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不育者精浆中Ig、Tf含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2年中观察了73例男性不育精浆中免疫球蛋白(Ig)、运铁蛋白(Tf)含量变化。本文对其中资料完整的45例按“炎性组”、“无精子组”、“非炎性组”和“生育组”进行了总结。观察表明,生殖道有炎性病变的男性不育者精浆中IgG、IgA均较正常生育组的IgG、IgA含量增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而Tf含量变化则相反,“炎性组”Tf含量较“正常生育组”减低,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有增加或降低的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血浆脂蛋白合成和运转依赖于正常的肝脏功能。当肝细胞内脂肪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时,中性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本文通过对临床80例脂肪肝患者的测定结果与2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胆碱酯酶(CHE)具有其相关性(主要观察其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 作者通过多年参与征兵体检工作体会到,现行征兵体检标准中只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是不够的,不足以防范急性乙肝带毒者入伍,而应同时筛查乙肝核心抗体IgM(抗HBc-IgM),才能最大限度地筛掉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且死亡率高,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最多见,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且在气候变化剧烈时发病较多,是常见病之一,临床首选CT及结合临床表现作诊断。实验室的检查除了一些常规检测外,针对性检测项目甚少。本文采用免疫放射法(RIMA)对38例脑出  相似文献   
5.
1984年10月至1985年3月,我们采用微量血红蛋白(Hb)电泳技术在松滋县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对3种民族,6400人进行本县首次异常 Hb 调查,发现异常 Hb10个家系,31例患者,检出率为0.48%。调查对象及结果一.对象,自然人群99.46%,病人0.54%。男性53.28%,女性46.72%。儿童99.48%,成人1.56%。汉族99.67%,回族及蒙族共0.33%。纯松滋籍91.89%,杂松滋籍7.84%,纯外籍0.27%。  相似文献   
6.
 重复癌较少见,同时发生者更少,我们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女患,38岁,住院号872286。  相似文献   
7.
对恶性肿瘤诊断方法上的探讨,是国内外实验医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寻找一种发现癌瘤的实验诊断方法,前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和探索。1966年Jobnston.B.M等,发现了肿瘤病人的中性分叶核白细胞核上有突出物形成。1968年根据较大  相似文献   
8.
肝泰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肝泰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治疗组102例口服肝泰丸10s/次,4次/d;对照组87例选用α1b干扰素(IFN-α1b)3MU,皮下注射,1次/d,15天后改为隔日1次。两组病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县情况、ALT、AST的复常情况和HBsAg、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25%和86.2%。HBsAg、HBeAg、HBV DNA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治疗组分别为7.8%、40.2%、43.1%、37.2%;对照组分别为8.0%、41.3%、43.7%、36.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有效率、HBV-M、HBV DNA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泰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有肯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2例腺癌患者癌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吞噬的血细胞主要为红细胞,其次为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一个癌细胞最多吞噬25个红细胞,有的只吞噬一个血细胞。吞噬的血细胞明显变小,模糊,吞噬后癌细胞的核常被掩盖或挤向一侧,有的核呈溶解状,仍将血细胞里着。偶见癌细胞互相吞噬像。光镜下,吞噬现象似呈阿米巴状运动。提示腺癌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对这种吞噬机理,临床意义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认为这种吞噬现象与癌患者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有因果关系。如出现癌细胞吞噬血细胞,似乎预示癌患者已届晚期的一种危象。  相似文献   
10.
卵巢、乙状结肠放线菌病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卵巢放线菌病及乙状结肠放线菌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光镜,苏木清染色及革兰氏染色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卵巢放线菌病,乙状结肠放线菌病可见多个小脓肿,炎性肉芽组织,坏死,最有诊断意义的放线菌菌落呈红色云雾状或红色云雾放射状;革兰氏染色:菌落内见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蓝色)排列杂乱的线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