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肱骨干骨折导致桡神经功能障碍的处理仍然存在争议。在绝大多数的病例中,桡神经是完整的,可以完全恢复或近乎完全恢复。桡神经横断并不常见且经常伴随着开放性骨折。目前对于开放性骨折伴桡神经功能障碍的探查几乎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闭合性骨折桡神经的探查却存在巨大的争议。该研究旨在确定桡骨干经受高能量骨折后完全感觉运动缺失时,骨科医生是否需要进行桡神经探查。选择最近12年中24例16岁(包括16岁)以上病人进行回  相似文献   
2.
预防阑尾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长江产业带具有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可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港口群和城市群。为实现此宏伟战备目标,必须建立能源、交通运输、粮食和生态环境等保障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后天性小肠憩室是属假性憩室,临床上较少见,尤以空肠多发性憩室感染并弥漫性腹膜炎更为少见。本院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5岁。因左上腹持续性疼痛伴加剧12h,于1989年9月11日入院。既往上腹隐痛反复发作10年余。此次于12h前开始左上腹疼痛不适,并逐渐加剧、纳差,内服胃痛药无效。且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发骨病灶经活检诊断为其它良性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以及分析影响骨病灶和原发肿瘤相关性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接受骨病灶活检的有恶性肿瘤既往史的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所有病例分为原发肿瘤骨转移组和非原发肿瘤骨转移组。对病例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如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等)、~(18)F-FDG PET/CT(2-deoxy-2-(18F)fluoro-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或ECT(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结果、病理结果、累及骨的数量(单骨或多骨)、骨活检的部位以及原发肿瘤和新发骨病灶明确诊断的间隔时间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可能影响新发骨病灶和原发肿瘤相关性的临床因素。结果共有90例有恶性肿瘤既往史的患者进行了骨病灶活检手术,男4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9±12.8)岁。活检病理结果提示16.7%(15/90)的骨病灶为良性病变(包括1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骨结核和1例孤立性纤维组织肿瘤等),2.2%(2/90)为新发现的恶性肿瘤(1例软骨肉瘤和1例与原发肿瘤无关的癌转移),81.1%(73/90)证实为原发肿瘤骨转移。研究结果表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活检结果为原发肿瘤骨转移的比例为85.0%(68/80),明显高于没有临床症状者(50.0%,5/10)(P=0.017)。而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和骨病灶诊断的间隔时间以及~(18)F-FDG PET/CT的SUV_(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病灶的数量以及部位也不是影响原发肿瘤的新发骨病灶相关性的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新发骨病灶有近20%与原发肿瘤无关,其中有2.2%为新发现的恶性骨肿瘤。临床症状的有无是影响新发骨病灶和原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随访过程中新发现的可疑骨病灶,特别是没有临床症状的,应建议积极的活检手术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和不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回顾性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或合并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LFS)治疗老年患者退行性腰椎滑脱中期随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集65岁及以上罹患腰椎退行性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的患者29例,男性11例,女性18例;年龄65~ 81岁,平均(73.1±6.1)岁;其中单节段患者16例,双节段患者1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4±9.8个月(24 ~ 54月).单节段患者采用旁正中入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术,双节段患者在进行单侧双节段椎弓根置钉固定TLIF术后合并对侧TLFS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评价手术前后ODI、VAS及JOA评分;使用X线摄片及三维CT评价节段融合情况及矢状位队列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99.5±32.3 min(单节段86.3±25.5 min,双节段115.8±32.4 min),平均住院为12.9±3.7d(单节段12.8 ±2.0d,双节段13.1±5.1d),平均出血量为210.3±181.0 mL(单节段195.0±192.0 mL,双节段229.2±164.5 mL),并发症发生率为10.3%,24个月时滑脱节段融合率为89.7%.术后ODI、VAS及JOA评分改变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术后腰椎前凸角及滑脱节段前凸角较术前增加(32.0±13.8)°vs (36.5±11.6)°;(4.9±5.5)°vs(6.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前凸角及其改变与临床各评分及其改变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安全有效,并发症低;在此基础上合并使用对侧TLFS术治疗老年双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效果同样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采用前内侧扩大入路治疗AO/OTA分型C2、C3型复杂闭合性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内侧扩大入路对23例(25处)胫骨远端复杂闭合性pilon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3例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43.7±9.0)岁;术前AO分型为C2型11处,C3型14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等,分析该入路的安全性、适应症及优缺点。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9.6±23.6)min,术中出血量为(168±64.4)mL,骨折愈合时间为(12.5±5.4)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的AOFAS评分分别为(81.9±18.2)分、(79.9±19.5)分。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无内固定物失效患者。结论:手术治疗复杂pilon骨折时,采用前内侧扩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内外侧柱和关节面,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腰椎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有限元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两节段L3、L5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行L3、L5两节段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固定后螺钉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人正常 L3、L5 节段的 CT 扫描数据,利用Scan IP等软件建立人正常 L3、L5 三维有限元模型(INT),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L3、L5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unilateral pedicle screws,UPS)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bilateral pedicle screws,BPS)。 并于L3 上表面施加 500 N 预载荷,再施加 8 N·m 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下两种模型中椎弓根螺钉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由应力分布图可知,两种模型椎弓根螺钉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椎弓根螺钉根部、钉棒连接处;相比于上下螺钉,中间椎弓根螺钉基本不受应力;下位椎弓根螺钉承受较高应力。在各个工况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应力值都高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结论  模拟邻近两节段内固定后正常生理活动时,下位椎弓根螺钉钉棒连接处承受较大应力,易发生断裂,且单侧置椎弓根钉相比于双侧置椎弓根钉,在各个状态下内固定承受更大应力,发生内固定断裂失败等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研究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减压的经椎间孔的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双侧椎管狭窄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双侧椎管狭窄的症状及体征,且均接受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双侧椎管减压。统计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DI评分、JOA评分、VAS评分、腰椎前凸角(angle of lumbar lordosis,LL)及节段前凸角(angle of segmental lordosis,SL);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及椎体间的融合情况。结果    73例患者中,男性30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57.7±10.1)岁(33~81 岁),平均手术时间(92.0±26.7)min(55~180 min),平均出血量(150.5±130.3)mL(50~300 mL),平均住院天数(12.3±2.7)天(7~20天)。术后随访时间至少5年,平均随访时间(79.4±11.1)个月(60~98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JOA评分、VA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LL及SL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   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椎管减压TLIF术是对传统TLIF术的改良,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并减少手术费用,是治疗具有双侧症状的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