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胃肠激素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探讨TEAS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杭州市中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处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TEAS处理。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胃肠激素水平、中枢神经特异性(S100β)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情况。  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 < 0.05)。B组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明显高于A组(P < 0.05)。2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 < 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P < 0.05)。机体S100β蛋白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先降低后升高(均P < 0.05),且B组术后1、3、7 d时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均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均高于A组(均P < 0.05)。术后1、3 d,B组POCD发生率低于A组(37.78% vs. 68.89%,24.44% vs. 51.11%,均P < 0.05)。  结论  TEAS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手术及麻醉对胃肠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认知功能,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患者进行腹膜透析 (PD)或血液透析 (HD)日渐增多 ,多数患者依赖维持性血透 ,长期透析引起的心脏血管病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院 1994~ 1999年期间 2 9例死亡的尿毒症患者中 ,其中 7例死于脑出血 ,占尿毒症死亡总数的 2 4 1%。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94年 7月~ 1999年 10月 ,本院收治尿毒症患者共730列 ,发生脑出血 10例 ,发生率为 1 37% ,男女之比为 7∶3,年龄 40~ 70岁 ,平均 5 5 4岁。尿毒症的病因为 :慢性肾炎 4例 ,高血压肾病 2例 ,多囊肾 1例 ,梗阻性肾病 1例 ,糖尿病肾病 1例 ,紫癜性肾炎 1例。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SR患者430例(ISR组),未发现ISR患者2670例(无IS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CRP的关系。结果ISR组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明显高于无ISR组[17.1(1.1,26.9)mg/L vs 12.9(0.9,23.5)mg/L,P=0.034;15.2(0.7,23.9)mg/L vs 3.9(0.2,7.9)mg/L,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时及随访时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5~0.907,P<0.01),截点值12.23 mg/L,敏感性80.5%,特异性77.9%;出院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66~0.709,P<0.01)。结论冠状动脉ISR发生与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随访时CRP水平对ISR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二尖瓣患者瓣口狭窄程度同B型钠尿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 4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查测定二尖瓣口面积、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等,同时测定BNP浓度,按超声测定二尖瓣瓣口面积将患者分为轻度(>1.5 cm2)、中度(1.0~1.5 cm2)、重度(<1.0 cm2)3组进行比较.结果 3组间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轻、中组进行合并后,同重度狭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Pearson分析后,瓣口面积与BNP之间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 随着二尖瓣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浆BNP浓度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除外其他影响因素测定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浓度有助于判断其瓣口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入选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DESIRE注册的104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接受PCI治疗和CABG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住院临床结果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较低(P<0.01);院内病死率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02).平均随访22个月,两组随访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随访MACCE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但PCI后随访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改善PCI的长期结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体外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然而,在体内环境下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分化的影响。方法:①杂种犬12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在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析转染率。②开胸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存活犬(n=10)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5),采用O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周,免疫荧光法比较两组梗死心肌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共表达Ⅷ因子和肌钙蛋白I的数量。结果与结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率达85%;灌注后免疫荧光显示,23.5%的切片可以看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阳性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共表达Ⅷ因子和肌钙蛋白 I 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lt;0.05)。因此,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采用该途径联合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心脏修复。  相似文献   
7.
2008年2月19日,美顿力公司宣布BRANCH研究的第1例冠脉分叉支架置入人体。该研究旨在评估美顿力分叉支架的安全性和输送性,和以往其他治疗分叉病变不同的是不需要进行支架重叠。BRANCH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计划入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家医院的60例患者,预计2008年底完成患者注册。该新型支架系统采用Y型设计以匹配冠状动脉分叉处的解剖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O)的近期与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单中心回顾性连续入选2003年7月~2004年6月期间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组(811例),SES组(251例).随访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调整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相对影响.结果:随访率90.3%.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30 d,CABG组MACCE的发生率高于SES组(5.4%: 1.6%,OR 3.66,95%CI 1.26~10.61),CABG组的病死率高于SES组(4.6%:1.2%,OR4.02,95%CI 1.18~13.74).至随访结束,SES组累积病死率低于CAB(;组(3.1%:7.6%,OR 0.44,95%CI0.19~0.99),但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8.4%:1.5%,OR 6.83,95%CI 3.07~15.19),MACCE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30 d为分期分析,CABG组30d生存率低于SES组(95.4%;98.8%,P<0.05),2组30d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2%:98.3%,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CABG与SES置入比较,CABG的30 d病死率高于SES置入,30 d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冠状动脉SES置入的中期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冠心病患者317例,均经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6 μmol/L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根据比浊法测定术后第1天血小板聚集率的结果将317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分析2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24.0%.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4±7.0)%和(34.3±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P=0.032,优势比2.834,95%CJ1.091~7.361)、合并2型糖尿病(P=0.016,优势比2.130,95%CJ 1.151~3.941)和血清尿酸水平(P=0.004,优势比1.005,95%CI 1.002~1.009)与氯吡格雷抵抗呈正相关.结论: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清尿酸水平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106例,按照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组.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45例,B组:稳定性心绞痛36例,C组: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炎性因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1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内-中膜厚度(IMT)值,同时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位置、数量.结果 颈动脉IMT值A组[(0.76±0.40)mm]、B组[(0.75±0.26)mm], 两组与C组[(0.70±0.18)m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CRP B组[(4±2)mg/L]、C组[(3±1)mg/L],两组与A组[(11±5)m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与B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组中非均质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冠脉积分同颈动脉IMT值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hs-CRP 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影响斑块稳定性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