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 探讨X线辐射对仔鼠大脑颞叶皮层结构及大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颞叶Bax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160只仔鼠(出生6~7d)用不同吸收剂量(0Gy、1Gy、3Gy、5Gy、7Gy)X线进行全身辐射,分别在辐射后1d、5d、10d和20d,用比色法检测仔鼠大脑皮层AChE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负荷(BPL)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将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心功能减退组及心功能正常组,比较临床资料及BPL值。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患者24h,白昼及夜间BP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高血压患者中,心功能减退组24h,白昼及夜间BPL均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BPL≥60%时,预测左室收缩功能减退阳性预测值74.62%,阴性预测值70.15%。结论:动态BPL能够较特异地预测高血压左室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常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Perip 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诊断,近年研究显示踝臂指数(ABI)降低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也具有很高的价值。本研究对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患者同时测量踝臂指数,探讨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右室间隔起搏(RV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 RVAP)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CAVB) 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 其中45例行RVSP术(RVSP组),42例行RVAP术(RVAP组),分别对术前及术后6、12和18个月,患者的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进行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随访, 79例完成18个月随访。术后RVAP组QRS波时限较RVSP组明显增宽(P<0.05),术后12个月RVAP组LVEF、SV、ACI均较RVSP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8个月RVAP组LVEDD较RVSP组明显增大(P<0.05),RVAP组CI均较RVSP组降低,但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RVSP较RVAP有利于CAVB患者心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4岁。高血压病史2年,因前胸部疼痛3 h于2008-03-15入院。查体:左上肢血压:180/110 mmHg,右上肢血压:150/95 mmHg,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余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正常,肌钙蛋白阴性,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部CT平扫:升主动脉增宽。MSCT显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破裂口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缘3.5 cm左右,夹层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全程及右髂总动脉远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均开口于真腔,右肾动脉部分开口于假腔,左髂总动脉未见异常。给予静脉运用硝普钠及乌拉地尔,血压控制在110~100/70~60 mmHg。择期行主动脉造影及主动脉腔内人造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下选择右侧股动脉为入路,右侧腹股沟区作一小切口,暴露游离股总动脉约3cm,采用Seld inger技术,直视下穿刺置入6F导管鞘和P igtail导管,全身肝素化后,行主动脉造影,证实其在主动脉真腔内,行胸降主动脉造影,测量结果与术前MSCT结果一致。选34 mm×160 mm覆膜血管支架:Zen...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救治急危重患者心脏急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不同静脉途径及电极导管的利弊。方法: 对262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入管路径依次为右侧颈内静脉136例次、双侧锁骨下静脉108例次、右侧股静脉18例次。评估临床可操作性、单次穿刺成功率、起搏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54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起搏,成功率97.0%。4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成功起搏,4例起搏失败。平均操作时间2~12 min。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共发生室速、血气胸、导管脱落、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7例,占10.3%。无室颤、心急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心脏急危重患者特别是急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救治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特别是右侧颈内静脉路径及球囊漂浮起搏导管在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聚氰胺灌胃后仔鼠肾重、肾脏组织结构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对仔鼠肾脏发育的影响。 [HTH]方法[HTSS] 对160只昆明小鼠(出生7d)分别以0.3、0.8、1.3g/(kg&#8226;d)剂量的三聚氰胺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灌胃6、12、18、24、30d 称量检测仔鼠肾脏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肾脏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 结果 灌胃18~30d后,实验组部分仔鼠肾脏水肿,颜色呈土黄色,肾重高于对照组。0.3g/(kg&#8226;d)和0.8g/(kg&#8226;d)组仔鼠肾SOD、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1.3g/(kg&#8226;d)组仔鼠肾SOD和CAT活性逐渐降低,始终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始终高于对照组。随着灌胃天数的增多,实验组仔鼠肾脏皮质和髓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出现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化、坏死;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和集合管管腔和胞质内出现胶体样物质;肾小球肿胀、充血,肾小囊腔狭窄,肾小囊腔内出现红染性胶体样物质;细胞核染色质凝聚,细胞核降解。三聚氰胺对肾组织的影响存在剂量时间效应。 结论 三聚氰胺影响仔鼠肾脏组织结构发育,这可能与肾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丙二醛含量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患者冠状动脉1支或多支主要血管内径均匀增粗在4mm以上,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冠状动脉扩张症不同.目前有关冠状动脉内径变化与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很少,我们通过回顾性研究对63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4例有1支或多支主要冠状动脉内径在4 mm以上,通过对其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冠状动脉内径>4mm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情况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差异,分析LBBB对左心室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09年3月42例住院LBB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为心功能代偿组(A组,n=28)和心功能失代偿组(B组,n=14),对比分析病因、常规心脏超声、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心电图的相关数据.结果 两组LBBB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TD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心电图指标QR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QR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BB患者心功能改变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和心肌受累程度,心电图QRS离散度及TDI的相关指标对评价LBBB患者左心室及室间不协调运动情况有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肾功能衰竭需血液净化患者的不断增加,临床上经常遇到不适合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患者,为尽可能建立持久性透析通路,除考虑腹膜透析及人造血管搭桥外,带涤纶套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应用而生,我科2007-05~2009-05期间先后为10例尿毒症患者应用该类导管行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现将导管使用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尿毒症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3~67岁,平均46.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4例,药物中毒致急性肾衰1例。其中4例为就诊较晚需急诊透析者,3例为原长期动静脉内瘘处已失功能,其余3例为自身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手术失败后不愿再接受手术者。1.2导管留置方法:前8例采用Qu inton perm cat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后2例采用巴德公司的Hemosp lit导管。所有病例在导管室进行操作,选择右颈内静脉进行穿刺,采用Seld inger技术置管;在C臂透视下确定使双腔导管尖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根据导管在体表的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和导管皮肤出口处,皮下导管部(即皮下隧道)长约10~12 cm,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3 cm,导管出口处用无菌纱布覆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