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男,41岁.因咯血2天于2005年11月8日急诊入院,每天咯血2~4次,每次量约为50 ml,在其他医院按支气管扩张治疗(头孢霉素、垂体后叶素等)咯血未止.体格检查:患者说话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双肺呼吸音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内距声门约8.0 cm处可见不规则椭圆形新生物,堵塞气管腔90%,新生物表面血管分布丰富(图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的方法。结果62例均床旁成功完成带囊临时起搏电极右心室起搏,从穿刺到起搏的时间为10~20min,中位时间15min,除外1例出现起搏导线打结外,所有患者均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局部血肿、气胸、栓塞、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右心室临时起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非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目前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许多非降脂作用,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不稳定斑块,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强血管的舒张功能等。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反射,抗心室重构等作用,从而有益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的ACS患者23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非他汀类组和他汀类组。CCU期间全程心电监护,比较两组房颤的发生率,并探讨房颤的预测因子。结果非他汀类组房颤发生率为17.13%,他汀类组为5.66%,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左房直径、他汀类药物用药史、年龄、高血压、既往房颤史、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药史可作为房颤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ACS患者能降低其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大量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作为冠心病的又一个危险因素已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检测了132例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4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1例,非冠心病组46例;超声测量EA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进行比较,观察EAT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EAT值分别为(7.41±1.63)mm和(4.41±1.60)mm,冠心病组的EAT值显著升高(P<0.01).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EAT较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组EAT明显升高[(8.53±1.00)mm对(6.36±1.73)mm,P<0.01].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EAT呈正相关(r=0.71,P<0.001).以EAT值≥5.35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3%,特异件为80.43%,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可信区间0.84-0.95,P=0.01).结论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简易无创,可能是一个评价冠心病风险的辅助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AMI患者126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基因分型检测rs2583913及rs1071592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观察慢病毒干扰沉默clif基因小鼠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258391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107159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毒转染组clif、PAI-1及TM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慢病毒对照组(P?<0.05);慢病毒转染组血浆TM、PAI-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慢病毒对照组(P?<0.05)。结论 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71592与老年AMI患者存在相关性。节律基因clif表达可降低慢病毒干扰小鼠的PAI-1及TM表达水平,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样因子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AMI患者12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32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WEAK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rs11552708、rs12937543及rs496821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两组位点rs12937543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8.06,P<0.05);两组位点rs11552708及rs4968211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01、0.07,均P>0.05);两组位点rs12937543中A、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5.79,P<0.05);携带等位基因T患AMI的风险是携带等位基因A者的1.74倍;病例组携带AT+TT基因者血清TWEAK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携带AA基因者血清TWEA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携带T基因患者血清TWEAK水平高于非T基因携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EAK多态性位点与AMI有关,TWEAK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老年AMI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visceral adipose thickness,EA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有14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101例和非CAD组46例。对所有患者采集病史,体检并进行实验室检查,超声测量EA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进行比较,将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oronary artery core,CAS)值与EA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的EAT显著高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1±1.63)mm vs.(4.41±1.60)mm,P0.01]。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EAT较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组EAT明显升高[(8.53±1.00)mm vs.(7.16±1.73)mm,P0.01]。相关分析显示,CAS与EAT呈正相关(r=0.71,P0.001)。以EAT值≥5.35mm诊断CAD,诊断敏感性87.13%,特异性80.43%,ROC曲线下面积为89%(95%可信区间0.84~0.95;P=0.01)。结论由超声测量的EAT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和CAD关系密切,可作为CAD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之一,用于对CAD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脏脂肪厚度(VAT)和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对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对2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体检对象进行腰围、空腹血生化测定并用超声测量VAT、EAT。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MS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用SPSS12.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女VAT在MS组均高于非MS组(P<0.01),而EAT在男性MS组高于非MS组(P<0.05),女性则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无论男女VAT和EAT均和腰围成正相关。经年龄、性别、腰围调整后,VAT和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成负相关;EAT和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成负相关。经超声测量的VAT、EAT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男性为0.74、0.73,女性为0.79、0.63,诊断切点值分别为男性为43.5mm、5.53mm,女性为23.8mm、7.95mm。两种方法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无论男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由超声测量的VAT、EAT均可作为内脏型肥胖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和MS关系密切,可作为MS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