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按≤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分为4组,使用人眼调节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测量与分析,记录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和客观调节微波动值,并作对比。结果 在所有调节视标上,各组随着调节刺激幅度增加,客观调节反应值也逐渐增加,4组在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及平均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近视进展速度组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62.2±5.6)D、(62.5±5.3)D、(66.5±6.0)D和(58.0±6.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4,P=0.001),在+0.50~-0.50 D、-2.00 D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微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调节刺激视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客观调节微波动值相对于客观调节反应值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与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8,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n=41,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3、5 d测量两组患者血肿量,在术前、术后2 w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3、5 d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术,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能够更好的清除血肿,对于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少,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对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TAO患者25例,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18~40岁,平均(31.0±6.2)岁。选取相同年龄段和屈光度范围的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方法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显然验光、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使用Ni dek AA-1人眼调节分析仪客观检测眼调节功能。主要指标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结果 TAO患者调节幅度(+5.42±1.97 D)比对照组(+6.54±1.66 D)低(t=-2.88,P=0.005)。调节功能客观检查显示17例(68%)患者存在调节功能异常,其中11例(44%)调节不足,4例(16%)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2例(8%)调节紧张。结论 TAO可引起眼调节功能的异常,其异常类型以调节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客观评价近视眼配镜过矫对人眼调节功能影响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视光学门诊的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其中,男性10例(19只眼),女性6例(11只眼),年龄14~38岁,平均年龄(23.7±7.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检查、显然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原框架眼镜屈光度检查、主观调节幅度检查及客观调节功能检查。根据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患者主观调节幅度下降、客观调节不足、客观调节异常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进行分组。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年龄的分布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各组的病例数量与病例分布情况。使用McNemar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和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近视眼配镜过矫状态下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客观调节异常组及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 结果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16例(30只眼)中,主观调节幅度正常者有8例(11只眼),占36.7%(11/30);主观调节幅度下降者有11例(19只眼),占63.3%(19/30);客观调节检查结果正常者有6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异常者有13例(23只眼),占76.7%(23/30);单纯客观调节不足者有3例(3只眼),占10.0%(3/30);单纯客观调节过度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单纯客观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单纯客观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紧张者有4例(7只眼),占23.3%(7/30);客观调节不足伴调节痉挛者有1例(2只眼),占6.7%(2/30)。客观调节紧张者有7例(14只眼),占46.7%(14/30);客观调节不足者有8例(12只眼),占40.0%(12/30);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者有10例(18只眼),占60.0%(18/30)。自身配对资料McNemar精确概率法卡方检验提示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不足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对比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以及客观调节微波动的高频成分增加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0.000;P>0.05)。进一步经过Kappa一致性检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有高度一致性(κ=0.689,P<0.05),而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微波动高频成分增加组一致性弱(κ=0.366,P<0.05)。 结论近视眼配镜过矫常伴随调节功能异常的类型以调节不足和调节紧张为主。人眼调节功能客观检查可对近视眼配镜过矫视疲劳状态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鉴于本研究中主观调节幅度下降组与客观调节异常组的高度一致性,推荐近视眼配镜过矫伴视疲劳患者中使用主观调节幅度检查作为客观调节功能详细检查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和阿托品眼用凝胶在儿童验光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儿童151例(302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68例(136只眼),女性83例(166只眼);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0±1.5)岁。根据屈光状态将患儿分为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各组患儿均先后进行复方托吡卡胺和阿托品散瞳,而后检查并记录患儿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所有指标经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不同年龄患儿两种药物散瞳验光结果中球镜差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患儿两种药物散瞳验光结果中球镜值间的关系,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患儿分别有63例(126只眼)、41例(82只眼)和47例(94只眼)。三组患儿性别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05);三组患儿年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9,P>0.05)。远视眼组患儿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50(1.00,5.31)D、1.00(0.50,1.75)D、90(85,100)°及0.10(0.00,0.20);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矫正视力分别为3.50(2.00,6.31)D、1.00(0.50,1.75)D、90(85,95)°及0.10(0.00,0.20)。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各组患儿球镜值、柱镜值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692,-2.726,-2.483;P<0.05);但轴向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73,P>0.05)。混合散光组患儿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00(-2.00,-0.75)D、3.00(2.00,4.00)D、90(85,95)°及0.10(0.00,0.20);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1.25,0.00)D、3.00(2.00,4.00)D、90(85,95)°及0.10(0.00,0.20)。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各组患儿球镜值和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78,-2.826;P<0.05);但柱镜值和轴向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8 ,-0.653;P>0.05)。近视眼组患儿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50(-6.00,-1.25)D、-1.38(-2.50,-0.50)D、90(85,95)°及0.00(0.00,0.20);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柱镜值、轴向值及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13(-5.25,-1.00)D、-1.50(-2.50,-0.50)D、90(85,95)°及0.10(0.00,0.20)。经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各组患儿球镜值和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88,-2.744;P<0.05);但柱镜值和轴向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1,-1.735;P>0.05)。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患儿两种药物散瞳验光结果中的球镜值函数关系分别为y阿托品=1.068+0.976x复方托吡卡胺、y阿托品=0.775+0.999x复方托吡卡胺及y阿托品=0.248+0.949x复方托吡卡胺。远视眼组、混合散光组及近视眼组<6岁患儿的球镜差值分别为1.00(0.75,1.44)D、1.00(0.50,1.25)D及0.50(0.25,0.75)D;≥6岁患儿的球镜差值分别为0.75(0.50,1.00)D、0.50(0.25,0.75)D及0.25(0.00,0.50)D;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组内两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1,-4.160,-2.360;P<0.05)。 结论各组两种药物散瞳后,年龄越小者验光结果差异越大。远视眼和混合散光患儿应采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在特殊情况下对混合散光和年龄≤6岁的近视眼患儿可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结果的基础上,再根据两者的函数关系修正为阿托品的验光结果,6岁以上近视眼患儿建议采用复方托品卡胺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6.
李婧  熊瑛  王宁利  赵世强  周跃华  王小兵 《眼科》2006,15(5):317-320
目的观察学龄期近视患者近距离阅读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并结合近视屈光度的随访研究,探讨阅读后高阶像差的变化与近视发展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学龄期单纯性近视患者115例(230眼)。方法被检者近距离(20cm)阅读1小时,用Allegretto波前像差仪测量患者阅读前后的波前像差,观察高阶像差的变化,并与被检者一年中屈光度的变化做相关分析;按高阶像差阅读前后变化量的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将被检者分为四组,探讨高阶像差阅读前后变化不同程度组间近视屈光度(一年中)的变化有无差异。主要指标屈光度,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结果近距离阅读前后总体高阶像差的变化(ΔRMSh)及3~4阶高阶像差变化(ΔRMS3~4)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阅读前后总体高阶像差的变化(ΔRMSh)及3阶高阶像差的变化(ΔRMS3)与一年中近视屈光度的变化(Δ屈光度)呈正相关(P均<0.05)。大瞳孔(6mm)状态下阅读后总体高阶像差增高较多者一年中近视屈光度增加较多。结论近距离阅读后高阶像差增高。大瞳孔状态下近距离阅读后高阶像差的增高可能与近视发展有关。(眼科,2006,15:317-320)  相似文献   
7.
据目前相关报道,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成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成为临床诊断学关注焦点。笔者探查斑块位置分布特点,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对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肿瘤,以往好发绝经期妇女,而今肿瘤却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随着其发生的愈趋年轻化,早期发现肿瘤并判定其性质,以便早期治疗便显得越加重要。 近来,经阴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的问世,为超声医师早期诊断较小的卵巢肿瘤,尤其是小于2.0cm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手段和方法。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世强  李宝平  张雷 《中国肿瘤》2011,20(9):686-689
[目的]探讨奥曲肽作用前后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生长抑素受体各亚型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以及奥曲肽对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中5种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表达;RT-PCR检测奥曲肽作用前后生长抑素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MTT法检测奥曲肽对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中5种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1~SSTR5)均有表达,奥曲肽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增殖呈现浓度依赖性;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表达5种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mRNA和蛋白,SSTR3和SSTR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SSTR2、SSTR4、SSTR5(P<0.05)。奥曲肽作用后SSTR1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4型,SSTR2、SSTR5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RNA表达量(P<0.05)。[结论]5种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八肽生长抑素奥曲肽可以明显抑制肺腺癌细胞系的增殖。SSTR1、SSTR2、SSTR5在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生长和增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各民族13~16岁青少年眼部生物学参数及视力不良率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包头市13~16岁中学生1326例(265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01例(1402只眼),女性625例(1250只眼);年龄13~16岁,平均年龄(14.3±1.1)岁。全部受检者共包含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及达斡尔族等5个民族。使用智能视力筛查系统检查所有受检者的裸眼视力;使用KR-8900型电脑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检查;使用Lenstar900型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查受检者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等眼部生物学参数。视力不良的诊断标准为裸眼视力≤0.8,近视眼为等效球镜屈光度<-0.50 D。视力不良、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患病数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时再采取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 结果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及达斡尔族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64.5%、56.6%、56.3%、58.0%及52.6%。各民族视力不良率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42,P<0.05)。各民族中学生的远视眼患病率分别为6.8%、6.9%、6.3%、7.1%及7.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P>0.05)。各民族中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分别为57.6%、49.7%、50.0%、50.9%及44.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1,P<0.05)。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及达斡尔族中学生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4.10±1.11)D、(42.49±0.80)D、(42.27±1.38)D、(42.69±0.98)D及(42.88±1.26)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6,P<0.05)。经LSD法两两比较,汉族与蒙古族、回族、满族及达斡尔族中学生角膜曲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3.627,2.793,2.435;P<0.05)。各民族中学生的前房深度分别为(3.38±0.19)mm、(3.28±0.13)mm、(3.41±0.18)mm、(3.25±0.13)mm及(3.30±0.12)mm,各民族中学生前房深度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3,P>0.05)。各民族中学生的晶状体厚度分别为(3.33±0.17)mm、(3.34±0.22)mm、(3.22±0.11)mm、(3.25±0.14)mm及(3.35±0.18)mm,各民族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11,P>0.05)。各民族中学生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5.14±0.72)mm、(23.33±1.17)mm、(25.00±0.96)mm、(24.89±1.28)mm及(23.38±0.74)mm,各民族中学生眼轴长度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09,P<0.05)。经LSD法两两比较,汉族与蒙古族及达斡尔族中学生眼轴长度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3.934;P<0.05);汉族与回族及满族中学生眼轴长度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3,0.579;P>0.05)。 结论包头市少数民族中学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近视眼,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低于汉族,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是影响蒙汉族中学生屈光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