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6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PO对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集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例,给予EPO 5 000U/次,隔日1次,同时辅助其他综合治疗,如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结果 6例患者的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尿量检测结果均恢复正常.结论 EPO可能对心脏术后并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两点法和一点法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Ⅰ、Ⅱ两组,每组各40例.Ⅰ组采用L1-2向头端置管和L3-4向尾端置管硬膜外麻醉两点法.Ⅱ组采用L2-3向头端置管硬膜外麻醉一点法.术中观察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和临床麻醉效果等.结果 麻醉平面上界Ⅰ组较Ⅱ组高(P<0.05),麻醉起效时间Ⅰ组较Ⅱ组短(P<0.05).Ⅰ组麻醉效果优率(92.5%,37/40)明显高于Ⅱ组(70.0%,28/40)(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维持时间长、追加量和用药总量少(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两点法局麻药物的追加量和手术期间总的局麻药物用量少,麻醉起效快,药效维持时间长,临床麻醉效果确切,麻醉镇痛完善、术中肌肉、宫颈松弛度好,牵拉反应少而轻,应激反应轻微,患者术中更加平稳,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麻醉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对我院2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4例术后出现头部水肿,10例出现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均较术前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Glenn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胸骨正中切口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更好的胸骨正中切口缝合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部正中切口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全层间断缝合组和全层连续缝合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疼痛情况、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连续缝合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轻于间断缝合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间断缝合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间断缝合组(P〈0.05)。结论胸骨正中切口连续缝合有效地减轻了伤口疼痛、提高了甲级愈合率、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加了床位周转率,降低了住院费用,节约了医院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前应用大蒜素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且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的患者自入院之日起按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此分组过程兼顾年龄和性别构成。实验组于术前3~5天口服大蒜素胶囊40mg/次,3次/日,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术后不同时间检测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I)及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ALT、AST、DBILI、IBILI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实验组于术后3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不仅各指标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实验组,而且于术后7天才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服用大蒜素对患者间接胆红素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前应用大蒜素胶囊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间接胆红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6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PO对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集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例,给予EPO5000U/次,隔日1次,同时辅助其他综合治疗,如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结果6例患者的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尿量检测结果均恢复正常。结论EPO可能对心脏术后并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胸骨正中切口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更好的胸骨正中切口缝合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部正中切口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全层间断缝合组和全层连续缝合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疼痛情况、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连续缝合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轻于间断缝合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间断缝合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间断缝合组(P<0.05).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连续缝合有效地减轻了伤口疼痛、提高了甲级愈合率、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加了床位周转率,降低了住院费用,节约了医院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其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3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89%~97%,恢复良好。结论 TCPC方法简便易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情况下,TCPC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窒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其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3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89%~97%。恢复良好。结论TCPC方法简便易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情况下,TCPC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碘仅使活体心传导组织显色而心肌组织不显色的内在机制。方法 :选用 5只健康家犬 ,手术暴露室间隔 ,用 1 3 1 I喷染左、右束支 ,使其显色 ,经取材、制片、放射自显影术后 ,用光、电观察。结果 :1左、右束支清晰可辨 ,略呈棕黑色 ,与邻近心肌区别明显。2组成心传导束的普肯野细胞 (Purkinje cells)染色较淡 ,成族团状 ,周围包有结缔组织 ,位于心内膜和心肌层之间。胞核居中 ,染色更淡 ,细胞长径约 2 0~ 80 μm,横径约 2 0~ 6 0μm。3Purkinje细胞内可见大量散在的显影银粒子 ,心肌细胞内未见显影银粒子。结论 :1 3 1 I通过 Purkinje细胞膜进入到了细胞内 ,推测 Purkinje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某种转运机制 ,而心肌细胞膜上则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