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加用Omega-3脂肪酸对冠心病及冠心病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纤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40例冠心病及冠心病等危症合并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经6~12周辛伐他汀10mg或20mg治疗后,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加用Omega-3脂肪酸3g*d-1或安慰剂,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对HsCRP、血脂及纤溶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基线分别降低(2.16±2.77)(38.5%),(94.0±65.4)(31.1%),(13.3±22.3)mmol*L-1(6.3%)和(0.78±1.60)mg*dL-1(P分别<0.01,<0.001,<0.05,<0.05),对照组HsCRP及TG降低更为显著(P分别为0.021及0.011).试验组TG降低的数值及百分数分别与HsCRP降低的数值及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1和0.45,P分别为0.021和0.047).结论:辛伐他汀加用Omega-3脂肪酸增加二者的调脂优势和非调脂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验性兔肺血栓栓塞症 (PTE)后凝血纤溶系统、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尿激酶对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 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栓塞组及尿激酶组 ,每组 8只。单纯栓塞组及尿激酶组经兔股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制备兔PTE模型。尿激酶组用尿激酶治疗动态观察尿激酶治疗前后兔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和血浆中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 (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变化。结果 解剖肺脏栓塞部位肉眼观 ,见肺表面点片状出血灶 ;镜下肺动脉血管内可见注入的血凝块与继发的血栓形成 ,肺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肺泡和间质内有局灶出血。肺栓塞后血D 二聚体 (D dimer)、ET 1、vWF水平明显增高 ,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NO、抗凝血酶Ⅲ (AT Ⅲ )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PTE兔经尿激酶治疗后肺脏病理改变减轻 ,D dimer水平在栓塞后 1及 2h高于栓塞前 (P <0 0 5 ) ,4h后降至栓塞前水平 ;t PA、NO及AT Ⅲ在肺栓塞后低于栓塞前 (P <0 0 5 ) ;ET 1在栓塞后 2h高于栓塞前(P <0 0 5 ) ,4h降至栓塞前水平。结论 PTE对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均有重要影响。PTE兔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维持机体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及保护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应用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前后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前后以及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 -二聚体 ,并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0 1) ,与肝素治疗后患者比较P <0 0 0 1。结论 :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可以作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小动脉血检形成以及应用肝素溶栓的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4.
刘燕明  郭文敬  宫济武 《中国医药》2012,7(10):1282-1283
目的 分析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患者的检测结果,了解DAT阳性结果疾病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65例DAT阳性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疾病与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临床诊断“贫血原因待查”患者DAT阳性率最高,占所有阳性患者的49.2%(32/65),其他DAT阳性患者的疾病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结论 血清DAT检查虽然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溶血性贫血,但是可以帮助鉴定溶血是否有免疫基础,从而有利于临床治疗以及选择适宜的时间输注适宜的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5.
郭文敬  刘燕明 《中国医药》2012,7(8):972-974
目的 研究Lewis血型系统抗原、抗体血型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含有抗-Lea、抗-Leb抗体和自身抗体患者的输血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按照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1ewis血型鉴定,由血型室筛选与患者相合的血液给予患者输注,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输血情况,评估其输注效果.结果 患者ABO血型为A型,Rh血型系统表型为CCDEe,Lewis血型系统表型为Le(a+b-);血清中不仅含有抗-Lea和抗-Leb抗体,同时存在自身抗体.经治疗,对患者输注经血型室筛选且配血相合的红细胞、同型血浆和机采血小板,逐步达到预期输血效果,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相对稳定.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检及Lewis血型抗体鉴定,筛选出与患者配血相合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观察;抗-Lea、抗-Leb抗体和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液成分后临床效果极差,经过治疗后可使输血效果逐步好转,血红蛋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的必要性,通过综合评价输血实验室的检测要求,结合输血专业特点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ABO血型检测项目、RhD血型检测项目和筛检与交叉配血检测项目3个方面对建立适宜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探讨,以期达到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预储式自体输血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1年15例泌尿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预储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采集血液前、后及输入自体血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等,探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预储式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后比采血前、手术后比手术前的血常规指标均有下降,但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Hb>110 g/L、Hct>30%、PLT>150×109/L),因此不会造成组织缺氧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开展预储式自体输血首先可以部分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同时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抗K1例报告     
患者女,39岁,孕4产5,子女均健康,在最后一次剖腹产时因出血过多输4U红细胞悬液,无其他输血史。2010年11月8日因子宫肌瘤入院,择期手术备血4U红细胞悬液,进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时发现其抗体筛检为阳性,考虑其血清中含有不规则血型抗体。ABO、RhD血型:A型,RhD阳性,kk型。抗体筛检及鉴定:患者血清与抗筛3细胞(戴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北京医院确诊MG患者15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诊断与输血目的对其输注的血液成分和血量进行分析,并以患者性别和年龄分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8-2013年MG用血人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除2009年外,年度血浆用血总量和人均用血量均大于红细胞,血浆置换单次用浆量最大为14 U,最小仅为6 U。从合并其他疾病MG患者用血分析:贲门癌MG人均用血量最多,红细胞19U、血浆14U,肝占位MG用血小板量最多,为15U,孕产妇MG用血量最少,人均仅用血浆2U,单一MG例数最多,人均红细胞用量仅为1.6U。从分组情况分析,以例数最多的单一MG为例,男、女患者人均用血量分别为4.0U、3.9U,两者差异不大;老年组人均用血量为5.0U,非老年组为3.3U,明显多于非老年组。结论 2008-2013年北京医院MG患者的用血人数及用血量呈逐渐减少趋势。MG患者用血以合并其他疾病MG患者、老年人及单一MG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血浆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产物 ,笔者采用 ELISA方法测定单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和应用扎鲁司特治疗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 ,旨在了解扎鲁司特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 动物 实验用大鼠均购自首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动物级别为清洁级 ,符合国家卫生以及实验要求。大鼠皆为雄性 ,体重 1 80~ 2 5 0 g,是封闭群Wistar大鼠。2 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 0只。( 1 )第一组为 1 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 ( 2 )第二组为 1 0只单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 :将 1 0只大鼠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