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DNA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复制和活动的标志,传染性的特征是HBV感染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能准确的定量检测血清中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本组对34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测定结果作出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于HBsAg阳性患者检测HBV—DNA的拷贝量。HBsAg(+)、HBcAb(+)、HBeAg(+)(简称大3阳);HBsAg(+)、HBcAb(+)、HBeAb(+)(简称小3阳);HBsAb(+)、HBcAb(+)、HBeAb(+)(简称恢复期)。FQ—PCR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黏附分子 1(ICAM 1)又称CD5 4。近年来 ,发现在血清中也存在ICAM 1,称为可溶性ICAM 1(sICAM 1)。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2 0 5例慢性胃病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 ,旨在了解血清sICAM 1水平变化与胃黏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关系 ,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收集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病患者 2 0 5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年龄 4 5岁。男 132例 ,女 73例 ,诊断均经olympus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5 4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0 9例 ,消化性溃疡 4 2例。每例胃…  相似文献   
3.
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率(15.8%)高于全院患者死亡率(1.8%)。老年组和中年组死亡率(19.9%和15.0%)高于青少年组(5.8%)。单纯呕血组和呕血伴便血组死亡率(19.0%和22.9%)高于单纯便血组(8.2%),呕血量〉500mL组死亡率(34.6%)高于≤500mL组(15.5%),出血后第一次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90.0g/L组死亡率(20.9%)高于血红蛋白〉90.0g/L组(12.4%).恶性肿瘤患者北亡率最高(57.9%),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6.4%),消化性溃疡患者死亡率为1.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出血临床表现形式、呕血量、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因学方面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也是影响预后的独赢危险因素。结论消化道出血仍是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年龄、呕血量〉500mL、血红蛋白水平、原发病(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均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取1999年1月-2003年2月,于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共600人(其中胃溃疡120例,复合性溃疡49例,十二脂肠球部溃疡431例),其中饮酒病人534例平均每日饮酒超过200ml,饮酒史在10年以上占92%,对照组选择经胃镜确诊的慢性胃窦炎患者590例。性别、年龄是基本相同的,其中饮酒的60例占10%,平均每日饮酒100ml以下占95%.见表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COX - 2 )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胃黏膜标本共 1 2 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胃黏膜COX -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胃窦黏膜表面上皮和固有腺上皮的胞浆中 ,均可见到COX - 2蛋白表达。COX - 2蛋白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间 ,差异无显著性。不同胃黏膜病变COX - 2蛋白表达阳性百分率以不典型增生最高 (90 % ) ,其次为肠组织转化 (80 % )、慢性萎缩性胃炎(5 0 % )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在COX - 2蛋白强阳性表达中 ,以胃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和肠组织转化 )为主 ,占 72 2 % ;而在COX - 2蛋白表达阴性中 ,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2者合计占78 1 %。结论 COX - 2表达强度与胃黏膜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胃癌前病变COX - 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综述脑卒中病人与血压升高间关系 ,血压变化特点与规律 ,临床上治疗脑卒中时如何选择降压药物及监测标准 ,概述脑卒中病人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注射硬化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肝功能、血常规等变化,以评价两种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优劣。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消化内科肝囊肿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聚桂醇组)与对照组(无水乙醇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两种硬化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率及治疗前、后TBil、ALT、AST、胆碱酯酶、ALP的变化和术后24 h血常规等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乙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24 h血常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发肝囊肿观察组术后1周与对照组术后1周进行比较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80、-5.571,P值分别为0.001、0.001)。多发肝囊肿观察组术后1周与对照组术后1周进行比较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6、-4.626,P值分别为0.040、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及无水乙醇硬化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均安全、有效、损伤小、临床治愈率较高,但聚桂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无水乙醇,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也明显较无水乙醇为轻。对于多发性肝囊肿及肝功能储备不佳患者,聚桂醇优势明显,应为首选治疗用硬化剂。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 (Pu)是一种多发病 ,其发生、发展、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极为密切。为此 ,采用标准人格测验问卷与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人格类型及情绪紧张等因素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溃疡组来自大庆油田总医院消化科经胃镜检查确诊的Pu门诊病人 ,共92例 ,其中胃溃疡 5 2例、十二指肠溃疡 40例 ;男性 5 6例 ,女性 36例 ;年龄2 0~ 5 6岁 ,平均 36 .8岁。对照组选择与溃疡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相近的同院门诊非消化系疾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临床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肝癌患者,手术后获取肝癌及其周围癌组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SD17B13和MFN2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库、GTEx数据库及TCGA数据库分析HSD17B13和MFN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肝癌不同分期的表达水平及与肝癌总体生存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变量对生存率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HSD17B13和MFN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PCR检测t值分别为-2. 467、-3. 933,P值分别为0. 020、0. 001;Western Blot检测t值分别为-5. 357、-5. 771,P值分别为0. 006、0. 0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HSD17B13表达明显下调(P 0. 05);随着肝癌分期越高,HSD17B13表达水平越低(F=3. 220,P=0. 023);低HSD17B13表达与不良生存相关(风险比=0. 630,P=0. 011);在肝癌组织中,MFN2与HSD17B1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 190,P 0. 001)。结论 MFN2与HSD17B13在肝癌中表达下调,是潜在的具有临床相关性的抑癌基因,可能参与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也可成为肝癌筛查、临床分级、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及有效的肝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内镜下特点及漏诊原因,以提高内镜检出率。方法2017年1—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公利医院行胃镜检查共7204例,从中随机抽取513例首次胃镜检查未诊断HH者,结合Hill分级,重新阅胃镜电子影像记录评定有无HH漏诊。进一步对HH抽检阳性检出率、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HH抽检阳性检出率、不同资历操作者HH抽检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寻找HH胃镜漏诊原因。结果 513例复核阅片发现33例HH,检出率6.43%。33例中Hill分级Ⅲ级30例,Ⅳ级3例。漏诊原因分析显示:无痛胃镜检查漏诊率为2.20%低于普通胃镜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7,P0.001);从事内镜工作≤5年医师的复核检出率为11.27%高于从事内镜工作 5年医师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1,P0.001)。结论 HH胃镜检查容易漏诊,重视镜下表现尤其是Hill分级,尽可能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同时加强内镜检查医师技术能力培训,有助于减少HH胃镜下漏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