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资料。 结果共有40例患者成功完成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例患者术中因结肠残端血供较差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其中21例(52.5%)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 cm,中位手术时间为16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肿瘤中位长径为2.5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3.10枚。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0 h、12.5 h、20.5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46.0元。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2.0 d,其中4例(10%)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行临时性肠造口手术后逐渐好转,1例(2.5%)患者术后出现结肠残端出血,4例(10%)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2例(5%)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术后3个月采用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其中,8例(20%)无LARS,23例(57.5%)轻度LARS,9例(22.5%)重度LARS。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或者转移。 结论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常规预防性造口,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中临时性造口的效果,为评估临时性造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临床决策依据。[方法]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 321例行直肠癌LAR患者中,根据是否行临时性造口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共匹配279对。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1年的随访数据来评估造口相关指标情况。定量变量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造口组术前放化疗比例高于未造口组(39.4% vs 10.0%,P<0.001),肿瘤位置低于未造口组(距肛缘6.0cm vs 9.0cm,P< 0.001)。与未造口组相比,造口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更低(0.4% vs 3.6%,P=0.039),二次手术率更低(0.4% vs 2.9%,P=0.044),手术时间更长(214.8min vs 151.3min,P=0.009),首次排气时间更短(3.4d vs 4.1d,P=0.005)。还纳手术是相对安全的,但21.1%的造口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后1年内因各种原因未完成还纳手术。年龄大(P=0.029)和AJCC分期晚(P=0.043)可能是影响造口不能还纳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临时性造口手术耗时长,但可以降低LAR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再手术率。考虑到日常生活不便、其他相关并发症,以及较高的不能还纳比例等问题,临时性造口应更多地应用于低位吻合及新辅助治疗后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使得疫情进展迅猛。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患者往往免疫力低下,为COVID-19的易感人群,而当前全国正处于COVID-19防控工作的紧张阶段,给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疫情期间结直肠癌患者的日常防护、就医诊疗、营养管理、心理支持及合理随访等展开探讨,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