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辛散剂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笔者曾对细辛用量之争的渊源与沿革进行了研究。本文仅就细辛散剂半数致死量(LD_(50))进行测定,希冀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细辛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200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22g,雌雄各半。实验前动物置于室内适应环境1周,室温20~28℃,采用架式笼养,标准饲料,饮水为自来水。实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针刺对STZ所导致的糖尿病大鼠下丘脑NPY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 3只,1 3只为正常对照,另3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胰俞”“足三里”“关元”) ,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取脑,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下丘脑NPY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NPY阳性纤维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多,下丘脑外侧区NPY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增多(P <0 .0 5 ) ,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NPY阳性纤维及下丘脑外侧区NPYmRNA表达明显减少(P <0 .0 5 )。结论:针刺可以降低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增多的NPY的合成及其含量,这可能是针刺改善糖尿病能量代谢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翻白草水煎液,连续给药4周,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平铺技术制作血管内皮铺片,镜下观察.结果:翻白草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呈柔和锯齿状,边界清晰、连续,胞核椭圆形、居于细胞中央.结论:翻白草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取穴针法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应差异。方法:以垂体后叶素快速腹腔注射心肌缺血造模;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a^2+-ATPase:活性。“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取关元、足三里为“双固”用穴,内关为“一通”用穴;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取内关穴。结果: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均较造模组显著升高(P〈0.01);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取穴针法和“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保护作用较常规取穴针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自主神经调节的作用。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观察3组大鼠心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3min~43min各时刻心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3min~8min心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13min~43min(电针治疗后5min)心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频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大鼠通过电针内关穴治疗,心率增加,ST段高度降低,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降低,心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增加。结论:电针内关穴能抑制AMI大鼠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增强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从而实现抗AMI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翻白草水煎液灌胃,连续给药4周;采用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结果翻白草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NOS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翻白草能有效防止NOS的破坏,提高NOS的活性,提示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辛用量之争渊源与沿革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祯祥  陈泽斌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4):422-423,427
从细辛剂量、用法、采制、品种等方面,对细辛用量之争渊源与沿革作了考辨。指出,应用细辛既要遵循古训,又不能墨守陈规,要在明确细辛有小毒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种、不同剂型、不同药用部位的用量予以规定,以便临床有所遵循。  相似文献   
8.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不同时间段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针刺预处理组、模型组和针刺预处理模型组,每组40只。针刺预处理:对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针刺;造模: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针后分0.5h、3h、6h、24h、48h5个时间段眼球取血,制备血清,比色法检测皮质酮含量。结果针刺预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h血清皮质酮出现短暂升高(P〈0.05),之后快速回落至正常水平;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在再灌注0.5h急剧升高,再灌注6h达高峰(P〈0.05),24h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其它各组相应时间段(P〈0.05);针刺预处理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段均降低,尤以6h最为显著(P〈0.05)。结论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皮质酮异常波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泽斌  韩永明 《针刺研究》1999,24(3):187-191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 ABC法,探讨了手针和电针刺激大鼠右“肾俞”穴诱导的 c-fos在PVN中的表达,为探讨PVN与“肾俞”穴针刺效应的关系提供形态学证据。结果表明:PVN中FLN密度值组间、组内差异显著( P< 0. 01),电针组>手针组>对照组>空白组;电针组同侧>对侧,手针组对侧>同侧;电针组同侧>电针组对叙侧>手针组对侧>手针组同侧。提示:① PVN参与了“肾俞”穴的针刺效应过程;②其参与作用程度因刺激方法和量的不同而不同;③PVN对不同或相同方法刺激“肾俞”穴的这种反应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其针刺效应方法间差异和同一方法同、对侧差异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强壮穴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免疫衰老的调节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除对照组以外,其余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40d制作衰老模型。电针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15min,每周6次;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于电针治疗第26、27天时,分别按50mg/kg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状态。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脾脏T细胞分泌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2受体(IL-2R)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28分子(即CD8~+CD28~+T细胞)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T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T细胞诱生IL-2、IL2 R分泌水平及CD8~+CD28~+T细胞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经免疫抑制处理的免疫抑制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经电针治疗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免疫抑制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除IL-2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电针组比较,除CD8~+CD28~+T细胞表达外,其余各指标的差异(P>0.05)。结论:电针强壮穴能调节T细胞免疫,延缓衰老,并能降低环磷酰胺对T细胞免疫的抑制效应,其作用途径可能是提高T细胞增殖能力、T细胞分泌IL-2及其受体水平,以及提高CD8~+T细胞表面分子CD28表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