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辨证治疗中重度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循证医学方法观察评价中医辨证用药与常规用药治疗中、重度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3年我院中医科所有慢性乙肝住院患者89例(中度57例,重度32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按分层随机的原则选择同期本院传染科慢性乙肝住院患者89例(中度57例,重度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A/G、TBIL、GGT、CHE)、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Ⅳ-C、LN)、凝血功能(PT、PTA)、腹部B超(MPV、脾厚、脾长、SPV、胆囊壁厚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功指标(CHE除外)均改善(P<0.05),其中中、重度乙肝治疗组ALB、A/G、GGT改变幅度优于对照组(ALB:1.72±0.64,1.21±0.85vs1.32±0.57,1.06±0.12;A/G:0.085±0.030,0.105±0.039vs0.036±0.007,0.069±0.034;GGT:-154.14±30.69,-151.06±31.16vs-20.90±7.17,-54.86±20.64,均P<0.05);两组CHE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835.08±241.61,-228.95±113.26vs-2488.79±356.73,-765.14±261.90,均P<0.05);治疗组慢性乙肝(中度)患者PT、PTA改善优于对照组(PT:-1.31±0.24vs-0.38±0.18;PTA:11.96±2.04vs5.32±2.58,均P<0.05);治疗组B超胆囊壁厚度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的介入对改善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坏死,蛋白合成功能和减轻胆囊炎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人尿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解热镇痛药)浓度及其排泄.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按3×3拉丁方顺序进行,单剂口服给药后,按设计时间点收集尿样;尿样加入曲马多为内标,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用多重反应监测,定量检测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的浓度.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线性范围分别为0.05~20.00μg·mL-1和0.05~20.00 ng·L-1;96 h内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低、中、高剂量组的原形药物的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3.87±0.75)%、(3.86±1.33)%、(3.56±1.45)%和(8.06±3.79)%、(7.62±3.39)%、(8.10±3.42)%.结论 本方法 适于同时测定人尿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浓度,且2者在人体内主要以非原形药排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传统活血化瘀方剂大黄[庶虫]虫丸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20余年来的文献资料,归纳它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考察药物作用机制。结果:大黄座虫丸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抗组织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和妇科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发展更为迅速。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研究大黄[庶虫]虫丸古方新用及其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15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三项,旨在探讨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三项指标均为对照组升高,但改变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肝郁脾虚组的平均升高幅度最小,此为基础的两两比较发现,湿热中阻组肝纤三项均显著性升高;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组以 HA、hPCⅢ升高为主。提示测定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肝纤维化在肝郁脾虚阶段便已开始,湿热中阻是肝纤维化的活跃期,而血瘀则贯穿于肝纤维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HBV总感染率高达58.0%,HBsAg阳性率约10%,这意味着全国有超过1亿的慢性现症感染者。其中广东地区成年人HBsAg阳性检出率高达15%~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慢乙肝是严重危害我国尤其是我省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蔗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HSC),在制备大黄蔗虫丸大鼠药物血清的基础上,温育HSC。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增殖周期情况。结果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HSC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剂量依赖关系,但作用较弱,需在20%以上方见到显著性差异(P<0.05),对HSC凋亡及细胞增殖周期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大黄蔗虫丸对HSC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能不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途径,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Ⅳ型胶原(Ⅳ-C),以探讨在血清中Ⅳ-C的质量浓度ρⅣ-C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ρⅣ-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中阻<脾肾阳虚。统计分析表明,湿热中阻和脾肾阳虚组ρⅣ-C的升高与肝郁脾虚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1)测定ρⅣ-C对慢性肝病中医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2)肝纤维化在肝郁脾虚阶段已启动,但相对静止;(3)湿热中阻和脾肾阳虚是肝纤维化的活跃期,后者的病情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8.
疏肝调肠汤治疗38例肠易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志恒  陈国浩 《新中医》1996,28(10):27-29
按随机交叉对照法用自拟疏肝调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对照组用参苓白术散,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11%和52.63%,显效率为44.74%和26.32%,统计分析表明,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性(P〉0.10),而治疗组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IBS的病机同时涉及脾虚和肝郁两个方面,显示本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随着席卷世界的淘金热和美国西部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大批主要来自中国广东的劳工背井离乡、飘洋过海,远涉重洋陆续来到美洲大陆,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血汗甚至生命建设了第一条贯穿北美大陆的铁路,为美国早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大批华工的输入,中医中药(针灸)这一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传统医学方法也被带到了美国,但一直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以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实际上都只局限在华人社区,美国的主流社会对中医(针灸)所知甚少。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时任《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通(JamesReston)1971年7月26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纪实报道“现在让我告诉你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介绍其在京期间因患急性阑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并接受针灸治疗的经历,第1次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介绍了针灸的神奇疗效,在美国迅速掀起了一股“针灸热”。此后,特别是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尝试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美国人可谓是趋之若骛,一些针灸诊所门前甚至应接不暇,大排长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受针灸及中医药治疗患者逐步增多,出现了没有行医执照的“非法行医”问题,某些良莠不齐甚至真假难辨的针灸...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中医药发展状况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位于加拿大的西海岸。境内的温哥华市 (Vancouver)是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大都市 ,而具有典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情的维多利亚市 (Vic toria)则是哥伦比亚省首府的所在地。应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中医学院的邀请 ,不久前笔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对哥伦比亚省 4所中医学院的教学和当地中医药发展情况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参观考察。所到之处的见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中医药在加拿大的历史简况 早期的加拿大华人 ,多数是在上世纪初的 2 0、30年代从广东等地到北美洲的 ,并多从事煤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