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研究表明,结构式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的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1]。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Williams Life Skills Training,WLST)是由美国杜克大学Williams博士研发的一套缓解压力、减轻应激的自我实践体系,是高度结构化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项目,能有效改善多种心理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WLST对未成年男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正常和肿瘤组织中ZNF165的表达及其在肝癌患者体内诱导产生的自发性体液免疫反应.方法:采用RT-PCR和定量PCR方法检测16种正常和4种肿瘤(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组织中ZNF165 mRNA及表达丰度;将ZNF165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蛋白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ZNF165蛋白.Western blot方法对ZNF165在82例肝癌患者体内诱导的自发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正常组织中ZNF165 mRNA只在睾丸组织表达,肝癌、胃癌、结肠癌和肺癌组织中ZNF165 mRNA阳性率分别为52.4%、 42.8%、 42.8%和21.4%.定量 PCR结果显示ZNF165 mRNA以高水平在肝癌组织与睾丸组织中表达,而在配对的癌旁组织与其他正常组织中仅存在很低水平的表达(P均<0.01).82例肝癌患者血清中4例与ZNF165蛋白出现免疫反应,阳性率4.9%;36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结论:ZNF165是一个新的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它在机体内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有可能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三株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艾滋病病人和儿童中的感染率可分别高达48%和17.5%,可导致严重的水样腹泻甚至危及生命,免疫功能正常者也能感染出现急性自限性腹泻。本文通过不同软件对三株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种类鉴定。方法参照Xiao L H 1999年发表的资料合成隐孢子虫18S rDNA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5’-AACCTGGTTGATCCTGCCAGTAGTC -3’,下游引物:5’-TGAGCCTTCTGCAGGTTCACCTACG-3’,由大连宝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合成。),FCR 扩增,产物测序、序列分别用Paup4.0、rhylip3.6、DNAstar4.0等软件分析并与12株隐孢子虫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鉴定。1、2号株采自非免疫抑制病人,3号株采自免疫抑制病人。结果①三株隐孢子虫均能扩增出1700bp左右的目的片段。②构建系统发生树;用DNAstar4.0软件进行分析:1与2号株的同源性为99.8%,1和2号株与 AF108864 C.parvum-cattle的同源性分别为99.5%和99.3%,与AF112569 C.hominis进化关系较远。3号株与AF112574 C. meleagridis(火鸡源 C.meleagridis)的同源性为99.8%,3号株与C.suis(AF108861)的同源性为98.9%,而与AF108864 C.parvum -cattle、AF112569 C.hominis、AF108865 C.parvum(Homo sapiens)、AY642591 C.muris、AB210854 C.canis、AF108862 C. felis等均不处于同一进化枝,亲缘关系较远。利用PAUP4.0、Phylip3.6的方法与DNAstar4.0 软件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1和2号分离株均为C.parvum牛基因型,3号分离株是C.meleagridis(火鸡隐孢子虫)。本文结果为深入研究人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重症肌无力(MG)相关蛋白,并对其作出鉴定.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胸腺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分离良好的SDS-PAGE凝胶,将凝胶中的蛋白点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异体MG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和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然后,在参考凝胶上挖取MG组特异显色点所对应的蛋白质点,经胶内胰蛋白酶消化,对所得多肽混合物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PMF)数据,登录网站http://www.matrixscience.com,用Mascot程序检索NCBInr 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免疫印迹试验共获得5个MG特异显色点,编号为2、4、6、7、9;经质谱分析得到5个蛋白质PMF图谱,经数据库检索鉴定,这些蛋白分别为;异肽酶T、亚铁血红素结合蛋白2、肿瘤翻译受控蛋白1和角蛋白10.结论:利用免疫印迹实验筛选和只谱分析,成功鉴定出增生型胸腺组织中的5个MG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探讨这些蛋白在M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一些地方相继出现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染色馒头、塑化剂等种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给部队食品安全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人们常说:食品安全不显要,但很重要。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工作刻不容缓。笔者认为,要想做好部队食品安全工作,应注意做到以下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 )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诊治的5例SCD患者的MRI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SCD的MRI表现及其在诊断SCD中的价值。结果: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MRI主要表现为下颈段及上胸段脊髓后索、侧索T2WI像稍高信号,单纯后索病变横轴位表现为倒“V”字征,Gd-DTPA增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比强化。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路浩  仇成丞  叶叶  吴琼 《黑龙江医学》2013,37(9):808-8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诊断为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特点、假包膜征、动态增强表现及瘤外征像的特点.结果 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T1WI以低信号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常有假包膜形成,动态增强检查具有特征性,能显示肝内扩散、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 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清肝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肝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先以羧甲基纤维素钠20 mL/(kg·d)、清肝胶囊0.5 g/(kg·d)、1.0 g/(kg·d)、1.5 g/(kg·d)经口灌胃给药,1次/d,连用7 d,于最后1次给药后30 min,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采用D-氨基半乳糖700 mg/kg腹腔注射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处理动物,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及观察肝脏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中高清肝胶囊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中ALT、AST明显降低(P<0.05),CYP450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结论:中高剂量的清肝胶囊对由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YP450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VEGF-D、MMP-2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D在正常胃黏膜中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1.3%(P〈0.01),MMP-2在正常胃黏膜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15%,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4.0%(P〈0.01)。VEGF-D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1.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1.9%),MMP-2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77.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1.3%)。此外,VEGF-D、MMP-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密切相关,VEGF-D的阳性表达与MMP-2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结论VEGF-D、MMP-2在胃癌中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淋巴道转移,VEGF-D可能通过增强MMP-2的表达,提高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