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丹参多酚酸盐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制备肠粘连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葡萄糖;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天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盐,连续注射8d。各组于术后第8天取血,肉眼观察肠粘连的程度分级;取盲肠与腹壁粘连组织做病理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丹参多酚酸盐能显著减轻大鼠的肠粘连程度,明显降低肠粘连大鼠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抑制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但对IL-4的表达水平几乎没有影响。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减轻大鼠肠粘连程度,降低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抑制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这可能是其预防肠粘连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对小鼠肝切除术后疲劳的影响。方法将雌性KM小鼠48只分为术前空白组、术前对照组、术前实验组、术后空白组、术后对照组和术后实验组六组,各8只。除两组空白组外,余四组均制备肝切除模型。术前及术后实验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每天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b10.01mg/g体重,余四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7d。术前三组与术后三组分别在术后第3天和第6天进行游泳跑笼实验,分别在术后第5天和第8天取血,观察肝再生状况,测定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乳酸浓度。结果术后给予人参皂甙Rb1能显著增强小鼠肝切除手术后残留肝脏的再生(<0.05),提高术后血清中前白蛋白的浓度(<0.05),降低血中乳酸浓度(<0.05),增加小鼠游泳跑笼的圈数。结论术后给予人参皂甙Rb1可提高小鼠肝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前白蛋白水平,改善肝切除术后疲劳。  相似文献   
3.
随着肿瘤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现代医学思维模式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诊治也存在着过于细化,碎片化的趋势,这导致HCC诊治缺乏整体观.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HCC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整体化及整合理念的应用.本文从当今整合医学角度出发,把HCC的诊治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的、具有中西医整合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提出单纯消灭癌灶不等于治愈了HCC.同时指出,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有机地运用基础临床整合、医学药学整合、中医西医整合、局部整体整合的思路对HCC进行重新的再认识,以期发现HCC诊治的新方法,新思路,建立新的HCC整合治疗医学观.  相似文献   
4.
增效减毒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如何有效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或逆转其耐药性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中医药主要通过发挥多组分、多靶点、多阶段的优势而具有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或逆转肿瘤耐药的功效,但其成分复杂,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克服肿瘤耐药的主要策略为更换新一代药物,但这些药物靶点相对单一、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诱发多药耐药,因而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本课题组在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化疗增敏和逆转耐药作用的中药,挖掘出其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阐明了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理,进一步将成分、结构、药效、机理清楚的多个活性分子与抗肿瘤药物优化配伍,组成新的“分子配伍”复方,形成药效叠加、不良反应减小的“分子配伍”药物,为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提供了一种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系统性阐述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的科学内涵,分析其在治疗肿瘤协同增效和抑制耐药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顺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适应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的转变,教育部提出“新医科”建设。“新医科”建设是指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1],旨在推进医、理、工、文等多学科交叉教育,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学+X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具备综合素养高,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精尖”人才[2]。  相似文献   
6.
7.
李超  张勤  周济春  顾锡冬  陆周翔  隋新兵  徐俊  方迪龙  王刚  金晶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555-557,560,F0002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针剂(Ginsenoside Rb1,GRb1)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探讨GRbl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0只.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腹腔感染模型.实验组于造模前7d予GRb1针剂(20mg/kg),其他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腹腔注射1次.各组造模后42 h,管饲已标记的大肠杆菌.48 h处死后,取小肠作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肠黏膜HSP.70的表达;取胰腺、肾脏、脾脏、肝脏组织,检测大鼠移位标记菌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Rb1能明显提高腹腔感染大鼠小肠黏膜的HSP-70表达,并减轻小肠黏膜组织破坏程度,减少胰腺、肾脏、脾脏、肝脏等周围器官的细菌移位.结论 GRb1能提高肠黏膜细胞HSP-70的表达,减轻其肠黏膜损伤,减少细菌移位,具有一定的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