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灌注SPECT/CT显像肺灌注体积及视觉评分与右心导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例连续CTEPH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7例,女34例,年龄(59±12)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及右心导管检查。应用不同百分比阈值(15%~85%)分割法计算肺灌注体积。参照Begic三分法对肺灌注SPECT/CT图像进行视觉评分。收集右心导管检查血液动力学参数[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及平均压(mPAP)、肺小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等],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肺灌注体积、视觉评分和右心导管血流动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0%~70%阈值下,双肺灌注体积与mPAP间存在相关性(rs值:-0.414~-0.302,均P<0.05)。其中40%和45%阈值下双肺灌注体积与mPAP间呈中等负相关(rs值:-0.414和-0.412,均P<0.05)。40%阈值下双肺灌注体积与PASP、PADP呈中等负相关(rs值:-0.402和-0.440,均P<0.05),与PVR呈弱的负相关(rs=-0.352,P<0.05)。视觉评分与PADP间存在弱的正相关(rs=0.311,P<0.05),余右心导管参数与视觉评分间无相关性(rs值:-0.201~0.275,均P>0.05)。结论肺灌注SPECT/CT显像中基于阈值分割的肺灌注体积参数可较准确反映肺动脉压力等血流动力学状态,可用于评估CTEP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疾病。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作为脑血管病 可控的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但Hcy是否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降低Hcy是否可改善 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综述了HHcy血症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一种与恶性肿瘤有关的并发症, 疾病进展迅速, 病死率极高,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尽早确诊和治疗成为救治本病成功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26日收治1例外院转入的39岁肺动脉高压患者, 患者最近1个月出现气促并进行性加重, 外院多次CT肺动脉造影未见肺动脉栓塞, 期间确诊乳腺癌。转入后高度考虑肺肿瘤性血栓性微血管病, 给予肿瘤内分泌治疗。患者经治疗后气促好转, PET-CT提示肿瘤病灶明显改善, 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现总结该病例的成功救治经验以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3例不同原因导致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治经过并分析APE的原因, 旨在提高对BPA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诊治经验。病例1, 男, 18岁, 存在抗凝血酶Ⅲ缺陷,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BPA术中予普通肝素抗凝。术后患者出现胸闷恶心, 复查肺灌注显像提示双肺灌注缺损加重, 考虑APE。病例2, 女, 66岁,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行BPA术后出现气促咳嗽, 考虑再灌注肺水肿, 予无创通气、利尿处理后好转。术后第6天患者气促加重, 复查CT肺动脉造影(CTPA)提示双肺动脉多发新增血栓, 诊断为APE。病例3, 女, 46岁, 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 BPA术中出现咯血, 予球囊压迫止血, 术后未予抗凝治疗。术后第2天患者觉气促症状改善不明显, 复查CTPA提示两肺多发肺栓塞较前明显增多, 诊断APE。上述3例患者予抗凝治疗后, 病情均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良性气管狭窄的病因构成及呼吸介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9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158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呼吸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 良性气管狭窄占同期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的38.2%(158/413).158例良性气管狭窄病因构成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狭窄97例(61.4%,其中气管插管52例,气管切开术后45例),气管结核26例(16.5%),良性肿瘤8例(5.1%),吸入性损伤7例(4.4%),复发性多软骨炎6例(3.8%),放疗后狭窄2例(1.3%),气管吻合术后狭窄2例(1.3%),其他原因10例(6.2%).149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经呼吸介入治疗后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气管内径由治疗前(4.22±2.06) mm增加至(10.16±2.99) mm(t =21.48,P<0.01),气促评分由治疗前2.29±0.75下降至0.63 ±0.67(t=19.85,P <0.01),介入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94.3%;经介入治疗1个月和3个月,气管狭窄的复发率分别为38.3%和26.8%.结论 良性气管狭窄的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为最常见的构成病因,其次是气管结核;呼吸介入治疗良性气管狭窄近期疗效良好,但部分患者反复出现再狭窄,需各种呼吸介入方法多次、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能被治愈的肺动脉高压,部分患者可通过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达到治愈。但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不适宜行该手术,或手术后仍有持续性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利奥西呱是惟一具有适应证的靶向药物。然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高压(PAH)两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临床上也有应用其他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并且部分药物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也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肺动脉肉瘤合并原发结肠腺癌的老年男性患者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和双下肢浮肿,于外院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但抗凝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最终通过EBUS-TBNA和肠镜活检确诊为肺动脉肉瘤及结肠腺癌。通过对本例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04例 PAP 患者的诊断方法。结果PAP 临床表现以活动后气促、咳嗽、咳痰为主;肺部高分辨率 CT 多为地图样、铺路石样或网格状磨玻璃样改变,亦可表现为肺间质浸润及肺部实变影。104例患者中92例行经支气管肺活检,阳性率为97.8%(90/92),2例假阴性(后经外科肺活检明确诊断),其中出现气胸2例,发生率为2.2%(2/90),无大出血、发热、感染等并发症;13例经外科肺活检(其中2例支气管首次活检假阴性,11例因考虑为肺泡癌、间质性肺疾病等直接行外科活检)均明确诊断,术后患者均有疼痛,留置胸管;1例经皮肺活检明确诊断。结论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示 PAP 可能,经支气管肺活检是诊断 PAP 的主要手段,其阳性率、安全性高,外科肺活检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是一种发病隐匿、进行性加重且预后较差的肺血管疾病, 以肺动脉血栓机化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 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为特征。近年来, 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BPA)为不能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 PEA)的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球囊扩张不理想的患者能否进行支架植入尚没有明确定论。本文介绍了两例CTEPH病变血管经过球囊扩张后效果不理想, 最终植入支架, 支架植入后血流通畅、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1年后支架内未见再狭窄的病例, 以期为肺动脉支架植入治疗CTEPH提供推荐意见和指导价值。本报道为CTEPH疾病的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高速网络、精准控制、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已日趋成熟,逐步走进生活的各个领域。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类抗击疫情,直面病毒的高传染性、感染后较高的致死率,以及社会恐慌等各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发现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医疗领域,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用于科普及防控宣传,可以增加全社会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社会的恐慌。智能机器人与医疗技术的有效结合能达到科学抗疫1加1大于2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能顺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