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伊索拉定(irsogladine)是一种新型的氨基三嗪类胃黏膜保护剂,可通过多种机制保护胃黏膜。临床资料表明伊索拉定在治疗胃炎、胃溃疡以及预防胃癌发生等方面有疗效。此文对该药近年来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进展作如下综述,以期加深对该药的认识,从而进行更合理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未液化细菌性肝脓肿(PLA)合并感染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未液化PLA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液体复苏、维持循环稳定、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营养支持等处理,初始阶段抗菌药物使用碳青霉烯类,待血培养后,根据病原学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调整;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比较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WBC、降钙素原(PCT)、CRP、TNF-α、IL-6]、临床指标(ICU住院天数、发热持续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治疗后,研究组WBC、PCT、CRP、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12.05±3.10)×109/L、(7.10±3.99) ng/mL、(58.60±38.05) mg/mL、(64.67±43.11)Pg/mL、(126.05±69.12) 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41±2.59)×10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十分常见,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表现为典型的胃烧灼感及反流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咽喉或呼吸系统等食管外症候,极少部分并发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国内外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这些深入研究也促进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松弛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并寻找与GERD患者临床表现相关的主要胃液成分,为GERD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RDQ量表积分≥12分或内镜下可见反流性食管炎表现(内镜下可见的食管黏膜发红、充血、糜烂破损)作为GERD诊断标准,收集内镜下通过贲门镜身比诊断贲门松弛的患者197例,将病例分为GERD组和非GERD组,探讨贲门松弛程度和GERD发病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收集贲门松弛患者的胃液,研究GERD组和非GERD组患者胃液成分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贲门松弛程度的增加,GERD发生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松弛的患者中,GERD患者较非GERD患者而言,前者胃液中胃酸及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胃蛋白酶及淀粉酶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贲门松弛与GERD密切相关,贲门松弛程度越重,GERD发生率越高。贲门松弛患者的胃食管反流发生与胃液中胃酸及胆汁酸密切相关,临床可尝试从改善贲门松弛程度、抑酸促动力方面着手改善贲门松弛患者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高发人群。方法 321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作为颈椎病组,同期选取24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RDQ评分问卷调查,比较颈椎病组及对照组的RDQ评分及GERD发生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颈痛程度与RDQ评分是否相关,并对可能危险因素及颈椎病分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病组R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RDQ评分≥12分作为GERD评判标准,颈椎病组GERD 43例(13.4%),对照组GERD 17例(6.8%),颈椎病组GER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颈痛程度组间R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颈椎病中,交感神经型发生GERD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颈椎病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女性、非甾体抗炎药和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颈椎病患者发生GERD的风险较高,且以交感神经型最为显著。女性、药物和精神心理因素是颈椎病合并GER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慢性胃炎,与胃癌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但其癌变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p27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p27蛋白和cyclin D1在疣状胃炎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未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疣状胃炎、胃癌组织标本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cyclin D1表达,并分析两者与疣状胃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关系。结果: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77.5%对45.0%,P〈0.05),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成熟型疣状胃炎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组(52.5%对85.0%、77.5%,P〈0.05),与胃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未成熟型、成熟型疣状胃炎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0.0%、42.5%对12.5%,P〈0.05),但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疣状胃炎患者p27蛋白表达与肠化生、异型增生有关(P〈0.05),cyclin D1表达与肠化生有关(P〈0.05);p27蛋白、cyclin D1表达与性别、年龄均无关。结论ip27蛋白、cyclin D1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性因子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经腹正中切口并显露胰腺、十二指肠,不做夹闭操作,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急性胰腺炎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经颈静脉置管微量泵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给予西维来司钠治疗.干预后6h和12 h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ALT、AST水平.[结果]建模后6h、12 h时,模型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淀粉酶(AMY)、ALT、AST、IL-2、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9~21.664,P<0.01),干预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AMY、ALT、AST、IL-2、IL-6、IL-8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t=6.055~12.551,P< 0.05,P<0.01).[结论]西维来司钠能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胰腺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庆娜  刘军  朱海杭  卜平  李刚  陈建  顾湘  陶佳丽 《江苏医药》2012,38(23):2783-2786,2917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生长、凋亡和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干预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RT-PCR和免疫组化分析细胞中的OPN mRNA与OP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塞来昔布对HT-2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塞来昔布能诱导HT-29细胞凋亡,塞来昔布15、30和50μmol/L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2%、32.8%和3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 (P<0.05).药物干预组OPN mRNA及OP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抑制OPN表达而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性肺康复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中、重度COPD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75例和对照组60例。分级为B级、C级COPD患者共135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康复组75名,对照组60名。2组患者均给予COPD稳定期的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呼吸肌训练、心理支持及营养干预等),2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气促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贝克焦虑和抑郁量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等评估其运动能力、气促程度、营养状态、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 结果 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6 MWD、气促指数、CAT评分、贝克焦虑评分、贝克抑郁评分、FEV1、FVC和PaO2分别为(425.1±81.2)m、(3.15±0.17)级、(10.7±5.9)分、(7.49±5.42)分、(6.88±4.73)分、(2.46±0.45)L、(3.15±0.23)L、(68.8±7.45)mmHg,分别与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性肺康复干预可增强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气促程度、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同时还可其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