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由洗涤前的95%降为80%,活性由90%降为19%。结论:直接连接法可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且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研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不同手术方式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ASD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外科手术组和封堵组;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后,使用RT-3DE采集患者的右室全容积数据库,分析右室舒张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RVEDV)和收缩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RVESV)、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VEF).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RVEDV、RVESV、RVEF值变化.结果 术后7 d,封堵组右室RVEDV、RVES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RVEF值与术前无显著差异;外科手术组右室RVEDV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但RVESV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并且EF值较术前减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RVEF值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 RT-3DE能简便、准确地确定右室容积并计算右室收缩功能;ASD患者外科手术组术后早期右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减低, 术后3个月恢复到正常水平,封堵组术后初期EF值即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超声引导下肾脏组织活检最佳方法。方法对1086例印诊肾炎且需进行肾组织活检者,用不同方式进行肾组织活检。结果超声引导自动切割组一次性成功率最高,其次是引导手动切割组和引导负压组,盲法负压组一次成功率最低。而并发症各组之间的排序正好相反。结论超声引导自动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左冠状动脉瘘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瘘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2 7例均行X线平片和彩色多普勒检查 ;行升主动脉造影者 4例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 2 3例 ;3例行介入治疗 ,16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修复术。结果 :5例X线平片和 15例彩色多普勒检查基本上能提示诊断 ,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 ,血管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瘘通过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形成较粗大的瘘口者 16例 (5 9.3% ) ,左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者 11例 (40 .7% ) ,其中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细小分支者 6例、发生于左回旋支的细小分支者 4例、同时源于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细小分支者 1例。在这 2 7例中 ,瘘入右心室 13例 (48.2 % ) ,瘘入肺动脉者 7例 (2 5 .9% ) ,瘘入左心室 5例 (18.3% ) ,瘘入左房者 2例 (7.4 % )。 3例患者行介入治疗 ,经 6个月随访观察 ,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最佳方法 ,在治疗方面目前除手术治疗外 ,介入治疗亦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携抗ICAM-1的超声造影剂微泡靶向显影对损伤血管内膜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自制含氟碳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制备FITC标记的携抗ICAM-1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素标记普通造影剂微泡以示对照.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2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前后分别经兔耳缘静脉推注普通(第1组)、靶向(第2组)2种造影剂微泡,超声监测不同时期、2类微泡在内膜显影情况的差异并做比较分析.造影后取腹主动脉标本做病理对照.结果模型建立前,2组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异.内膜损伤后,靶向微泡持续显影时间明显延长,有延迟排空现象,与普通微泡造影结果相差显著.光镜见第2组内皮黏附微泡明显多于第1组,内膜面有强绿色荧光带形成.结论携抗黏附分子-1造影剂微泡可靶向黏附于损伤血管内膜,超声造影可据此判定早期血管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声学造影剂脂氟显对兔肾VX2肿瘤增强显像效果。方法:14只接种过VX2肾肿瘤的模型兔,经耳缘静脉团注脂氟显0.02ml/kg;使用二次谐波显像模式观察记录造影过程;用定性视觉评分和灰阶视频定量方法分析造影效果。结果:肿瘤视觉增强从5s开始,持续时间10~15min。视觉评分在造影后与造影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灰阶视频密度定量分析造影后VX2肿瘤灰阶值显著小于正常肾皮质(P<0.05)。结论:脂膜超声造影剂能有效增强兔肾VX2肿瘤显像,对假阳性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脓肿的CT介入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肝脓肿的介入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T误诊为肝癌的肝脓肿患者的CT及介入诊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7例患者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6例行肝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结果] 18例肝脓肿的CT平扫均为低密度。14例CT增强扫描中,表现为病灶缩小征者5例,一过性强化征3例,蜂窝状强化征7例,延时强化征5例。18例肝脓肿患者均通过经皮穿刺活检得以确诊。7例患者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和6例肝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 未充分认识肝脓肿的CT强化征象是其CT误诊的主要原因,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引流术是肝脓肿合理而可靠的诊疗手段,肝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为肝脓肿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脂氟显"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脂氟显"对各脏器的增强显影效果及对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给实验动物外周静脉弹丸式注入0.01~0.02 ml/kg"脂氟显",采用谐波显像和相干成像实时造影显像模式(CCI)进行超声检查.对健康犬行头颅和心脏超声造影,健康家兔行肝脏、肾脏超声造影;并对犬脑实质出血模型、兔VX2脑肿瘤、兔VX2肝肿瘤、肾肿瘤模型进行超声造影观察.采用目测观察、二维图像灰阶值分析、声学密度定量(AD)等评价造影效果.结果"脂氟显"可显著增强动物脑实质、心肌、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的二维灰阶显像,对实验兔肝脏的增强作用可达50 min,实验犬造影后1 h左心室腔造影增强仍不消失.造影后提高了动物模型脑肿瘤、脑血肿、肝肿瘤、肾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和检出率.结论"脂氟显"是一种长循环超声造影剂,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可满足不同诊断需求和治疗双重作用的靶向微泡造影剂,打下很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周期分布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CDK2)和抑制物p27表达的影响,探讨超声联合微泡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VSMCs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后,以低频连续波超声(频率1MHz、声强为0.3W/cm2)联合脂质微泡(1μl/ml)辐照VSMCs60s。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DK2、p2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BB刺激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而S期细胞比例增高(P<0.01),CDK2表达上调而p27表达降低(P<0.01);与PDGF-BB组相比,超声联合微泡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CDK2表达下调而p27表达增高(P<0.01)。结论超声联合微泡下调CDK2蛋白和上调p27蛋白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可能是抑制VSMCs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微泡增强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自制脂膜微泡对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增强效果。 方法 对16只股动脉血栓模型兔进行分组溶栓,包括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单纯超声组及超声联合微泡组,采用CDFI、X-线血管造影进行再通率检测和血流再通情况评分,并进行病理光镜检测,比较各组溶栓效果。 结果 血管再通率显示阳性对照组无1例再通,单纯超声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25%,血流评分仅达Ⅰ级;超声联合微泡组血管再通率为87.5%,血流评分超过Ⅱ级。单纯超声组与超声联合微泡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股动脉血栓呈完全梗阻型并以红细胞成分为主,伴部分纤维蛋白;单纯超声治疗后血栓内部结构部分变疏松;超声联合微泡治疗后股动脉管腔大部分溶通,仅残留少量附壁血栓。 结论 超声微泡能显著增强治疗超声对兔股动脉血栓的助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