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因“腹痛、腹胀伴发热7d”于2003年5月24日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拟诊为“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7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腹胀,腹痛位于脐周及上腹部,钝痛,无恶心、呕吐,大便稀,2~3次/d,颜色为黄绿色,有时为黑便,无血便。2d后开始出现发热,最高达39℃。有“乙肝”病史15a,4a前因为“脾大、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入院查体:T37.8℃,P105次/min,R20次/min,BP110/7mmHg。一般情况好,神志清。心肺正常。腹肌稍紧张,触软全腹压痛、右腹部明显,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1~2次/min。辅助检查:WBC12.7×…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黄染,小便呈茶色,皮肤瘙痒4天,近2天大便渐呈陶土色.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饮食可.在当地行CT及B超检查示胆管癌.20年前曾患甲型肝炎,治愈.查体:T:36.8℃,P:78/分,R:19次/分,BP:115/80mmHg.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  相似文献   
3.
胰体尾癌     
常宏  苏忠学  徐健  秦成坤 《山东医药》2008,48(35):106-107
胰体尾癌作为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约占胰腺癌的25%左右;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常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本病治疗主要依赖外科手术切除,因此能否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合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联合部分或全部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病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转移癌1例、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巨大血管瘤3例、肝炎性假瘤1例、肝外伤1例。结果手术完成时间130~367 min,平均(218±61)min。术中出血80~1 100 ml,平均(350±283)ml,19例患者术中未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5%(11/31)。其中,右侧胸腔积液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而痊愈。结论肝脏的良性或恶性病变侵及尾状叶时,实施联合尾状叶的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和血液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建立肝脏 70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分为对照组、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L -精氨酸组(L - arg)、Nω-硝基 - N -精氨酸甲酯 (L - NAME)组 ,观察各组肝功能变化 ,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 NO和 ET及透明质酸 (HA)水平。结果 预处理可减轻 NO水平的下降和血浆 ET的升高 ,防止肝功酶的升高 (P<0 .0 5 )。结论 预处理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NO产生增加、ET产生减少 ,进而改善其微循环 ,减少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因素,为HCC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HCC中Livin、surviv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应用COX风险模型及Log—rank检验分析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HCC中Livin、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且与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IGF-2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肿瘤病理分期以及肝硬化密切相关(P〈0.05);相关性检验示Livin、survivin与IGF-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三者均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GF-2与Livin、survivin相互作用共同参与HCC的发展,确定其水平有助于判断HCC的预后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肝样细胞潜能及单核细胞衍生的肝样细胞移植的有效示踪剂,并进一步观察受体鼠移植后肝样细胞存活、分布与转归情况.方法 分别设立A、B两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添加诱导细胞分化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FGF-4);B组应用HGF和FGF-4体外联合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鉴定和判断细胞分化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表达.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单核细胞衍生的肝样细胞,尾静脉注入受体鼠体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2周后取肝组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肝样细胞向肝脏迁移与转归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的肝样细胞白蛋白(albumin,ALB)的表达.结果 A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单核细胞由刚分离出的较均一的圆形逐渐变得不规则,呈条索状、纤维样改变,少部分细胞呈圆形,细胞发生凋亡,裂解.B组细胞随诱导分化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变大、变圆,呈集落生长,增殖活性强.B组有AFP和CK19阳性表达,而A组则没有表达.动物实验组受体鼠肝组织冰冻切片可见大量PKH26标记阳性的肝样细胞,对照组未发现PKH26标记阳性的肝样细胞.移植2周后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实验组肝样细胞ALB表达阳性.结论 在HGF和FGF-4体外联合诱导条件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并且,PKH26可作为肝样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示踪剂.移居肝组织的肝样细胞2周后开始向成熟肝细胞分化,发挥肝细胞功能,表达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采用 EL ISA与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PL C)患者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与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 PL C患者的 s ICAM- 1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P<0 .0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0 .0 1)及健康对照组 (P<0 .0 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随 PL C临床分期逐渐升高。 PL C患者血清 NO水平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与慢性乙型肝炎及健康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PL C血清 NO与 s ICAM- 1呈正相关 (r=0 .5 97)。认为 :PL C高水平的 s ICAM- 1主要来自肿瘤细胞 ,监测 s ICAM- 1有助于了解 PL C病情进展、瘤负荷。 s ICAM- 1调高了 NO的产生 ,但肝癌细胞产生的 NO在 PL C患者血清 NO中不是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反义DcR3 RNA转染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cR3反义mRNA在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VAXⅠ-as-DcR3反义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Western blot法观察DcR3蛋白合成有无降低,流式细胞术、TUNEL等方法观察凋亡变化。结果Western blot证实反义重组体可有效阻滞DcR3表达,同时转染了pVAXⅠ-as-DcR3的肝癌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多。结论DcR3反义RNA可使肝癌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局部切降术治疗的23例壶腹部肿瘤患者,男18例,女5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观察研究.结果:壶腹部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消瘦和上腹不适.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十二指肠镜、CT、ERCP.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失血80ml(50~150ml),平均手术时间100min(60~150min),共发生并发症6例(26.1%),3例患者肿瘤复发,1例死亡,1例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带瘤生存,其余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存活1年以上21例,存活2年18例,5例生存5年.结论: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和高危患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