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何尽快改善COPD发作期中、重度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呼吸功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氧气驱动气雾治疗在患者住院前五天内,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较既往常规治疗,有更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分析1199例PICC导管透视定位方法及结果.方法:应用多功能能数字X线机对1199例PICC置管患者行透视定位,记录导管入路及导管头端的位置,同时对发现的异位导管进行校正处理.结果:1199例透视定位的患者中,全部一次定位成功,定位成功率100%,发现异位导管305例,异位导管正位成功280例,正位成功率为91.8%.结论:多功能能数字X线机透视PICC导管,定位清晰、准确,可以做到定位、正位同期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土家族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抽样测量1865名土家族中小学生体质量、肱三头肌位、肩胛下角住、髂前上棘位和小腿腓位皮褶厚度,分析皮褶厚度随年龄的变化特征,利用长岭方程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男生皮褶厚度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女生的皮褶厚度则呈持续上升,且同一部位各个年龄段皮褶厚度女生均高于男生,12岁开始,男女各部位皮褶厚度均有显著差别。各个年龄段,体密度男生高于女生,体脂比女生高于男生,除6-9岁组,男女生体脂肪均有差异。6-11岁瘦体质量女生和男生相差不大,13岁以后瘦体质量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结论调查结果符合男女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征,土家族族中小学生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状况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1500例产妇,其中242例早产,占分娩率的4.78%,对早产病例中的59例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结果38.02%的新生儿体重≤2500g,其中3.31%<1500g。产妇选择剖腹产者占23.55%,选择自然分娩76.45%。早产新生儿的死亡率高达7.78%。产妇怀孕时间越短,新生儿出生时重量越轻,早产新生儿的病死率和窒息率就越高。产妇在孕期应该有良好的保健意识,定期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可以预防早产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1 896名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的体质量、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和腓肠肌皮褶厚度,利用长岭方程和Brozek公式估测体成分.结果:随年龄增长,男生皮褶厚度变化幅度较小,而女生的皮褶则持续增厚,除6~岁组外,各年龄段女生皮褶厚度高于男生,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个年龄段体密度男生高于女生,体脂比女生高于男生;体脂肪含量女生高于男生,除7、9岁组外,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1岁瘦体质量女生高于男生,而13岁以后男生高于女生.结论:湘黔边区苗族青少年皮褶发育特点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其皮褶厚度和体成分发育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氧素A4对新西兰兔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血流动力学、心肌坏死面积、心肌细胞结构(光镜和电镜)、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n=4)、对照组(CPR+乙醇组)(n=6)和实验组(CPR+脂氧素组)(n=6)。所有实验动物耳缘静脉麻醉,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建立苗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苗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值,并利用Stevenson公式计算学生的体表面积.结果:苗族青少年学生的体表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出现双交叉现象;苗族学生体表面积的发育水平低于汉族、侗族学生.结论:湘黔边区苗族学生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与其他民族学生基本趋势一致,但整体发育水平低于汉族、侗族学生,因此,需建立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三维超声STIC技术辅助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照引产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 correlation,STIC)判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细节的准确性,探讨STIC技术对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胎儿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可疑胎儿心脏畸形、并存储完整心脏三维超声STIC容积数据、有胎儿心脏病理检查结果的病例24例;应用4DView软件多平面重建和断层显像模式分析心脏STIC容积数据;对照引产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对各类心脏结构异常的细节诊断符合率。结果心脏病理解剖显示24例中有92个心脏结构异常。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对心脏结构异常的细节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64.1%和97.8%;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对房室连接异常、房室间隔异常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静脉与心房连接异常、动脉与心室连接异常、动脉干及分支异常的诊断,STIC技术则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 STIC技术对胎儿心脏畸形中静脉与心脏连接异常、动脉与心室连接异常、动脉干及分支异常的诊断较二维超声可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为精确诊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