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群居爆发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与胸部HR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2020年2月3所医院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10例(4个家庭),其中男性6例(中位年龄60.5岁),女性4例(中位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扫描并行薄层HRCT重建,由两名10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分析新冠肺炎HRCT病变发生部位、形态、分布、密度等特点,以及治疗前后HRCT征象变化。并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4个家庭中首例确诊病例均有武汉确诊病例或武汉疫区接触史,4例为输入型病例(占40%),平均潜伏期5 d。实验室检查中5例(50%)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4例(40%)淋巴细胞明显降低;8例(80%)C-反应蛋白增高,10例(100%)乳酸脱氢酶增高。10例(100%)患者胸部CT均有阳性表现,其中7例(70%)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变界限大多清楚。8例(80%)累及多个肺叶,2例(20%)为单肺叶病变。绝大多数病灶位于胸膜下和肺外周处,以双肺下叶为著。5例患者(50%)病变内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9例患者(90%)病变内可见增粗细小血管影。7例患者(70%)治疗后复查胸部CT,3例(30%)原肺内胸膜下病变出现不同程度实变及纤维化,2例(20%)实变影转变为GGO,1例(10%)原肺内GGO消失,又出现新发GGO,1例(10%)病变范围有增大。结论 新冠肺炎具有家庭群居爆发的特点,均可有输入性病例,潜伏期较短,其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有助于治疗后患者病变动态观察;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NCP做出临床诊断和提供疫情防控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属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育龄期女性较多。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日益显示出优势,现就我院采用中医药治疗护理黄褐斑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及探讨与治疗相关的髓系肿瘤及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13例治疗相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于原发肿瘤确诊后均接受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其中治疗相关髓系肿瘤(t-MN)9例,1例治疗相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治疗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例患者疾病快速进展,治疗无效,余11例经过诱导达完全缓解。结论治疗相关的血液恶性肿瘤经传统治疗后预后较差,因其伴有高龄、脏器功能差、既往化疗蓄积剂量和不良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突变,故需采用新药抗甲基化治疗或者采用较积极的自体或者异基因移植,可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重组算法CT增强深度学习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40例肺结节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用不同的重组算法(B30f和B70f)重组1 mm薄层CT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结节10例,恶性30例。每个结节用深度学习智能辅助诊断系统(InferRead Lung CT Research,Infervision,Beijing,China)分析其恶性概率值(0~100%),在B30f和B70f重组算法下,记录每个结节的恶性概率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不同重组算法良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B30f重组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86%和90.00%;B70f重组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44%和86.67%。同时,与B30f(AUC为0.473)相比,B70f预测所有病变的AUC为0.704。结论应用DL-CAD系统,B70f重组对良恶性肺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利用基于不同的重组算法增强CT图像DL诊断系统有助于发现和预测不同恶性风险的肺结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联合运用1H-MRS和DTI技术检测和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后扣带回(PCC)脑微结构损伤及脑代谢物异常改变,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T2DM患者[21例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CD组)、22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HC组)PCC进行单体素MRS及DTI检查,计算各代谢物波峰曲线下面积比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并与认知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CD组PCC脑区肌醇/肌酸(mI/Cr)值高于T2DM和HC组,谷氨酸复合物/肌酸(Glx/Cr)低于T2DM和HC组(P均<0.05);Glx/Cr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9,P<0.01)。T2DM+CD组全脑及PCC脑区FA值低于T2DM和HC组,MD值高于T2DM和HC组(P均<0.05);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以PCC为兴趣区联合采用1H-MRS与DTI技术可定量反映T2DM引起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有望成为早期预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态3.0T MRI技术在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NMLE)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能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且均行3.0T MRI检查的90例乳腺NMLE患者资料,其中良性病变31例(良性组),恶性病变59例(恶性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3±9.1)岁。分析比较两组NMLE分布类型及在DCE-MRI上的强化特点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DWI上检测与确定ADC最佳阈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①分布类型:导管型、节段型、区域型和弥漫型,其中节段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强化病变特点:均匀、不均匀、集丛样强化、簇样环形强化,其中集丛样强化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DC值:两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11±0.32)×10-3mm2/s、(1.47±0.3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1.3×10-3mm2/s诊断NMLE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71.8%、78.8%。结论:应用DCE-MRI与ADC值测量提供的形态学与功能学信息有助于提高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MRI方法静态和动态评估外伤病人胸主动脉支架急诊植入后形态与功能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20例以胸主动脉破裂为表现的急诊病人被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免疫细胞因子、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药物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加针刺治疗组(加针刺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胰岛素敏感指数及体外血栓长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酶原活性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的量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加针刺组能显著降低免疫细胞因子和血高凝状态指标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呈现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表明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对靶细胞的敏感性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52例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52例占同期突发性耳聋患者(340例)的15%,81%血糖控制不佳,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电测听83%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滴注3~5日,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0 mg/d,后逐渐减量至5 mg/d,同时给予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听力的总有效率为87%,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5%.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以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主,临床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预后尚可. 聋患者(340例)的15%,81%血糖控制不佳,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突发性耳聋、耳呜、眩晕、恶心、呕吐,电测听83%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滴注3~5日,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0 mg/d,后逐渐减量至5 mg/d,同时给予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听力的总有效率为 7%,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5%.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以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主,临床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预后尚可. 聋患者(340例)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