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患者,女,58岁,因“间断右上腹痛3年余”于2020-08-22入院。既往在外院诊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经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每年发病1~2次,近期复查B超提示胆囊结石明显增大,为求治疗入住内二科。患者无特殊不适,既往有结肠腺瘤行内镜下切除史。查体无特殊。血常规、大小便常规、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乙肝两对半、多项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均正常;心脏彩超、胸部CT及肺功能检测未见异常。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厚4 mm,胆囊内强回声,直径最大18 mm,考虑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2.
[摘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与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具有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量异常的综合征。MAFLD通常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胰岛素抵抗是MAFLD和代谢综合征的关键联系。MAFLD的患病率变化与代谢综合征流行趋势相平行,发生率依然呈上升趋势,两者互为因果,共同导致代谢心血管和肝脏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生活方式干预是其防治的基石,多学科协作是未来MAFLD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管理的新型模式。该文对MAFLD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肝病,但是目前无批准上市治疗NAFLD的药物。近年来,NAFLD被认为是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其发病机制与胆汁酸代谢的改变有关。奥贝胆酸是一种半合成的胆汁酸,同时也是一种强效且具有高选择性的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和脂肪酸转运蛋白5(FATP5)的强效抑制剂。目前,与高剂量熊去氧胆酸(UDCA)和其他胆汁酸药物治疗NAFLD相比,小剂量奥贝胆酸在治疗NAFLD中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庆南  梁运啸 《微创医学》2004,23(4):467-468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现选择我院胃镜诊断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78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旨在探讨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痛风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尿酸的变化,以探讨PPI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痛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原发性痛风患者37例为痛风组,同期37例上消化道出血且无痛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使用PPI前后分别监测尿酸、体温、关节肿痛等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痛风组使用PPI后血尿酸较用药前升高(49.24±111.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PI使用后血尿酸较用药前升高(2.89±47.87)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用药前后尿酸变化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PI治疗后,痛风组64.86%出现非感染性发热,75.68%出现新发关节疼痛,患者疼痛评分较用药前增加(P<0.001),而对照组患者未出现关节痛及发热病例。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痛风患者使用PPI可能诱发或加重痛风疾病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现状, 为我国内镜治疗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本研究由中国肝脏健康联盟(Liver Health Consortium in China, CHESS)发起, 通过网络分发调查问卷了解2022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基本情况。问卷问题主要包括各类内镜治疗例数和适应证, 依照指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的依从性, 急性EGVB的处理、治疗时机, 胃底及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内镜治疗的改善等方面。统计各项治疗数据的医院数量占参与调查问卷医院数量的比例, 各级医院的指南依从性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36家医院参与本调研, 调查显示内镜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控制急性出血(49.3%, 412/836)和预防再出血(38.3%, 320/836)。参与调研医院对于我国指南中EGVB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内镜治疗)的依从性为72.5%(606/836), 对于EGVB二级预防推荐意见(非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RCP在左右肝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左右肝管结石患者(n=48),根据病情特点,在ERCP术中依次采用取石网篮直接取石法、带导丝取石网篮取石法、胆道取石球囊取石法、胆道取石球囊吸引法进行左右肝管取石术.结果:左右肝管结石48例的ERCP取石成功42例,成功率为87.5%.其中取石网篮直接取石48例,成功19例;带导丝取石网篮取石29例,成功11例;胆道取石球囊取石18例,成功6例;胆道取石球囊负压吸引取石12例,成功6例.结论:ERCP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左右肝管结石.  相似文献   
8.
[摘要] 胃静脉曲张(GV)患者容易出血,并且病死率高。目前GV的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GV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与各种并发症有关,包括异位栓塞和复发性出血。近年来,超声内镜(EUS)引导下治疗GV已经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技术及临床成功率和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该文对GV的病因、分型和治疗选择,尤其是新兴的内镜干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GOV)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本研究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33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非GOV出血患者138例,首次出现GOV出血患者105例,GOV再出血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GOV出血的临床特点,并以肝硬化非GOV出血组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OV首次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30例肝硬化患者中,192例肝硬化并发GOV出血,一级预防管理中,既往接受一级预防患者21例(10.93%),其中接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药物治疗6例(3.13%),经内镜治疗15例(7.81%);二级预防管理中,既往接受二级预防患者125例(65.10%),其中经NSBB药物治疗18例(9.38%),内镜治疗69例(35.94%),介入治疗56例(29.17%)。Child-Pugh分级(OR=1.651,95%CI:1.115~2.444,P=0.012)、感染(OR=2.062,95%CI:1.055~4.032,P=0.034)。结论 Child-Pugh分级、感染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GOV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GOV出血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治疗存在不足,需要加大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首次及再次出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病人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运啸  农兵  梁列新  覃江 《微创医学》2009,4(6):619-62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21例次老年病人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次ERCP检查及(或)治疗的病例中,胆总管结石79例次占65.29%,其中48例次为单发结石,31例次为多发结石;胆总管良性狭窄19例占15.70%,恶性肿瘤8例占6.61%,胆总管扩张4例占3.3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占2.58%,支架取出3例占2.58%,先天囊肿2例占1.6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胰腺炎和乳头病变待查各1例共占2.58%。ERCP成功110例次,成功率为90.91%,一次胆总管取石成功率79.75%,多次取石成功率91.14%,转外科取石3例。并发症发生18例次,发生率为14.88%,其中急性胰腺炎7例次,发生率为5.79%;胆管炎6例次,发生率为4.96%;高淀粉酶血症3例次,发生率为2.48%;术后乳头切口大出血1例,发生率为0.83%;肠穿孔1例次,发生率为0.83%。结论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患者的诊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具有一定风险,需要积极防范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