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预储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案例,探讨其在择期手术中适用的应用范围。方法对该院89例择期手术患者预储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采集血液前、后及输入自体血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等。从多个方面对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预储式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后比采血前、手术后比手术前的血常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均维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血红蛋白(Hb)>110g/L、血细胞比容(HCT)>30%、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因此不会造成组织缺氧,凝血酶原时间(PT)和PLT也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凝血功能的障碍。结论采用预储式自体输血不仅保证手术及时性和输血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69例,采用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采血400~1200 ml,检测患者采血前及输血后各项血液指标;制订护理计划并按之实施,观察实施效果.结果 169例患者采血前及输血后HCT、RBC和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危险.结论 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系统周密的护理是保证输血过程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确定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其中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术前自体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21~73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血前平均Hb为(147.34±12.69) g/L,Hct为(43.41土3.72)%;使用异体血术前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18~71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术前平均Hb为(133.93±25.94) g/L,Hct为(38.24±9.41)%,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00例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组使用血液总量319U,100例输注异体血组使用血液655U,两者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血液使用总量、平均异体红细胞量、平均异体血浆量均明显降低(P<0.05).自体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d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到出院的平均时间为(6.58±1.9)d,异体输血组患者为(10.01±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而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同时自体输血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较异体输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少,血液输注量少,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感染率低,经济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瓣膜病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69例,采用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采血400~1200ml,检测患者采血前及输血后各项血液指标;制订护理计划并按之实施,观察实施效果。结果169例患者采血前及输血后HCT、RBC和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危险。结论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系统周密的护理是保证输血过程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及可行性,观察患者血常规参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展的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手术者36例,观察自体输血的效果及采血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贮存式自体输血效果明显,采血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采血时可能有晕针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低。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且无需特殊设备,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对择期手术病人预先采血储备,手术中应用,观察采血前后及回输后WBC、Hb、Hct、PLat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采血前后及回输后以上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自体输血在心外科的成功应用,为临床外科手术输血开辟了一条安全、经济、有效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自体采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期间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对符合自体采血的患者进行自体采血,做为自体输血组,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年龄、性别均匹配的未进行自体输血的患者,做为异体输血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前测定血液学参数,应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体输血组采血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数(RBC),与术前、术后第1天以及出院前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可以进行自体输血。既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可避免异体血输注中输血反应以及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存式输血在手术应用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术前采血200~600mL,检测采血前后和回输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输血前后病人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预存式输血实用、安全,有利于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时临床麻醉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进行ANH自体输血。记录有创动脉压(ABP)、心率(HR)、Hb、红细胞压积(Hct)、Na^+、Cl^-、K^+的变化情况。结果采血前后患者血压、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采血后、自体血回输前Hb及Hct均低于采血前(均P〈0.05);自身血回输后Hb、Hct回升,但与采血前比较仍有显明显下降(P〈0.05);K^+、Na^+、Cl^-采血前、后及自体血回输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H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充分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方法 对2009年9月~2011年8月,本院429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9名PABD患者主要来自本院脊柱骨病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妇产科等.407例(94.87%)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322例患者(79.11%,322/407)只用自体血就完成了手术,85例(20.89%,85/407)由于术中出血量大而加输了异体血;22例(5.13%)自体血没有回输成功.共节约异体血液124550 mL.通过回输自体血完成手术的322名患者,80%(258/322)出血量在400~800 mL;加输异体血的85名患者,80%(68/85)的出血量在1 000~2 500 mL.所有患者均未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术后7d恢复情况良好.自体血回输后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液指标(Hb、Hct等)有所下降,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P>0.05).结论 储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血使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期手术血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不失为1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1.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应用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 1 0 0例 ,实验组 5 0例 ,采用自体输血 ,术前采血 2 0 0~ 1 0 0 0ml,对照组输异体血 ,两组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检测各项血液指标。结果 实验组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前后检测血液指标 ,除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输血前后有明显差异 (P <0 .0 1 )外 ,输血前后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预存式自体输血实用、安全、对病人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hD(-)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效果。方法观察6名RhD(-)患者围术期采血前、采血后10 min、术中、回输后10 min 4个时点血电解质(K+、Na+、Cl-)、Hb、Hct、Plt、PT、APTT的变化。记录患者采血、失血、输血情况。结果 K+、Na+、Hb、Hct、Plt、PT、APTT各数据采血后10 min、术中与采血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回输后10 min有所回升与采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均无输注异体血。结论择期手术RhD(-)患者在围术期可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节约用血和有利于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13.
吴彩云  黎炼 《当代护士》2013,(11):37-37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外科手术前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者49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差异.结果 49名患者自体血输注后无不良反应,没有发生贮存输血相关并发症,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贮存式自身输血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自体输血方式的有效性,促进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输血工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或大连中心医院行骨科手术的88例自体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n=43),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n=25)及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n=20).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42例于受试者收集医院行骨科手术,并且术中仅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2).记录并分析采血前/术前、输血后当天、输血后第4天,各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以及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4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本研究4组患者采血前/术前的红细胞计数、Hb水平、HCT、血小板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输血后当天:4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Hb水平、HCT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7,P=0.008).其中,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高[(196.0±43.8)×109/L],高于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③输血后第4天:4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4,P=0.013).其中,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的Hb水平最高[(115.6±23.8)g/L],高于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6);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4组患者的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5,P=0.011).其中,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HCT最高[(34.4=4.8)%],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及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19).④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90,P=0.007).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最长[14.5 d(9.5~16.0 d)],长于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注及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944).结论 临床择期外科手术患者的自体输血方式,首选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其次为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和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在不能达到自体输血要求时,可选择异体输血.临床医师需要转变观念,逐步降低异体输血率,广泛、有效地开展自体输血工作,进一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自体骨髓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自体骨髓移植患者采用自体输血,在采血、储存、输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血液凝固,做好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采髓前和血液回输后血常规指标变化除白细胞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输血能有效补充手术造成的血容量不足,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骨髓移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Rh(D)阴性孕妇在预计预产期前1~3周贮存自体血液,待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结果:40例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9例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回输后血常规与回输前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对母婴安全不会造成危险,认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妊娠晚期孕妇是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有利于将Rh(D)阴性血液科学、安全用于临床,是可行且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近年来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应用情况,为下一步PABD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2016年本院5个临床科室所有开展PABD的择期手术患者170例,计算择期手术患者PABD的使用比例,比较年龄、体重、采血量、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时间的差异,观察采血前后和手术前后RBC、Hb、Hct、Plt数量变化,以及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择期手术患者PABD的应用比例较低,患者手术前后的RBC数与采血前后Plt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外科经皮肾镜碎石术、穿刺取石术和造瘘取石等术3类患者采血量、采血前Hb、手术后Hb、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间隔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100 g/L者占88.52%(117/136)。3例患者在采集自体血时出现轻度献血反应。44例患者将贮存的自体血在术中或术后全部回输,未发生任何输血不良反应。1名患者自体贮血量不够,使用了同种异体血。结论PABD相对安全与节约血液资源,本院在促进PABD方面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与空间,有关部门可针对具体情况,加大应用与管理力度,使我院PABD更好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外科择期手术且需术中输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患者使用HAT,其不足部分以库存异体血液作为手术输血治疗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完全采用常规异体输血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异体输血出现2例过敏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组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输血后IgA、IgG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血行等容血液稀释和术中失血回输自体血后,以及对照组术中出血进行常规输用异体血后HCT、Hb及Plt都明显降低(P<0.05),但均维持在安全范围内,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NH为外科手术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简单、经济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储血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患者输血治疗前有计划采集自体血液将其储存,在治疗时将其血液回输。临床实践证明,储血式自体输血不仅有利于择期手术患者、稀有血型患者及具有免疫性抗原抗体的患者输血治疗,而且也是防止输血传染病的传播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笔者对67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储血式自体输血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血液供应紧张时期择期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9月32例择期手术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和效果,对自体采血前后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自体储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均有所下降,但都在正常值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回输自体血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经济易行,可缓解血液紧张对择期手术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