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Ⅹ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因各种不同原因住院的40名两岁以下婴儿的大便进行轮状病毒 RNA 检测。多聚酶链反应的引物1为轮状病毒基因6正链的前20个碱基,引物2为负链从第234到第259碱基间的25个碱基。大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 RNA 经逆转录和 PCR扩增后在7.5%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并作硝酸银染色,证实为特异的259碱基对产物者为阳性,同时,作者将该 PCR 检测的结果与用固相酶免疫测定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Ⅳ型胶原(Ⅳ-C),以探讨在血清中Ⅳ-C的质量浓度ρⅣ-C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ρⅣ-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中阻<脾肾阳虚。统计分析表明,湿热中阻和脾肾阳虚组ρⅣ-C的升高与肝郁脾虚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1)测定ρⅣ-C对慢性肝病中医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2)肝纤维化在肝郁脾虚阶段已启动,但相对静止;(3)湿热中阻和脾肾阳虚是肝纤维化的活跃期,后者的病情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对孕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感染病原体,比较各型各期患者的病死率、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的差异以及胎儿病死率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HBV相关、HEV相关、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6.67%、25.93%、29.63%。总病死率为68.52%,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妊娠中晚期重肝在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期、晚期妊娠重肝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肝脏体积缩小等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随着并发症增加而升高。胎儿总病死率48.15%,其中HBV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占55156%。结论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病原体以HBV、HEV为主;该组病例的孕产妇及胎儿病死率高;其孕妇转归与PT、TC、肝脏体积大小及并发症相关;胎儿预后可能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幼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73-1273
手足皲裂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冬季发病率高。冬季寒冷干燥,角质层较厚的部位因机械作用发生皲裂,有些地区称裂口或龟裂。主要发生在手足,因冬季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缺乏滋润,加上皮肤的其他疾患,如皮肤干燥,长期患手足癣者及职业上的关系,皮肤干燥失去正常的弹性和伸展度而  相似文献   
6.
甘草粉浸剂治疗Ⅰ度冻伤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394-1394
Ⅰ度冻伤是冬季常见病,常发生于长时间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多发生于肢端尤其在关节突出的部位,如手背、手指、足根、足趾及鼻尖、耳廓等处。其临床表现为受冻后,局部先有苍白、凉痛,以后水肿,皮肤暗红,感觉迟钝或消失。解暖后Ⅰ度冻伤受冻处发生红斑,皮肤红肿充血,有硬结或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传染病见习双语教学效果,以进一步寻求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每一次课后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传染病见习双语教学的6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6%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见习双语教学,97.7%学生接受见习双语教学,74.9%学生希望继续进行,85.2%学生喜欢以自愿发言的方式参与双语教学.而81.6%学生认为相对于发音标准和语法准确,双语教学的教师表达能力更重要.结论:学生认可见习双语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学取得一定效果.双语教学的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HBV基因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56例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并符合其他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此研究。头12周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比较12周时两组HBVDNA水平差异。12周后所有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比较40周治疗后和基线相比HBVDNA载量的变化、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载量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HBV基因型采用线性探针分析法(INN0.—LiPA)检测。【结果】12周双盲治疗结束时,阿德福韦酯组和安慰剂组的HBVDNA载量较基线分别下降3.1±1.4log拷贝/mL和0..3±1.1log拷贝/mL。所有患者治疗40周后,HBVDNA载量平均下降3.6+1.2log拷贝/mL,71%(40/56)的患者ALT复常,20%(9/46)基线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29%(16/56)出现完全应答。52例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28(54%)为B型,24(46%)例为C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两种基因型患者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及HBeAg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后,两组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转换。阿德福韦酯抑制HBV疗效与感染HBV基因型B型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9.
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病情相同的急性肝炎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用腺苷蛋氨酸,其中急性肝炎组1g/d,静脉滴注,疗程2周,慢性肝炎组1g/d,静脉滴注,疗程4周。对照组用中药蒽栀黄治疗,其中急性肝炎组30ml/d,静脉滴注,疗程2周,慢性肝炎组30ml/d,静脉滴注,疗程4周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 3 0例 10 2次治疗中出现的 2 3次并发症的有关资料 ,分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 并发症以血浆过敏反应为多见 ,占 10 .8% ,器械因素次之 ,占 9.8%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过敏性休克。结论 ALSS对重型肝炎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