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 PCNs)二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疑诊PCNs且仅行EUS?LA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二次消融。以影像学随访中病灶体积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估标准。结果 15例接受二次消融患者年龄(51.5±17.6)岁,男9例、女6例。13例完成二次消融术后影像学随访,其中8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仍为稳定。二次消融术后完全缓解率与初次消融术后相比明显提高(8/13比0,P=0.002)。第2次消融术后中位病灶直径由术前的22.0 mm减少至15.0 mm(Z=-2.666,P=0.008),中位体积由2 419.7 mm3减少至1 099.5 mm3(Z=-2.134,P=0.033)。第2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2/15,与第1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 对于单次消融效果欠佳者行二次消融可提高消融有效率,且二次消融不增加消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其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PCN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病变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差异大,因而PCNs的精确诊断对于临床决策制定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PCNs的精确诊断仍面临挑战。超声内镜结合了超声与内镜优势,在PCNs诊治中发挥了巨大优势,超声内镜检查及其引导下系列诊断技术提高了PCNs的准确诊断率。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和文献报道,介绍超声内镜及其引导下系列检查技术在PCNs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囊性病变多在常规体检中发现,一般无需处置,有癌变风险或在随访过程中体积增大产生症状的病变可行聚桂醇消融术进行治疗。本文对消化系统囊性病变聚桂醇消融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消融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术前筛查的175例患者证实为胃LGIN的255例病变纳入研究,并进行内镜下RFA,关注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追踪其复查随访结果。 结果255例病变均成功完成内镜下RFA,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治愈率分别为91.3%、90.8%、89.4%、88.2%、86.5%,术后腹痛为主要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RFA是治疗胃LGIN的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门诊治疗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作为消融剂行EUS-LA治疗的患者共计57例。以消融术后影像学体积变化为疗效评估标准,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57例行EUS-LA治疗的PCNs患者年龄(52.0±14.6)岁,其中女38例、男19例。33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颈部,2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共有50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EUS-LA治疗后囊肿的中位体积从术前的11 434.1 mm3减小至639.4 mm3 (Z=-5.556,P<0.01),中位直径从32.0 mm减小至12.0 mm(Z=-6.161,P<0.01),完全缓解24例(48.0%),部分缓解14例(28.0%),稳定12例(24.0%)。12例患者进行第2次消融,总消融69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69)。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其中18例(52.9%)获得完全缓解,9例(26.5%)获得部分缓解, 7例(20.6%)病变稳定。结论EUS-LA治疗PCNs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6.
胃毕Ⅱ式术后的患者,因解剖结构的改变,采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操作难度较大。采用前视内镜进行插管则可降低ERCP的难度,尤其是采用前置透明帽的胃镜使ERCP操作更加容易完成。本文中我们对用前置透明帽的胃镜行ERCP的2例病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后食管隧道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12月间成功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内镜复查资料.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6~58岁,平均38.5岁.术后常规使用抑酸药,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统计钛夹脱落情况及食管隧道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共用232个钛夹,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钛夹脱落率分别为16.8%(39/232)、41.4%(96/232)、65.1%(151/232)及83.2%(193/232).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愈合率分别为20.0%(6/30)、86.7%(26/30)、96.7%(29/30)及100%.结论 POEM术后2周至1个月后食管切口大部分愈合,钛夹完全脱落则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前对贲门失弛缓的治疗是采取注射肉毒素、扩张或外科手术的方法。长久以来贲门失弛缓的分型有X线的分型与动力的分型,没有内镜下的分型,但随着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进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不能进行POEM。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肉毒素注射(BTI)和球囊扩张(B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POEM组、BTI组和BD组。对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果是症状缓解率,次要结果是并发症发生率、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最大宽度。结果 所有4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内镜下的治疗,并且治疗后3个月随访成功率为100%。症状缓解率POEM组为100%,BTI组为66.7%,BD组为93.3%,其中POEM组和BTI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OEM组与BD组、BD组与B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POEM组为13.3%,BTI组为0,BD组为6.7%,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SP、食管最大宽度在3组之间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后3个月,POEM的症状缓解率高于BTI和BD,而并发症发生率3种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病人的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09月间在我院行POEM术的53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其中横开口法组41例,纵开口法12例,平均随访5月(3~24月),症状缓解率96.2%(51/53)。术后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7.5 vs 0.6,P<0.05)。横开口组手术用时65.0±18.0 min,略快于纵开口组74.1±18.2 min,但在隧道建立和环形肌切开过程中,明显快于纵开口法组36.3±9.0 min vs 45.4±10.5 min;10.2±4.6 min vs 15.5±5.5 min P<0.05)。同时,横开口组在皮下积气等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纵开口法组(9.8%(4/41)vs 41.7%(5/12)P<0.05)。横开口组中另有4例术中发生黏膜穿孔(4/41,9.8%)。4例内镜下有反流性食管炎表现(4/53 7.5%),LA-A、LA-B级各2例,其中1例无明显症状。两组均无均无胸腔积液,出血,纵膈炎及消化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横开口法POEM不仅有效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且更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皮下气肿、气胸等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