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10年3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进行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等检查,结合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共纳入伴有咽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326例,男176例,女150例;平均年龄(41±13)岁,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2~480个月)。最后明确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或鼻后滴流综合征73例(23.31%),咳嗽变异性哮喘61例(18.71%),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70例(22.4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4例(16.56%),变应性咳嗽48例(14.72%),其他病因28例(8.59%),病因不明12例(3.68%)。伴发咽喉炎样表现的各个常见病因之间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与其他病因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单纯的咽喉炎样表现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没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在咳嗽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RPV1广泛表达于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能被辣椒素、酸、热和多种内源性炎性物质等激活.针对TRPV1的受体拮抗剂正在研制,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镇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与脊椎病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咳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吸内科相关检查阴性,对症治疗或诊断性治疗无效,经康复科会诊并治疗后得以缓解的不明原因的16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后效果。结果16例慢性咳嗽患者占同期门诊人数的2.29%,男性7例,女性9例,平均(38.1±10.8)岁;平均病程7.25个月;多数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16例患者x线照片阳性10例,阴性6例,经康复治疗后咳嗽均缓解,显效(VAS评分降低≥5分)、好转(VAS评分降低3~4分)各8例。结论慢性咳嗽与脊椎病有一定相关性,脊椎病可能是引起慢性咳嗽原因之一。对慢性咳嗽患者如呼吸内科相关检查均为阴性时,临床医生应突破固定思维模式,予患者行脊椎x线检查,积极寻找病因。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慢性咳嗽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咳嗽的病程不同,将〉8周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在老年人中,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肿瘤等,此类患者通过病史采集、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但部分患者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展为哮喘的情况,探讨CVA进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就诊的CVA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咳嗽时相、咳嗽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过敏史、随访情况等。并行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PEF检测、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等检查。所有入选患者年龄≥18岁、符合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CVA的诊断标准。同时给予规律吸入中等剂量的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吸入激素,至少治疗8周。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若患者出现胸闷、喘息等典型哮喘症状或出现哮鸣音则确认其进展为哮喘,分为单纯CVA组和发展为典型哮喘组(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 91例CVA患者咳嗽时相以夜间或清晨为主的发生率为74.7%,伴变应性鼻炎病史的比例为46.2%;咳嗽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烟雾63.5%、冷空气51.4%、上呼吸道感染47.3%、灰尘37.8%、咽喉发痒36.5%;CVA患者有74.7%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比例〉2.5%。58例患者平均随访4.2(1~8.5)年,其中8例患者(8/58,13.8%)进展为典型哮喘,单纯CVA组患者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显著长于哮喘组[12(20)周vs 6(4)周,P〈0.05],8例哮喘组患者中仅1例规律吸入激素12周以上,而其他50例单纯CVA患者中有33例规律吸入激素大于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V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痰EOS%、外周血EOS%、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主要以夜间或清晨咳嗽为临床特征,并有近一半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长期规范吸入激素治疗可减少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激素敏感性咳嗽(CSRC)和非激素敏感性咳嗽(NCSRC)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收集2003年至2013年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病因明确的357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因分为激素敏感性咳嗽组和非激素敏感性咳嗽组,将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与非激素敏感性患者相比,激素敏感性咳嗽患者的咳嗽病程更短(24 vs.36个月,P=0.025),CSRC组日间咳嗽积分更低(P<0.05).NCSRC组的咳嗽常于白天出现(87.85% vs.78.15%,P=0.006),而CSRC组的咳嗽则常出现于夜间(43.13% vs.32.60%,P=0.018).与NCSRC组相比,CSRC组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更低(26.33% vs.54.14%,P=0.000),咳嗽与饮食相关的比例更低(11.43% vs.37.08%,P=0.000),伴有鼻部症状的比例更低(40.06% vs.55.8%,P=0.001),气促的比例更高(18.21% vs.11.05%,P=0.032).感冒和讲话引起咳嗽或咳嗽加重的比例均为NCSRC组高于CSRC组(48.62% vs.38.94%,28.73% vs.17.65%,P均<0.05).CSRC组咽部异物感、频繁清喉和咽喉壁黏液附着感的比例显著低于NCSRC组(分别为8.68% vs.18.23%,20.73% vs.40.88%,3.64% vs.10.50%,P均<0.01).CSRC组的MMEF/pred显著低于NCSRC组(72.29±31.22vs.84.09±31.64,p=0.000),且气道高反应性的比例高于NCSRC组(29.9% vs.4.26%).CSRC组中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NCSRC组(中位数5% vs.0.25%,P=0.001).结论 激素敏感性咳嗽和非激素敏感性咳嗽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但单纯从临床特征上无法完全区分二者,仍需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573通过调控神经导向因子4(NTN4)对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人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73和NTN4 mRNA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对肺癌A549细胞进行转染并分组为Control组(不转染)、NC inhibitor组(转染NC inhibitor)、miR-573 inhibitor组(转染miR-573 inhibitor)、miR-573 inhibitor+si-NC组(转染miR-573 inhibitor和si-NC)和miR-573 inhibitor+si-NTN4组(转染miR-573 inhibitor和si-NTN4)。qRT-PCR检测miR-573表达水平;划痕法检测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NTN4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73和NTN4的靶向关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痰标本在4℃环境中的存放对痰细胞学检测的影响.方法 对33例慢性咳嗽患者行痰诱导试验,将痰标本均分为3份,1份立即处理(A组),其他两份分别在4℃环境中存放3 h(B组)和24 h(C组)后进行处理,分别检测痰标本的细胞总数、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分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组的痰细胞总数(3.04±1.08)×106/g和细胞存活率(73±9)%与A组(3.28±1.16)×106/g,(85±6)%和B组(3.19±1.10)×106/g,(83±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的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8±14)%较A组(19±14)%显著降低(P<0.05),其他细胞的比例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诱导痰标本在4℃环境中短时间(3 h)的存放可延长其待测时间,并不影响细胞学检测,但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 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42例为AECOPD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38例为稳定期COP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PCT、hs-CRP水平,检测AECOPD组和稳定期COPD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同时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PCT、hs-CRP与FEV1/FVC、FEV1%、SGR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对照组,稳定期COPD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FEV1/FVC及FEV1%均低于稳定期COPD组,而SGRQ评分高于稳定期COP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hs-CRP水平与FEV1/FVC和FEV1%呈负相关,与SGRQ评分正相关(均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PCT、hs-CRP呈现高表达,且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下降。COPD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FEV1/FVC、FEV1%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变应性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全身及上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及差异,探求上下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按是否具有鼻炎临床症状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变应性鼻炎组184例、非变应性鼻炎组129例、健康正常组162例,均进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鼻灌洗液炎症细胞分类、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肺通气功能检查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三组全身及上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及差异。结果①非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EOS计数、鼻EOS计数、痰EOS比例阳性率与正常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应性鼻炎组呼出气一氧化氮、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正常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增加下气道EOS炎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OR=4.096)、血EOS计数升高(OR=9.715)、气道高反应性(OR=3.107)和鼻灌洗液EOS计数升高(OR=16.398);③增加气道高反应性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OR=4.276)和诱导痰EOS比例升高(OR=4.890)。结论部分无下呼吸道症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下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部分无下呼吸道症状的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下气道炎症;上气道炎症是导致下气道炎症的主要高危因素;特应性体质和气道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上气道炎症导致下气道炎症,甚至发展为下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是部分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向变应性鼻炎甚至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