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Tp)膜脂蛋白Tp0821的重组质粒,表达、纯化其相应蛋白,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QE32/Tp082l,诱导表达其相应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测定其效价.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80份梅毒参比血清、临床经FTA-ABS确诊的阳性血清各150份.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QE32/Tp0821,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分子量与预期结果相符.将亲和层析后所获高纯度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6400.间接ELISA法检测梅毒参比血清、临床梅毒患者血清,与间接免疫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法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6%和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0821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可用于梅毒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6例P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62.5%),女性6例(37.5%),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12)岁。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及咯血。胸部CT检查表现为圆形及团块状的实性肿块影8例,囊状或蜂窝状影5例,片状致密影2例,梭形致密灶1例,术前经增强CT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确诊11例、误诊5例,误诊率为31.25%。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93.75%)接受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1例(6.25%)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肺泡间隔呈迷路样,围成不规则蜂窝状囊腔改变,囊腔内见分泌物;周围慢性炎症反应与纤维化,可见畸形或者闭塞性的动静脉血管。结论 P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增强CT和CTA有助于术前诊断;治疗方法常为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呈慢性炎性反应伴纤维化;病理学改变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菌片电热熏蒸法对幼儿园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幼儿园活动室(约30 m2),每间活动室有幼儿33~42名(大、中、小班),均在幼儿学习和活动时采样。试验组采用生命岛清菌片电热熏蒸法,对照组采样时未采用任何空气消毒方法,监测活动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结果共采样8间幼儿园活动室,其中试验组6间,对照组2间。活动室内平均空气细菌菌落数:试验组消毒前为(1 772.87±510.91)CFU/m3,对照组第1次采样为(2 004.30±833.68)CFU/m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P=1.262)。不同采样时间空气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909,P=0.078);不同消毒方法之间空气细菌菌落数存在差异(F=14.982,P=0.008);两组活动室内均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消毒1 h时空气细菌平均清除率为46.55%。结论生命岛清菌片能有效降低幼儿园活动室内有人活动状态下的空气细菌菌落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0例MG伴胸腺瘤患者(MG组)、20例无MG的胸腺瘤患者(NMG组)的瘤旁组织及10例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萎缩胸腺组织中的Tfh细胞比例及其蛋白分子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NMG组和对照组相比,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与对照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G伴胸腺瘤患者瘤旁胸腺组织中的Tfh可能通过提高自身免疫活性参与MG的发生和进展,抑制Tfh信号通路可能为MG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患者行胸腔镜胸腺切除和经胸骨胸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14年276例行电视胸腔镜(电视胸腔镜组)、胸骨正中劈开(胸骨正中劈开组)和第二肋间胸骨横断小切口(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电视胸腔镜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肺活量预计值、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分级和总有效率等数据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均显著低于胸骨正中劈开组和胸骨横断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3种胸腺切除手术方式在治疗MG的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衡阳地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氏菌(NG)三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探讨这些病原体与性别和年龄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对我院2 182例患者进行UU、CT和NG核酸检测。结果 2 182例患者中,UU、NG及CT阳性率分别为61.94%(1 245/2 010)、24.22%(39/161)、7.82%(77/985),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混合感染以UU+CT二重感染阳性率最高(9.58%)。女性的UU感染率(63.51%)明显高于男性(36.97%),男性的CT及NG感染率(分别为14.75%和40.00%)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7.36%和13.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20岁的CT及NG感染率(分别为25.00%和64.2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U阳性率(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但无统计学差异,而21~40岁是三种病原体感染的主要人群。UU以妇产科门诊阳性率最高,而CT及NG的阳性率以泌尿外科门诊和皮肤科门诊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UU感染率最高并且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而男性的CT及NG感染率高于女性。三种病原体感染主要集中于青壮年,而0~20岁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三种病原体感染率在科室间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左胸单切口和颈-右胸-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切口组62例和三切口组33例,对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切除132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切除13.9枚。95例中有43例(45.3 %)出现淋巴结转移。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3 %(25/62)和54.5 %(18/33)。上段和中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 %(2/8)和40.0 %(4/10),下段食管癌的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 %(7/13)。食管癌的浸润深度(r=0.315,P=0.007)和分化程度(r=0.239,P=0.017)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长度>2 cm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χ2=34.2,P<0.001)。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8 %(16/62)和4.2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69)。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6 %(1/62)和3.0 %(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651)。结论 食管癌根治手术应综合考虑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长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对于上、中段食管癌宜选择三切口利于行术野淋巴结切除,下段食管癌应重视腹腔淋巴结的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S/CO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标本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ELISA检测,单边阳性者,经双孔复试确定结果;对收集的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的101份标本采用TPPA法(确认实验)进行检测;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衡阳地区献血者梅毒阳性率为0.56%,2010年为0.70%,2011年为0.67%;感染者中男性64.7%,女性35.3%,其中32~41岁人群在确认实验中梅毒感染者最多;在3个可疑标本中,ELISA检测均为双边阳性,且S/CO值远大于1。结论衡阳地区目前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处于平稳,未见有明显升高趋势;梅毒确证分级结果与初筛实验S/CO值之间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