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直接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79例和良好组1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临床价值。结果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比较,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2级比例高,胸痛到球囊扩张时间长,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尿酸、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单核细胞计数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均P<0.05)。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MHR为0.75±0.22,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的0.48±0.19(t=9.83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老年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0,95%CI:1.646~5.430,P=0.003)。ROC曲线显示,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敏感度为79.72%,特异度为79.61%,最佳诊断值为0.64。结论MHR可能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晓丹  陈雪莲 《全科护理》2011,(11):974-975
对87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即在应用脱水、降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糖等治疗和常规脑病科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健康教育、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康复训练、血糖监测等护理,同时重视用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87例病人治疗总有效80例(91.95%)。  相似文献   
3.
代建军  李广平  李健  许纲  杨万松  王静  程晓丹 《天津医药》2007,35(8):601-602,642
目的:探讨犬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通道电流记录.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灌流、酶解技术分离犬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细胞膜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超快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结果:获得具有正常电生理活性的单个心房肌细胞,成功记录了Ikr、Iks、Ikur及Ito.结论:此方法分离的单个心房肌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可用于研究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铁死亡探讨丹酚酸B(Sal B)对心肌梗死(M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分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经结扎左冠状动脉法构建MI大鼠模型,随机分组为假手术(sham)组、MI组、Sal B组、Sal B+AAV9-GFP组、Sal B+AAV9-GFP-Cx43-siRNA组和Sal B+AAV9-GFP-Cx43-siRNA+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组,造模2 d后给予相应处理。4周后,HE染色和Perl blue染色分别观察心肌形态和铁累积;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x43在心肌中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MB(CK-MB)、心肌钙蛋白I(cTnI)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心肌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和铁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Cx43和Cx43蛋白水平。结果:相较于sham组,MI组心肌纤维出现坏死、断裂,排列紊乱,心肌线粒体出现损伤,Cx43蛋白在心肌细胞侧侧连接处弥散分布,血清CK-MB、cTnI和LDH水平,以及心肌MDA、ROS、铁离子含...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对水溶性药物包封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并归纳了对国内外提高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的最新方法 和技术,为水溶性药物脂质体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护士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并比较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分别抽取吉林、广东、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地区临床医院的临床护士1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吉林省三甲医院3家,广东省三甲医院三家,内蒙古二甲医院三家,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三个地区的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总体评价均较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吉林与广东两个地区对临床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程度的总体得分比较无差别,均低于内蒙古地区;工作单位、学历、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对临床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所做程度的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工作单位和学历对得分的影响占20.6%,其他因素及偶然因素占79.4%。结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我国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内蒙古地区的临床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高于广东和吉林地区;学历越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越好,开展越好,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医院规模和护士的学历开展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切实落实。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等肺部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呼吸机会给患者尤其是意识清醒的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活动受限、交流障碍、进餐及排便困难、褥疮发生以及并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为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水平,现将我科收治的l例带呼吸机活动患者的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常需严格的监护,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家属多被隔离于病房之外[1].传统上,ICU护士总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而忽略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及对患者家属的帮助[2].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扩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发挥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3].在ICU,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合理的探视制度的实施.本文就ICU探视制度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以及为ICU病房选择合理的探视制度提供参考. 一、ICU探视制度的发展概况 国外关于ICU探视问题的研究较多、较系统.上世纪末,美国已有越来越多的ICU允许家属探视,并建议将允许儿童探视作为一种积极干预行为[4].  相似文献   
9.
邹琳  兰建云  柴琳琳  程晓丹  邵伟伟 《江苏医药》2023,(10):1007-1011+96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叉头框蛋白O3a(FOXO3a)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女性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ER、孕激素受体(PR)、Ki-67、PPARγ和FOXO3a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并分析PPARγ和FOXO3a表达与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PARγ和FOXO3a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PR、HER2和Ki-67表达无关(P>0.05)。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PPARγ与FOXO3a表达呈正相关(rs=0.321,P<0.05)。结论 PPARγ、FOXO3a与ER阳性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重结晶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以纳米粒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对制得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及小鼠组织中的紫杉醇浓度。结果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粒径为214.4 nm,PI值为0.09,平均Zeta电位为-22.7 mV,体系稳定。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和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65和3.77 h;AUC分别为5.20和20.34 μg·h·mL-1;MRT分别为3.20和2.75 h;CL分别为2.05和0.56 L·kg-1·h-1。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在小鼠肝、脾、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处方简单,制备工艺稳定,且具有良好的肝、脾靶向性,对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心、肾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