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中成药“抑亢丸”辅助治疗青春期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Graves病 )疗效。方法 对已接受西医系统抗甲亢治疗 3 0个月以上的 5 6位青春期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5例 )和治疗组 (3 1例 ) ,分别予以原抗甲亢药物 (ATD)方案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抑亢丸”治疗 3个月 ,通过甲状腺功能 (FT3 、FT4)和甲状腺免疫标志物 (TPOAb、TMA、TGA)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TPOAb、TGA、TMA较观察组显著下降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提示免疫功能改善。治疗组FT3 、FT4下降明显 (P <0 .0 1,P <0 .0 5 ) ,与免疫功能改善相平行 ,提示甲状腺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中药“抑亢丸”联合西医抗甲亢系统治疗青春期甲亢可改善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 ,从而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瘤的误诊与诊断(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萍  杜玉名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33-1333
患者,男,23岁,因阵发性昏睡,抽搐,多汗,乏力近2年,加重2个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内科内分泌疗区住院,该患者于2年前无诱因、清晨空腹出现昏睡、呼之不应、大汗、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数小时,进餐后症状缓解,曾到某省会各大医院检查就诊,诊断为癫痫,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发病的2年期间出现类似发作约5~6次,每次发作都在清晨空腹和后半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近2个月几乎天天发作。于2个月前在某精神病院就诊被诊断为精神病,住院治疗,经抗精神病治疗无好转,在发作时检测血糖,血糖值较低,为进一步确诊治疗而转吉林省医院。入院后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心、肺、肝、脾及其他内科检查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测定271例2型糖尿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与踝肱指数(ABI),ABI〈0.9组患者血清C-RP水平、WBC计数与ABI〉0.9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推断,血清C-RP水平与ABI有相关性;WBC计数与ABI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 2型糖尿病 (T2 DM)早期胰岛素分泌相的影响。方法  71例初诊 T2 DM病人 ,分为单纯口服瑞格列奈治疗组 38例 ;瑞格列奈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强化组 33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自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变化及餐后 1 h、2 h血浆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餐后 2 h血糖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 (P<0 .0 5) ,餐后 1 h血浆胰岛素明显升高 (P<0 .0 5)。强化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明显下降 (P<0 .0 5,P<0 .0 1 ) ;餐后 1 h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 (P<0 .0 1 ) ,餐后 2 h血浆胰岛素降低 ,餐后 2 h血浆胰岛素显著低于餐后 1 h血浆胰岛素 (P<0 .0 5)。结论 瑞格列奈可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 ,但恢复时相峰值困难。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使 T2 DM胰岛素早期分泌相恢复 ,餐后血糖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5.
吲达帕胺在糖尿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且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目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糖尿病患者约50%合并高血压。其结果是死亡率增加7.2倍;与正常人相比,伴有肾病的糖尿病性高血压死亡率则增加37倍。尽管肾病的增加,心血管疾病仍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大血管与微血管均累及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2讨论LEADDP属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2],与TG升高、HDL-C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黏附聚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糖尿病病人血黏度高、血液瘀滞、血流速度变慢,致动脉血管分叉处和弯曲处等切变应力较低部位在上述一些因素刺激下引起血管内皮损伤,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使血管趋于狭窄,最终导致肢端缺血、溃烂、感染、坏疽或坏死。疏血通以其出色的抗凝作用,打破了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其可降低血TG、升高HDL、降低纤维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