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慢病毒载体是一个能够在原代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中进行RNA干扰的有效工具,但目前国内对RNA干扰技术应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的研究却少有报道。 目的:拟构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调控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表达水平提供有利的工具。 方法:根据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的mRNA序列选择4条靶序列,设计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 Ⅰ和EcoR Ⅰ双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DC-SIGN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及测序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外源性筛选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用慢病毒包装系统pGCSIL-GFP、pHelper 1.0和pHelper 2.0共转染包装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系列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 结果与结论: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核苷酸链序列插入正确,外源性筛选确定两条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利用筛选确定的有效靶序列,包装产生慢病毒,其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 109 TU/mL。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DC-SIGN基因慢病毒载体。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RNA干扰;DC-SIGN基因;树突状细胞;结核病  相似文献   
3.
MTB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中生存并感染宿主,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自身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密切相关.起始转录是原核生物表达调控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原核生物需要σ因子辨认转录起始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噬菌体D29通过不同途径给入后在小鼠体内的代谢情况,为噬菌体D29用于肺结核治疗寻找合适的给药途径。方法 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滴鼻组(n=48)、皮下注射组(n=24)、肌内注射组(n=24),按各组给药途径每只给予7.5×108 PFU噬菌体D29,分别于1、2、3、4 h(滴鼻组加测5、6、8、12 h)取6只小鼠眼球采血后断颈处死,测量噬菌体D29在血液、肺、肝、脾中的滴度。结果不同途径给入噬菌体D29后各个时间点测得的肺部滴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滴鼻、皮下和肌内注射1 h时肺部D29的量分别为(5.7±3.2)×106 PFU、(1.9±1.4)×104 PFU和(1.7±1.1)×104 PFU,在肺部完全失活时间分别是12、3和4 h;皮下和肌内注射组1 h时测得在肝脏的滴度显著高于脾脏(均P<0.05),而滴鼻后在肝脏、脾脏各个时间点均未测出噬菌体D29。结论 3种给药途径比较,滴鼻到达肺部的噬菌体D29最多,维持时间更长,是治疗肺部结核合适的给药途径,但不是治疗肺外结核的理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33D的基因组特性并探索其抗结核治疗的潜力。方法 通过鸟枪法完成33D全基因组测序;使用 DNAStar、TRF、Promoter predictions、tRNAscan SE、Glimmer、BLAST 软件分别对33D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 噬菌体33D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全长50036bp;含有84个推定基因,17个已知功能的基因。其中噬菌体DNA复制相关基因:gene6、7、8、9和gene 14;裂解酶基因:gene 47和gene 48。结论 噬菌体33D为烈性噬菌体,具有抗结核潜力,未发现致病基因,可作为“鸡尾酒疗法”的候选噬菌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分支杆菌噬菌体Le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结核作用,为“鸡尾酒疗法”筛选候选噬菌体。方法 采用双层平板法制备噬菌体Leo,观察噬菌斑形态;电镜观察噬菌体颗粒形态;提取噬菌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确定其核酸类型;以不同MOI扩增噬菌体Leo,确定最佳MOI及最低MOI;通过一步生长曲线,确定潜伏期及裂解量;采用终点滴定反浊法测定耻垢分支杆菌对噬菌体Leo的耐受突变率;检测噬菌体Leo对酒精、温度的耐受性及在不同pH下的裂解能力;通过体外杀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明确噬菌体Leo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Leo噬菌斑圆形透明,边缘清晰,含对称的多面体头部,直径(70±3.0)nm, 可弯曲的尾部,尾长(211±31.7)nm;其基因组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BglⅠ切开;最佳MOI为0.0 0001,最低MOI为0.0 001,潜伏期为150 min,裂解量74,耐受突变率为10-7。Leo对温度、酒精敏感,在pH 7.4和pH 5.0时均能裂解宿主菌。Leo作用于结核分支杆菌72 h后,Leo组菌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 <0.05)。结论 分支杆菌噬菌体Leo属长尾噬菌体科,双链DNA噬菌体,能够杀灭结核分支杆菌,可作为“鸡尾酒疗法”的候选噬菌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新分枝杆菌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平板法从泥土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紫外线诱导法鉴定溶原性,从噬菌斑大小、颗粒形态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三方面比较Chy2、D29、TM4异同;以不同感染复数(MOI)扩增Chy2,测定最佳MOI;通过一步生长实验测出Chy2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采用单斑法测定MOI的裂解谱;检测MOI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中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的能力。结果成功分离纯化1株分枝杆菌噬菌体,命名为Chy2,其噬菌斑圆形透明,紫外线诱导法处理宿主菌后不能形成噬菌斑,头部呈椭圆形,长尾,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内切酶EcoRⅠ、HindⅢ、BamHⅠ及XbaⅠ切开,大小约49 kb,与D29、TM4差异大;Chy2最佳MOI为9.58×10-5;Chy2一步生长周期为270 min,潜伏期210 min,裂解期60 min,裂解量为23;Chy2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核菌标准株H37Rv、多数临床耐药株;在7H9固体培养基pH值为5.0和7.4时,Chy2均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论 Chy2属长尾噬菌体科,基因组为双链DNA,宽噬谱广,是一种潜在的抗结核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分子表达及干扰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度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刺激诱导DCs.培养第4天分3组: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加入病毒共孵育12 h后换液,继续培养60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成熟.第7天收集细胞用RT-PCR检测DC-SIG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Cs总DC-SIG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DC-SIGN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对CD4+ 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①荧光显微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20时,DCs感染病毒的效率达85%.②RT-PCR证实RNA干扰后DC-SIGN mRNA表达水平(0.252 5±0.139 6)显著低于另2组(0.572 2±0.190 9、0.548 7±0.11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2,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总DC-SIGN 水平(0.323 7±0.057 0)显著低于另2组(0.590±0.014、0.578 ±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6,P<0.05).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表达DC-SIGN水平[(43.10±10.12)%]显著低于另2组[(73.05±8.11)%、(74.4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P<0.05).⑤各组间成熟标志物HLA-DR及CD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各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组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抑制DC-SIGN表达对DCs成熟度及DCs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背景:慢病毒载体是一个能够在原代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中进行RNA干扰的有效工具,但目前国内对RNA干扰技术应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的研究却少有报道.目的:拟构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调控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表达水平提供有利的工具.方法:根据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问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的mRNA序列选择4条靶序列,设计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 I和EeoR I双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DC-SIGN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及测序鉴定,应用Westem blot技术外源性筛选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用慢病毒包装系统pGCSIL-GFP、pHelper 1.0和pHelper 2.0共转染包装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系列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与结论: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核苷酸链序列插入正确,外源性筛选确定两条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利用筛选确定的有效靶序列,包装产生慢病毒,其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9TU/mL.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DC-SIGN基因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肺功能的影响及其对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的预防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各护理6个月,院外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各项疗效指标。
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的FEV1%、FEV1/FVC、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 MWT)距离等指标均有改善(P < 0.05);循证组的FEV1%、FEV1/FVC和6 MWT距离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降低,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self-efficacy scale,MASES)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循证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ES和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循证组在出院后12个月内的AECOPD发生率分别为67.44%(29/43)和46.51%(20/43),经log-rank检验,循证组发生AECOPD风险的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和循证组在出院后12个月内分别有2例和1例死亡病例。
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提高肺功能和治疗依从性,降低AECOP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