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杰  丁建平 《浙江医学》2020,42(4):398-399,40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近期文献报道,总结其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7例患者均发现磨玻璃阴影(GGO),单纯性GGO3例,沿肺段分布GGO合并实变2例,GGO合并双侧少许胸腔积液1例,GGO合并双肺多发条索纤维灶1例。双侧肺叶均发现病变6例(所有肺叶、肺段均受累2例),局限于右肺下叶1例(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右肺病变较左肺病变分布广6例,肺下叶病变较上叶病变分布广6例。结论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点,以GGO为典型表现,以胸膜下、肺下叶及右肺分布明显,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提高对COVID-19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征。男6例、女1例,年龄为(51.1±18.8)岁(29~75岁)。7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记录COVID-19病灶分布、病灶位置、病灶密度、累及肺叶数量,以及空气支气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表现。结果 7例COVID-19患者从首次出现临床症状至CT检查时间为1~9 d,平均3.6 d。病灶分布于单肺1例、双肺6例;病灶累及肺野外中带5例、全肺野2例;病灶呈磨玻璃影4例、混合影3例;病灶累及≤2个肺叶4例、累及5个肺叶3例;1例有空气支气管征;7例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 COVID-19患者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OVID-19的诊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确诊需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9例患者呈多灶多肺叶分布, 以两肺下叶最多;7例病灶呈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density, GGO)或GGO合并大片状实变;5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5例实变肺组织内见充气支气管征。其他征象:少量胸腔积液4例, 纵隔淋巴结肿大伴钙化1例。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炎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7日到2020年2月26日我院15例经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像。主要观察影像学征象及其变化的特点。进一步以肺叶为单位进行等级评分(0~4分),计算观察病例的严重程度总评分(0~20分)。结果患者中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47(33~49)岁。其中,14例(93.3%)首次胸部HRCT检查像显示磨玻璃影,6例(40.0%)显示肺实变影,3例(20.0%)显示纤维性病变。5例(33.3%)患者多个肺叶受累。胸膜下分布为主要的解剖分布类型(12例,占80.0%)。第二次胸部HRCT严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首次HRCT评分(4.6±3.4比3.5±2.5,P=0.018 2),5例(33.3%)患者肺部病变分布发展为任意型。结论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磨玻璃影,短时间内出现明显进展。HRCT是监测疾病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肺CT检查发现的磨玻璃结节(GGO)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肺GGO患者,总结其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GGO的外科诊治特点。结果共纳入663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者614例,恶性比例为92.6%。良性GGO组病变直径小于恶性GGO组〔(0.8±0.2) cm vs. (1.5±0.8) cm,P<0.001〕。恶性GGO组患者在胸部CT出现边界不清征象的比例高于良性GGO组(93.8% vs. 20.4%,P<0.001),而两组患者在空泡征、胸膜牵拉、毛刺和分叶征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2例(98.3%)患者行胸腔镜手术,仅11例(1.7%)患者行开放手术。336例(50.7%)患者行肺叶切除术,226例(34.1%)患者行肺段切除术,101例(15.2%)患者接受肺楔形切除术。共60例(9.0%)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0.2%)患者死亡。结论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筛选的GGO病例,恶性病变比例高,可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身体状况和心理等情况决定是否行手术切除。手术以微创为主,行亚肺叶或肺叶切除,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和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26例(100%),咳嗽21例(80.8%),可伴随肌肉酸痛、胸闷、腹泻或呕吐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15例(57.7%),高于正常4例(15.4%),低于正常7例(26.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0例(38.5%)。15例(57.7%)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26例COVID-19患者CT表现均有异常,6例(23.1%)表现为单侧肺叶病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0例(76.9%)双侧肺叶受累。6例(23.1%)患者双肺所有肺叶、肺段均受累;局灶性病例中以右肺下叶受累最多见10例(38.5%)。26例COVID-19患者可见下述一种或多种征象:磨玻璃影像(ground glass opacity,GGO)16例(61.5%),以胸膜下分布为主;6例(23.1%)表现为GGO合并局灶实变影;10例(38.5%)为小斑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影;7例(26.9%)为大片状实变影;8例(30.8%)可见网格状或纤维条索影;5例(19.2%)患者可见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4例(15.4%)患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象;1例(3.8%)患者可见少量胸腔积液,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为多部位、外周、胸膜下、下叶分布的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胸腔积液及肿大淋巴结少见,CT检查为该病的早期防控、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NCP疫情防控采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沈阳市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29日确诊的26例NC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性别、年龄、地理位置、暴露史、就诊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1~70岁,平均(43.85±11.91)岁;位于铁西区的占30.77%(8/26),沈河区占23.08%(6/26),大东区占15.38%(4/26);存在明确阳性暴露史的患者占76.92%(20/26),有65.38%(17/26)的患者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者76.92%(20/26),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后直接前往指定医院就诊者84.62%(22/26),就诊时使用120救护车的患者46.15%(12/26)。26例患者共涉及到行程轨迹32例次,40.63%(13/32)的患者行程轨迹为居家隔离,21.88%(7/32)的患者有聚餐。患者自出现症状到首次就诊的时间间隔为0~8 d,其中0 d占比65.38%(17/26);患者自首次就诊到疫情公告发布的时间间隔为1~12 d,其中3 d占比34.62%(9/26)。结论 沈阳市NCP发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呈家庭聚集性,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患者就诊时多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疫情防控仍需加强宣传科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分型。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且行CT增强检查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45例,参照CT八分型法分析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45例SCLC患者中,中央肺门型10例(22.2%),中央合并纵隔型21例(46.7%),周围型6例(13.3%),周围合并纵隔型3例(6.7%),沿淋巴管扩散型2例(4.4%),胸膜转移型2例(4.4%),肺叶型1例(2.2%),类肺炎型0例(0)。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SCLC的特征,特别是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血管受侵情况,CT八分型法根据原发灶部位及转移情况进行分型,较传统两分型(中央型、周围型)更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分析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14日杭州市西溪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且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22例(A组),选取同时段年龄及性别相仿的无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25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首次胸部HRCT表现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累及的肺叶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组右肺中叶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肺叶病灶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病灶累及区域均以肺野外1/3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形态及大小方面,A组患者病灶大片影且≥5cm较B组多见(P<0.05)。两组患者肺内病灶密度均以磨玻璃影(GGO)伴小叶间隔增厚和(或)局灶性实变为主,部分可出现典型的铺路石征;A组以实变为主伴少许GGO的病灶比例较B组高(P<0.05)。A组支气管充气、扩张占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相较于无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胸部HRCT检查显示肺内受累的肺叶更多、病灶范围更大,从而引起的临床症状会更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ILD)的临床与肺功能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7例经胸片、肺功能试验确诊的ILD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高分辨率肺CT、肺功能试验(弥散功能、血气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泉:临床表现中主要为进行性气短59例(88%).干咳、少痰64例(95%),55例(82%)患者可闻及肺底湿啰音.低氧血症34例(51%).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47例(81%)。67例胸片均有异常发现,特征性表现是网结节影。HR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网格影、小结节影、囊状影蜂窝样改变。结论:ILD的诊断主要应通过询问病史(应包括环境接触史、服药史等)、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或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检查、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试验、血气分析)等来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表现。方法:5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MPP,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平片或/和CT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结果:最常见的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影21例,其中9例呈斑片状小叶分布518例为含气支气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11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8例等。肺纹理增粗、模糊并网状影11例。47例同时出现2种以上影像表现。3例影像正常。结论:MPP的影像表现多样性,需结合血清学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CT首诊征象对疑似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疑似输入性COVID-19首诊CT表现及临床资料。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T不同分期病人发病时间的差异性;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胸部CT方法与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对确诊输入性COVID-19的差异性。结果34例疑似病例中COVID-1931例,其他类肺炎3例(其中甲型流感肺炎1例,乙型流感肺炎1例,甲型流感合并乙型流感1例)。31例COVID-19胸部CT阳性者30例,阴性1例。胸部CT表现为早期的21例,进展期9例,重症期0例。进展期组病人发病时间(6.50±1.90)d,大于早期组(2.32±1.13)d(P < 0.01)。3例其他类型肺炎均表现为双肺散在多发磨玻璃影,部分可见实变。经一次核酸检测确诊23例,行2次或2次以上核酸检测确诊病例8例。胸部CT特征性表现较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对确诊输入性COVID-19的阳性率高(P < 0.05)。结论输入性COVID-19肺炎胸部CT虽然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多为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实变,进展期病灶相互融合。对疑似病例而言,胸部CT的特征性表现较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阳性率较高,特殊时期对于疑似病例具有特征性CT表现者应同确诊病例一样对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的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PAP的X线与CT征象,并寻求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及HRCT征象。结果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X线平片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磨玻璃阴影,CT扫描病变呈地图样分布或碎石路征、肺实变表现(支气管充气征)以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结论CT尤其是HRCT可清楚显示肺泡蛋白沉着症的特点,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的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PAP的X线与CT征象。结果:X线平片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磨玻璃阴影,CT扫描病变呈地图样分布或碎石路征。结论:CT尤其是HRCT可清楚显示PAP病变的范围及典型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福建省三明市11例确诊NCP患者早期胸部CT扫描图像,回顾性分析胸部CT图像,观察确诊患者胸部CT有无异常表现,并重点对异常CT图像上病灶的位置、密度、形态、数目,特别是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血管增粗、实变、支气管"充气征"、间质增厚及胸腔积液等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11例患者胸部CT扫描,10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异常阴影,其中1例患者首次检查未发现阳性表现,但3d后复查出现肺部阴影。11例确诊CT图像中,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1例,两肺多发9例,病灶大部分位胸膜下或肺裂旁。所有确诊患者均出现磨玻璃样改变,且磨玻璃影内均出现血管影增粗,其中5例为混杂磨玻璃影、7例病灶实变、8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7例小叶间隔增厚,1例见小"空泡征",均未发现双侧胸腔积液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胸部CT薄层扫描能早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肺部异常,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前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尘肺观察对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尘肺观察对象行胸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HRCT),并将扫查结果与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RCT检出p影46例、s影38例,p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上肺野,其中45例以小叶中心性分布为主、1例以淋巴分布为主;s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下肺野,其中33例表现为肺内不规则线状影伴肺纹理增多且走行僵直扭曲、4例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磨玻璃样结节、1例伴有"界面征";另有8例表现为单纯小叶中心性分支状阴影、12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3例未发现异常。结论 HRCT较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更能确切地显示尘肺观察对象的肺内影像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ARS影像学的新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X线胸片显示单侧或双侧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然后迅速扩大到其他肺野,部分呈片团状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大片状,中心密度高,周边密度低,可见支气管气像.CT表现两肺大部或弥漫磨玻璃样改变,肺间质增厚,呈粗大网状,夹杂斑块状肺实变影,随访检查,影像学动态改变迅速.结论:SARS胸部影像改变多种多样,如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将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