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PHD)治疗因腹膜透析(PD)欠充分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PD中心11例PD治疗不充分的ESRD患者,改用PHD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透析充分性、营养指标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透析时年龄50.6±16.5岁(23~74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81.8%),糖尿病肾病2例(18.2%)。PHD前的平均行PD治疗3.1±1.2(1.2~4.4)年。经过PHD治疗后患者食欲改善,饮食限制减少;所有患者的不安腿症状得以改善;皮肤瘙痒不同程度减轻。小分子物质清除率增加,每周尿素Kt/V由1.54±0.2增至1.96±0.4(P<0.05)。血浆白蛋白由39.4±4.1 g/L升至40.7±3.8 g/L(P>0.05);血红蛋白由86±10 g/L升至96±13 g/L(P<0.05)。结论:PHD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可作为一种新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12月行PD置管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CAPD组和DAPD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高血压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转归,每半年进行一次容量及心功能的评估,行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动态观察透析前、透析12月和24月患者心胸比例,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系统相关指标及血压、透析效能、残余肾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CAPD组患者1、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28%,而DAPD组分别为6%和13%(P<0.05),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其发生率增加。(2)CAPD与DAPD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随访至24月CAPD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大于DAPD组(0.51±0.04 vs 0.48±0.05,P<0.05),同时两组左心室内径分别为52.66±6.49 mm,48.69±4.70 mm(P<0.05)。(3)在末次随访中,以血压<140/90 mmHg为标准,C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低于DAPD组患者(54.2%vs 84.8%,P<0.05)。(4)在透析效能方面,两组溶质清除均充分,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患者较CAPD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能与容量负荷、残余肾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心胸比例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行PD置管术的123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观察PD治疗后心脏形态相关指标的变化.患者每3月随访一次,全面评估透析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Hb)、收缩压、舒张压、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尿量、超滤量、液体清除量、血钠、每周尿素氮总清除率(Kt/V 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Ccr)、残余肾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并通过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每6月对PD患者的心脏形态学指标及功能进行评估,观察其动态变化. 结果:(1)随PD时间延长患者心胸比例逐渐增加,透析前、透析后6月、12月时分别为0.465±0.041、0.474±0.045、0.492±0.060(P<0.01),射血分数呈下降趋势(P>0.05).(2)20例(16.3%)患者出现胸闷、夜间不能平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分析这些患者临床特点发现,糖尿病肾病7例(35%),难治性高血压16例(80%),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8例(40%)且rGFR下降快,贫血重.(3)相关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心胸比例与BMI(r=0.375,β =0.442)、收缩压(r=0.281,β=0.217)、血红蛋白(r=-0.283,β=-0.199)、液体清除量(r=-0.231,β=-0.851)独立相关.(4)不同rGFR状态下心胸比例不同,rGFR水平为<3 ml/(min·1.73m2)、3~6 ml/(min· 1.73m2)、>6 ml/(min·1.73m2),心胸比分别为0.493±0.062、0.468±0.043、0.456±0.042(P <0.05). 结论: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P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除与透析本身导致机体容量负荷持续增高外,与残余肾功能、BMI、Hb、液体清除量及血压状态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患者心理调节过程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心理调节的过程和体验,以探讨帮助其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0例HAMD抑郁量表总评分≤17分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受访患者的心态调节过程分为确诊时的心态、心态的调整、良好心态的维持,将其心态调节过程整理后形成初步的概念框架.结论 医护人...  相似文献   
5.
总结10例肾脏替代治疗联合免疫干预救治重症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治疗期间重点做好病情观察、容量监测、宣教培训、导管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等;免疫干预时做好用药指导,后期加强并发症护理及随访.10例患者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仅1例发生腹膜炎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专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门诊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建立一体化诊疗流程及信息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门诊量由2009年227940人次增至2010年249940人次,增长率为9.2%;以各项收费标准不变为前提,医疗毛收入由2009年134081369万元增长至2010年148100710万元,增长率为9.9%;2009年门诊满意率为89.13%,2010年满意率为93.12%,患者的投诉人次由2009年15人次下降至2010年12人次。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自我疾病的了解程度,并带动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新置管的39例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方法,对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后的各项检查指标及腹膜透析治疗的总体有效性进行监测,观察不同时期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腹膜炎发生率、完全缓解率及治疗的总体有效性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延续护理为患者提供了不间断持续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了患者的健康转归,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护理在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管理中的作用,旨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方法:将128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在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上的饮食指导作为干预手段,随访6个月,分别对患者在入组当天、入组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自我护理水平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各项营养相关检查指标较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营养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以专病一体化护理为基础的营养管理教育,可帮助患者在透析开始的前6个月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管理在控制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性使用专病一体化管理,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对腹膜透析各个环节和透析相关合并症等进行反复评估、整改。结果:患者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体重监测达标率明显上升;因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因素退出腹膜透析的患者比例由2008年的31.0%下降至2011年的4.O%,因容量超负荷导致患者死亡的发生率由2008年的23.5%下降至2011年的11.8%。结论:应用专病~体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腹膜透析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流程改革,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工作模式管理,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流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住院费用降低(P<0.05),患者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