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鞘瘤,重点分析微创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经验。结果 全部均经枕下乳突后曲棍球形切口,小骨窗入路,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轻度面瘫7例。结论 采用微创显微外科技术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保护神经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0年以来收治各种原因所至继发性癫痫 33例 ,使用原发病灶和致痫灶一并切除的方法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6 5岁 ,平均 2 1岁。病程 1~ 14年 ,平均 6 .5年。癫痫发作类型 :复杂性部分性发作 12例 ,部分性发作 5例 ,全身性发作 16例。发作次数每月 2~4次至每日 4~ 2 0次不等。还有 13例伴有智力减退、寡言懒语 ;2例伴有头痛 ,视力减退 ,2例有幻嗅、幻听。 1例左上臂感觉异常 ,2例有感觉减退 ,2例丧失劳动能力。所有病人均经CT扫描 ,其中蛛网膜囊肿 10例 ,局灶性低密度灶 12例 ,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手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手术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0例,经颞中回入路2例,经顶枕入路6例。结果:28例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16例,脑膜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室管膜瘤4例,高级别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高钠血症1例,癫痫1例,缄默症1例,高热1例,无偏盲,肢体瘫痪,失语病例,无手术死亡率。20例随访3个月~3年,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死亡。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运用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术后进行恰当的处理和细致的观察,可取得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Kawase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患者生存状况。结果头痛头晕、外展麻痹和面部麻木是岩斜脑膜瘤的主要症状。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次全切除2例。12例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6例,面部麻木7例,外展功能障碍4例,面瘫7例。随访6~59个月(平均38.6个月),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他人照顾。13例无肿瘤复发,2例残余肿瘤增大者中1例经γ刀治疗肿瘤生长得到控制。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均改善,面部麻木5例部分缓解,外展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对岩斜脑膜瘤应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的手术联合抗真菌治疗的效果. [方法]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12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 [结果]12例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复查CT及MRI示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大小. [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能有效减轻脑积水,安全而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9月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与其术中所见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有密切关系。5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5年,41例(72.0%)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6例(28.0%)术后疼痛明显减轻;6例(10.5%)术后同侧面部有一过性轻度麻木,3例(5.2%)有轻度眼部干涩表现,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手术时在三叉神经近脑干区发现责任血管并进行充分分离、松解,实现三叉神经彻底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颞叶内侧癫痫(MLE)是适合外科手术治疗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我院自2003年至今共收治19例MLE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微创治疗方法,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4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46例中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10例.4例病人术后一侧偏瘫,一例下肢瘫,随访1-8年,5例复发行第2次手术.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效果取决于肿瘤生长部位、侵犯矢状窦的范围.了解矢状窦是否通畅、保护中央静脉及其它引流静脉,显微手术分块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颅骨、脑膜、静脉窦壁,是根治肿瘤,防止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38例,9例行血管内栓塞术,29例翼点入路显微镜下直视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访34例,26例恢复良好,1例植物生存,2例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癫痫。结论:只要病情许可,前循环动脉均应手术治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利于及时降低颅内压,手术困难者可行栓塞治疗,但对术前已出现的颅神经损伤的恢复,不如开颅手术者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200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切除技术。其中经额中回皮质入路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经顶小叶皮层入路2例,经颞中回皮层入路4例,经顶枕叶皮层入路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脑积水5例,肢体轻瘫3例,偏盲1例,癫痫2例;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其中1例死亡;1例室管膜瘤3级,术后2.5年全脑室复发死亡。[结论]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侧脑室肿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