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3天.因全身皮肤发红3天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即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红,覆胶样包膜.父母非近亲结婚,体健,其父有轻度鱼鳞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DTM培养基对皮肤癣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点接种法,将临床常见的8种皮肤癣菌、9种非皮肤癣菌和11份临床皮肤病皮屑标本接种于DTM培养基及2种改良DTM培养基上,28℃培养7d,每24h观察一次菌落生长及三种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结果皮肤癣菌中除紫色毛癣菌外均可使原DTM(橙黄→红色)和溴百里酚蓝改良DTM变色(土黄→深蓝),而紫色石蕊改良后DTM无颜色变化。其中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与絮状表皮癣菌在溴百里酚蓝改良DTM上培养3d变色明显,而在原DTM上需培养4d才会出现明显颜色变化;非皮肤癣菌致DTM变色均需培养5d以上。结论皮肤癣菌使溴百里酚蓝改良DTM变色跨度大,肉眼易判读;且比原DTM培养基更为敏感,有利于皮肤癣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谢娟  章俊  黄艳春  杨美平  占萍 《江西医药》2021,56(8):1229-1230
目的 通过分析一例以肛门尖锐湿疣就诊发现合并无症状神经梅毒及HIV感染的临床资料,为帮助此类病例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血、脑脊液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脑脊液蛋白量增高,各种机会菌、病毒、结核、真菌检测阴性,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正常,颅脑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无症状神经梅毒,HIV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病情隐匿,在临床上有高危行为及性传播疾病者要主动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特点,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均以1:1设置病例对照组,调查发病相关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培养阳性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到菌种,比较菌种分布。结果 共收集到163例花斑糠疹和132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花斑糠疹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与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男性、潮湿环境、多汗、油性皮肤、刺激性食物、甜腻食物。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花斑糠疹的危险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危险因素有多汗、油性皮肤、男性和甜腻性食物。两种疾病致病菌均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优势菌,但糠秕马拉色菌在毛囊炎中占较高比例。结论 多汗和油性皮肤是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共同的危险因素,而男性、甜腻性食物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独有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致病分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API 20C AUX系统和科玛嘉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为临床常用的酵母菌鉴定方法,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皮肤粘膜的酵母菌菌种构成,我们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5  相似文献   
6.
马拉色菌致病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色菌为人类正常皮肤寄居菌,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疾病.其致病需要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自身致病因素包括侵袭性酶、代谢产物、表皮细胞的相互作用、酵母相和菌丝相的形态转变、自身细胞壁脂质层特殊结构等.宿主易感因素包括机体微环境改变、雄激素、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多环节.综述马拉色菌致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菌种分布特点。方法从临床诊断为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分离培养菌种,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菌种,并比较两组患者菌种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花斑糠疹病例161例,培养阳性121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46株,糠秕马拉色菌13株,球形马拉色菌29株,钝性马拉色菌33株;马拉色菌毛囊炎135例,培养阳性114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52株,糠秕马拉色菌43株,球形马拉色菌13株,钝性马拉色菌6株。两种疾病菌种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为两种疾病不同临床表现的原因之一,但结果尚需慎重解释,需要分子水平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激光微切割技术可在背景复杂的固体组织切片中获得完整的特异性细胞群甚至单个细胞,联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对目的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进行分析,提升了分子病理学诊断机制研究的水平。结合下游的PCR等分子技术,激光微切割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皮肤病标本,可分析浸润的淋巴细胞克隆群,探讨感染的发病机制,同时能检测病灶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皮肤组织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头癣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方法收集本院真菌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头癣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并收集病发进行真菌培养和病原菌鉴定,包括菌种。结果共收集117例头癣患者,主要由未成年人组成(≤18岁者103例)。临床类型以黑点癣为主,81例,其次为:脓癣28例,白癣5例,黄癣3例。病原菌构成:紫色毛癣菌68株,须癣毛癣菌17株,断发毛癣菌17株,红色毛癣菌9株,许兰毛癣菌3株,石膏样小孢子菌1株,羊毛状小孢子菌1株,光滑念珠菌1株。结论南昌地区头癣以儿童多见,临床多表现为黑点癣,致病优势菌为毛癣菌属,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