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不同二级预防措施后再出血的临床表现、急诊内镜诊治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内镜、外科、介入预防)再出血行急诊内镜诊治的25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同期单纯药物二级预防再出血的419例患者,观察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异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4例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患者中,有144例(56.69%)曾行内镜预防,40例(15.75%)行手术预防,33例(12.99%)行介入预防,37例(14.57%)联合预防以内镜联合其他预防措施为主。分析出血距最近一次预防时间,手术预防组有57.50%再出血患者距预防时间在5年以上,介入预防组有69.70%发生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1年内。内镜和联合预防组的患者再出血,分别有40.28%和35.14%发生在预防结束的1年内。再出血时,介入预防组和联合预防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01),介入预防组的腹水情况较其他组控制显著(P值均0.05)。各组再出血时多项临床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两两比较提示,内镜预防组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显著高于手术组(P值分别为0.001、0.001)和药物预防组(P值分别为0.001、0.001)。手术组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介入组(P=0.037)、联合预防组(P0.001)和药物预防组(P=0.012)。药物预防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内镜组(P=0.037)、介入组(P=0.025)和联合预防组(P0.001);手术预防组的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值均0.05);联合预防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优于药物组(P值均=0.002)。药物预防组的活动性出血比例(68.02%)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4)和联合预防组(P=0.008)。手术预防组和药物预防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介入预防组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药物预防组的内镜治疗不满意率和失败率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7)和联合预防组(P0.001)。药物预防组的42 d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结论介入、内镜或联合二级预防,较单纯的药物预防能显著减轻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程度,提高急诊内镜止血率,显著降低42 d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需考虑不同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再出血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地磁场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1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磁屏蔽A组和磁屏蔽B组,均饲养于磁屏蔽室中,屏蔽地磁场来模拟零磁空间;地磁C组和地磁D组,均暴露于地磁环境中.各组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均相同.1 d后,利用UGO-7431行为分析仪定量检测小鼠的行为学指标,每组的测试周期长度设定为10 min/次,实验次数设定为6次(n=6),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磁屏蔽A组和磁屏蔽B组之间比较,水平向活动强度HA(1865.2±92.6 vs 1890.8±130.1)和垂直向活动强度VA(94.0±11.5 vs 95.2±10.8)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地磁C组和地磁D组之间比较,HA(1427.0±56.3 vs 1389.5±47.4)和VA(70.7±6.2 vs 66.3±5.6)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磁屏蔽A组和磁屏蔽B组分别与地磁场C组和地磁D组比较,HA和VA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屏蔽地磁场后,小鼠在零磁空间环境下行为学指标变化显著,表现为亢奋、烦躁,证实地磁场与动物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内镜联合特利加压素或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因肝硬化EGVB并给予急诊内镜下硬化治疗或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的患者128例,分别给予特利加压素和生长抑素治疗,据此分为特利加压素治疗组(n=80)和生长抑素治疗组(n=48).在急诊胃镜治疗后24 h行第2次内镜复查,观察2组的24 h止血率、6周病死率、粪便转黄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24 h止血率、粪便转黄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等方面比较,特利加压素组均优于生长抑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患者在6周病死率、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EGVB有效的止血措施,止血24 h复查内镜可以准确判断EGVB控制与否,并可及时给予再次内镜治疗.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治疗可以更快控制急性EGVB,有利于更早进行EGVB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78例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B超/腹部增强CT及腹部增强MRI检查门脉主干或左右分支,筛选出LC伴PVT形成者(PVT组),同时将LC后无PVT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脾脏面积及厚度、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结果 LC患者中有396例(4.09%)PVT形成。PVT组中LC的病因主要有乙型肝炎、酒精性及丙型肝炎LC,PVT主要分布在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和脾静脉。按Child-Pugh进行分级,PVT组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较重(P<0.01)。PVT组合并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PVT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50±0.23)cm和(1.25±0.34)cm,对照组为(1.38±0.23)cm和(1.06±0.29)cm。PVT组脾脏面积为(97.48±32.90)cm2,脾脏厚度为(6.09±1.21)cm;对照组分别为(81.19±29.10)cm2和(5.26±0.99)cm。PVT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占96.21%,对照组为7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后PVT形成对LC患者的临床转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l、Th2、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IFN-γ、IL-6、IL-10水平.结果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同时上调患者外周血中Th2、Treg的百分比,下调血浆IL-6和IL-10水平(P<0.05),而对Thl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后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EVB患者17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与HVPG的关系。结果肝硬化EVB后HVPG中位数为16.9 mm Hg(1 mm Hg=0.133 k Pa);病毒性肝硬化患者HVPG低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存在非常见侧支循环(uncommon portosystemic collateral circulations,UPCC)、EVB次数3次患者伴有较低HVPG,高血糖、低白蛋白症、贫血及肝细胞癌患者伴有较高HV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对HVPG有较大影响。结论肝硬化患者EVB后HVPG仍高于正常水平;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是影响HVP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6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首次诊治的17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4:1,年龄26~89岁(中位数51岁),病因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乙型肝炎肝硬化(64.8%),酒精性肝硬化(16.2%)及丙型肝炎肝硬化(8.9%).所有患者均缓慢出现行走能力异常,HM-1级、2级、3级及4级患者分别为77例(43.0%)、44例(24.6%)、38例(21.2%)及20例(11.2%),HM分级与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呈弱正相关(r=0.147,P=0.049).本研究纳入患者血氨(118.5±43.8)μmol/L,随着HM分级的升高,血氨水平>150μmol/L患者的比例也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70.9%患者发病前伴有显性肝性脑病;38.5%患者伴有门体静脉非常见侧支循环(uncommon portosystemic collateral circulation,UPCC).出院时127例(71.0%)患者治疗无效,7例(3.9%)患者死亡.结论 HM好发于男性肝硬化患者,病因以病毒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为主;HM多伴有血氨升高、显性肝性脑病史及UPCC;目前HM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1:回顾分析124例PBC、57例AIH、39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2: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对39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疗效分析。结果在22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AIH-PBC重叠综合征占17.73%。3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病年龄AIH组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长期随访,总结分析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方法随访2008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195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首发临床表现有腹水(65.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4%)及肝性脑病(1.0%)。主要死因为原发性肝癌(27.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失血性休克(24.1%)、肝性脑病及脑水肿(15.5%)、肝肾综合征(8.6%)、多脏器衰竭(8.6%)和感染性休克(3.4%),12.1%的患者死因不详。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85.3%、65.7%。1、3、5年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分别为1.0%、6.4%、16.4%。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C级患者与A级和B级相比,生存时间短,病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较快,合并症较多,病死率高,预后差,CTP分级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