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瘫痪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面神经减压可以有效减少损伤、加快痊愈.但是由于面神经所处位置结构复杂、且面神经个体差异较大,所以,虽然面神经减压术很常用,但手术入路的设计还是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垂直段的减压术,术中需要磨除乳突,导致患者愈合慢、术后还需乳突重建等,得不偿失.本研究拟通过探讨中老年面神经解剖位置,提出新的可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普(1H—MRS)在脑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射性脑损伤和脑肿瘤复发的评估及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2例经普通放疗后、在常规MRI图像上发现原肿瘤部位周边照射野内或照射的高剂量区内有新的异常强化灶的脑星形细胞和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9岁;星形细胞肿瘤16例、脑转移瘤6例。使用美国GE公司Signacv/I 1.5T超导型MR装置,MRS数据的搜集应用配置屏蔽梯度和鸟笼形头部线圈的1.5T超导型磁共振仪(signa;GEMedicalSystems;Milwaukee),多体素1H—MRS采用PRKSS序列。结果放射性脑损伤的氮一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酐(cr)下降或消失,NAA/Cr比值与Cho/Cr比值均下降,脑肿瘤复发Cho上升,NAA明显下降。Cho/Cr、Cho/NAA在脑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间NAA/Cr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质子MRS对脑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及脑肿瘤复发的评估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在多层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中对结肠息肉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64层螺旋CT对23例高度怀疑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仰卧位和俯卧位快速容积薄层扫描后行凹结肠成像。经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共60个息肉,不分病理类型,对息肉大小进行分组,直径≤5mm 10个,直径6—9mm21个,直径≥10mm29个。3位对纤维结肠镜结果不知情的读片者在无/有计算机辅助检测帮助下对23例患者CT结肠成像结果进行诊断(至少两个诊断者诊断相同的结果视为最终结果),对不同组息肉检出的敏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计算机辅助检测帮助下对10个直径≤5m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由40%提高到60%,P〈0.05;21个直径在6—9m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由67%提高到86%,P〈0.05;29个直径≥10mm的结肠息肉患者的检出敏感度在无/有计算机辅助检测帮助下分别为90%和93%,P〉0.05。结论在多层CI、结肠成像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可明显提高对直径小于10mm的结肠息肉检出的敏感度,对6—9mm范围内的息肉敏感度提高了19%,直径≤5mm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由40%提高到60%,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5.
电子病历数据库(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s)的出现为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愿景和机遇,但利用EHRs开展临床研究仍然存在误区和挑战。本文回归流行病学的本质,通过实例探讨EHRs的特征,EHRs中可获得的信息与临床研究中暴露变量、结局变量及协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利用EHRs进行患病率及发病率估计、开展疗效和政策评价以及在临床研究中对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尤其是未测量混杂偏倚的控制等,旨在促进EHRs与临床研究的整合,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瘘道,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病变。该病早期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晚期常导致心肌缺血及心功能障碍,因此,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早期诊断及积极干预治疗对晚期心肌缺血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现实意义〔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是诊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且检查费用昂贵,限制了临床应用。随着计算机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北京市儿童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以及HCV抗体阳性儿童的复查情况。方法选取2013-09-01—2015-08-30到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或住院连续就诊,并行HCV抗体检查的18岁以下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病历数据库方式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诊断及HCV抗体检查结果;并对HCV抗体阳性或检查结果灰区的住院儿童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询问其监护人对检查结果的知晓和复查情况。结果 25 748例就诊儿童的中位年龄2.9(1.3,6.1)岁,98%的患者因手术前、内镜前常规检查或输血而检测HCV抗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04%,其中因内镜检查或输血检查者抗体阳性率均为0.08%,高于因手术检查者;对HCV抗体阳性/灰区的51例住院患儿的调查发现,仅58.8%家长知晓孩子HCV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或灰区,进行了HCV抗体复查的患儿占41.2%。结论北京地区儿童HCV感染呈较低水平,医生及患儿家长对HCV抗体筛查的重要性认知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并呈日渐上升的趋势,在以往的治疗中,常常以全身静脉化疗、局部放射治疗及手术切除为主,但随着血管介入治疗的技术、器材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妇科介入治疗已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的位置和发展空间,并以损伤小、疗效好等特点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本研究就本院2000年9月至2005年6月68例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患者作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鹿、羊和人在解剖形态参数、曲率参数方面的测量和比较,探讨鹿、羊做为脊柱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筛选新鲜成年鹿、羊及人类男性脊柱标本各10具,利用游标卡尺和CT扫描获取各项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鹿、羊和人的椎体解剖参数和腰椎形态曲率半径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解剖形态参数测量,人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25.76、21.08和26.3 mm,鹿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37.75、41.10和42.72 mm,羊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31.24、32.70和33.78 mm。人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49.91、44.26和52.85 mm,鹿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28.04、23.51和32.82 mm,羊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24.52、21.44和28.12 mm。人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36.42、32.43和36.48 mm,鹿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23.07、16.71和21.09 mm,羊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16.92、12.96和16.87 mm。人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23.40和15.62 mm,鹿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16.10和12.31 mm,羊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14.05和9.13 mm。人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15.72和13.78 mm,鹿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34.26和9.15 mm,羊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24.97和6.80 mm。腰椎形态曲率半径测量,人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2.76、23.78和19.98 mm,鹿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22.26、23.27和32.91 mm,羊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15.37、16.89和27.48 mm。人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2.83和39.57 mm,鹿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7.48和21.49 mm,羊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1.70和24.03 mm。结论:鹿在椎体横、矢径,椎孔横、矢径,椎体上、下终板曲率半径方面与人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羊在椎体高、椎弓根高、椎体中层曲率半径、椎体正位曲率半径方面与人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在形态计量学方面,鹿、羊做为脊柱动物模型与人类相比均具有良好的相似性,但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上,鹿、羊模型均有各自的优势。对于涉及椎体终板区等结构的研究,鹿较为合适;对于涉及椎体侧壁区等结构的研究,羊则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枕外隆凸和乳突最低点连线作为标志线定位横窦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为小脑幕上下手术入路时避免横窦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80名志愿者进行CT扫描,采用CT重建技术构建颅骨3D模型以进行结构标记和测量,以枕外隆凸最高点(A)与乳突最低点(B)连线作为标志线描绘横窦沟至该标志线的距离和横窦沟宽度。结果: 横窦沟中部标志点J处横窦沟宽度d右边测量值大于左边(t=5.232,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BE、BD、BJ和BI的左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窦沟标志点至连线AB的测量指标h1、h2、h3、h4、h5、s1、s2、d、BE、BD、BJ和BI的男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重建图像在二维平面上可精确地获得横窦沟在颅骨表面的体表投影数据,该方法简单、便捷、实用,且术中易于操作,对术中开颅保护横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