干细胞相关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亲代细胞株SW1116中CD133阳性群体和SP群体分别仅占2%和1%,耐药细胞株SW1116/HCPT中则高达7%和61%,多药耐药基因MDR1抑制剂维拉帕米可使两组SP群体均下降至接近0水平。SW1116/HCPT细胞SP群体中干细胞相关基因CD133、Nanog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MRP2、MRP6 mRNA表达水平较非SP群体显著上调(P0.05)。结论:HCPT药物浓度递增诱导法可成功富集结肠肿瘤干细胞样群体,其SP亚群中存在于细胞相关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506在人结肠癌羟基喜树碱多药耐药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首先通过PCR从基因组DNA中克隆出包含miR-506前体的片段,将其连接至miRNA表达载体pMIF-cGFP-Zeo中,测序进行验证。将构建成功的pMIF-miR-506转染至低表达miR-506的亲本细胞SW1116中,加入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运用RT-PCR验证稳定转染pMIF-miR-506的SW1116细胞株中的miR-506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稳定转染pMIF-miR-506的SW1116细胞株和亲本细胞SW1116对羟基喜树碱的敏感性差异,Annexin V/PI检测各自对羟基喜树碱的凋亡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表明hsa-miR-506的前体序列被成功地构建至miRNA表达载体pMIF-cGFP-Zeo中。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相比亲本细胞SW1116,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SW1116细胞克隆中miR-506的含量显著升高,约为33.7±8.3倍。细胞增殖试验表明稳定转染pMIF-miR-506的SW1116细胞株的IC50为(280±13)μg/L,而对照组SW1116的IC50为(152±12)μg/L。同时还发现在相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作用下,亲本细胞SW1116较稳定转染pMIF-miR-506的SW1116细胞株的凋亡细胞比率增高(150μg/L:7.8%±1.7%vs5.4%±1.2%;300μg/L:33.6%±3.9%vs18.2%±4.7%)。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过表达miR-506的载体pMIF-miR-506;过表达miR-506能够增加SW1116对羟基喜树碱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目前白内障手术诊疗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后,住院总费用指标和平均住院日指标显著降低,手术治疗效果明显。结果提示,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对于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和保证手术质量均具有明显作用。研究中还发现,制定临床路径应适应当地卫生经济发展水平,而实施临床路径须以医院需求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质量与公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 ,我们于 2 0 0 1年 3~ 1 0月对徐州市区旅店、理发美容、浴池、文化娱乐、商场、候车室 6大行业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监测指标与方法1 .1 监测指标 微小气候、噪声、照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1 .2 监测方法(1 )采样点的设置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规范》要求进行。(2 )细菌总数 :采用平皿自然沉降法。(3 )微小气候、噪声、照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采用直读式仪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可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凋亡以及血管发生。近年来,靶向EGFR的单克隆抗体拓宽了结直肠癌治疗的选择范围。目的:系统评价EGFR单抗联合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常用电子数据库中检索结直肠癌治疗方案联合与未联合EGFR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反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比值比(OR),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漏斗图检测出版偏倚。结果: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n=4186)纳入分析。联合与未联合EGFR单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反应率按意向治疗(ITT)分析分别为25.4%和17.6%(OR3.36,95%CI:1.42~7.95),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25.6%和18.0%(OR3.32,95%CI:1.40~7.88).治疗组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按ITT分析分别为71.2%和54.3%(OR2.23.95%CI:1.74~2.86).治疗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和皮肤损害、腹泻、低镁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EGFR单抗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尤其是转移性或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率,伴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