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联合低温保护技术应用于基层医院大出血孕产妇就地急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01~2019-12桂平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大出血孕产妇患者40例,其中20例在基层医院实施急救手术(研究组),另20例在该院(市级医院)实施急救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回收洗涤血红细胞(RBC)的质量、功能、形态,以及两组的输注异体血情况和术后结局。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洗涤RBC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收洗涤RBC的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P50(Hb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K+、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收洗涤RBC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镜下观察见两组回收洗涤RBC的大小形态均一,呈双凹圆盘状,无破裂,无游离血红蛋白(FHB),无胎儿鳞状上皮细胞、毳毛、角化上皮、胎脂等有形物质。研究组术中接受异体输血11例,对照组术中接受异体输血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异体输血量大于对照组,输血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术后发热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血液回收和低温保护技术可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急症术中有效回收利用患者自体血液,方法安全有效,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技术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大出血行血液回收与回输的患者144例,其中回收血量超过400 m L的患者进行血液清洗,监测患者入室时(T0)、回收血液回输后出室时(T1)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尿量、血氧分压(PO2)、乳酸;同时监测患者入室时(T0)、洗涤悬浮红细胞时(经过滤、清洗、离心等所得)、回收血液回输后出室时(T1)的红细胞(RBC)、HB、HCT、PT、APTT值、血培养情况;随机抽取其中20份洗涤悬浮红细胞(A组)与20份库存悬浮红细胞(B组)进行RBC、Hb、HCT、K~+、Ca~(2+)比较。结果平均每例患者回收血量1 766 m L,平均每例回输血量为561 m L,所有行自体血液回收的病例中,除5例出血患者因术野血液被粪便、胃内容物污染剔除本研究外,2例患者因下腔静脉破裂血管缝合困难造成短时间大量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他患者洗涤悬浮红细胞回输后生命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血红蛋白较入室时明显提高。所有抢救成功的患者均未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且未发生输血相关并发症。结论 BW-8100A型血液回收机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急诊大出血手术的患者,并且显著减少术中血液的丢失,节约用血以及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0.375%布比卡因9 mg与0.3%布比卡因9 mg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观察其麻醉平面,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级的剖宫产孕妇64例,按随机方法分为A组32例及B组32例,A组浓度为0.375%布比卡因9 mg,B组为0.3%布比卡因9 mg。常规左侧卧位L3~4间隙穿刺成功,有脑脊液外溢后,注入同剂量9 mg的两种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注药后即平卧位,观察5 min、10 min、15 min时间点的麻醉平面,Bp、HR、RR、SpO2的变化,及术后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及B组麻醉平面都达到T6以上,达到手术要求,A组Bp变化较B组稍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5 min、10 min的Bp变化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HR、RR、SpO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时间A组(88.34±5.42)min,B组为(56.62±6.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结论:两组麻醉平面都能达到手术要求,0.375%布比卡因9 mg腰—硬联合麻醉持续时间对临床较有优势。麻药浓度高可能造成对脊神经细胞的损害,则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其浓度相对以0.3%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0.25%低密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择期老年膝关节镜手术50例,全部采取单侧腰麻。患者取手术侧(患侧)在上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L34间隙,腰穿成功后,以0.25%低密度布比卡因3 ml鞘内注射,注射速度0.15 ml/s,患者保持手术侧在上体位54间隙,腰穿成功后,以0.25%低密度布比卡因3 ml鞘内注射,注射速度0.15 ml/s,患者保持手术侧在上体位510min。观察记录腰麻起效时间、鞘内注药后5 min和最高阻滞平面。记录腰麻前及鞘内注药后5、10、20、30 min的SBP、HR变化和最低SBP及HR,观察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止血带不良反应和术后头痛并发症情况,记录手术侧最高阻滞平面。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患者均腰麻成功,阻滞起效时间(36.6±8.5)s,鞘内注药后5 min手术侧中位段最高阻滞平面为T12(T1110min。观察记录腰麻起效时间、鞘内注药后5 min和最高阻滞平面。记录腰麻前及鞘内注药后5、10、20、30 min的SBP、HR变化和最低SBP及HR,观察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止血带不良反应和术后头痛并发症情况,记录手术侧最高阻滞平面。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患者均腰麻成功,阻滞起效时间(36.6±8.5)s,鞘内注药后5 min手术侧中位段最高阻滞平面为T12(T11L1),非手术侧,患者未测出明确阻滞平面;手术侧最高阻滞平面T10(T8L1),非手术侧,患者未测出明确阻滞平面;手术侧最高阻滞平面T10(T812),切皮及关节内保持无痛。与基础值比较鞘内注药后512),切皮及关节内保持无痛。与基础值比较鞘内注药后530 min各时间SBP和HR无显著改变(P﹥0.05)。无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止血带不良反应、术后头痛和神经损害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4.8±18.6)min。麻醉时间﹥120 min者硬膜外追加0.75%布比卡因16例。结论 0.25%低密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手术腰麻诱导的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E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鞘内注药前均快速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50ml和6%羟乙基淀粉130/0.4250ml预负荷。于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以0.2ml/s向头端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ml(10mg)。鞘内注药即刻注射,A组一次性注射肾上腺素6μg(1min),E组一次性注射麻黄碱5mg(1min)。同时两组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溶液250ml,监测两组产妇鞘内注药后不同时点收缩压及心率变化,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缓、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鞘内注药后, A组收缩压高于E组(P<0.01),组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E组低血压发生率(26.7%)显著高于A组(6.7%),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6μg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诱发的产妇低血压和恶心呕吐意外,对胎儿未见不良影响。肾上腺素的最佳剂量及对胎儿酸碱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预先置管对分娩镇痛效果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有阴道试产条件且要求硬膜外腔分娩镇痛产妇120例,分A、B两组,各60例。A组:有规律宫缩,宫口3 cm,进行硬膜外腔置管,在产妇无法忍受疼痛时给药镇痛。B组:有规律宫缩,宫口≥3 cm,进行硬膜外腔置管并即刻给药镇痛。结果 A、B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由于A组对镇痛时机有个体化的主动权,对整个分娩期间的镇痛满意度更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产率、第一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预先置管分娩镇痛效果可靠、满意度更高、母婴安全、不增加中转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