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参碱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刀豆蛋白 A(Con A)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48只 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碱 25 mg/kg组、苦参碱 12.5 mg/kg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 Con A 20 mg/kg,苦参碱两个剂量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联苯双酯组按 150 mg/kg灌胃口服,每天 1次,连续 3 d,末次给药后 4 h,再次静脉注射 Con A 20 mg/kg,8 h后检测血浆 ALT活性及 IFN-γ和 TNF-α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碱 25 mg/kg组、12.5 mg/kg组小鼠 ALT活性及 IFN-γ和 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苦参碱两个剂量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苦参碱对 Con 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抑制 T淋巴细胞活化和 IFN-γ、TNF-α的释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与终未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晚期肝癌围介入手术期患者生存期的优缺点及互补性。方法收集100例晚期肝癌患者,均行TACE,术前根据MELD公式计算患者的MELD值,并同时计算CTP评分。应用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并比较MELD、CTP评分预测患者生存时间的价值。结果采用CTP评分判断患者TACE术前、术后3、6个月生存期的的AUC分别为0.540、0.754、0.889,而采用MELD评分时分别为0.682、0.701、0.801。2种模型判断患者生存时间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判断晚期肝癌短期预后方面,MELD与CTP评分均为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通过抑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的表达,恢复小分子RNA let-7a(microRNA let-7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正常肝细胞LO2与肝癌HepG2细胞lncRNA CCAT1的表达,比较2种细胞的表达差异。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肝癌HepG2在不同浓度的叶下珠复方Ⅱ号与5-氟尿嘧啶(5-FU)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的情况。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设空白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lncRNA CCAT1,microRNA let-7a和其靶基因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N-RAS基因(N-RAS)mRNA表达改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MGA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LO2细胞比较,肝癌HepG2细胞lncRNA CCAT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通过MTT比色实验测定出叶下珠复方Ⅱ号和5-FU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49,0.044 648 g·L-1;与空白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均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P<0.05),叶下珠复方Ⅱ号高质量浓度组(1.6 g·L-1)最为显著。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lncRNA CCAT1 的表达明显抑制(P<0.05),高质量浓度组microRNA let-7a表达明显上调(P<0.05),叶下珠复方Ⅱ高、低质量浓度组HMGA2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高质量浓度组N-RAS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低质量浓度组(1.6,0.8 g·L-1)的HMGA2,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叶下珠复方Ⅱ号可以通过抑制HepG2细胞lncRNA CCAT1表达,恢复microRNA let-7a表达,并抑制其下游相关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发挥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方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纤软肝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20.0、10.0、5.0g/kg)和联苯双酯(150mg/Kg)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ConA20mg/Kg,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4h,再次静脉注射ConA20mg/kg,8h后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ALT活性、IFN-γ和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纤软肝方三个剂量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抗纤软肝方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和IFN-γ、TNF-α的释放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NIH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10、55、27.5 g.kg-1),联苯双酯组(150 mg.kg-1);以刀豆蛋白A(Con A)和D-氨基半乳糖(D-GalN)分别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叶下珠复方II号水提液进行干预治疗,并与联苯双酯进行对照,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可显著性降低两种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刀豆蛋白A和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1α)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OSAHS患者120例为试验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将OS-AH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78例中/重度OSAHS患者为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TXB2、6-Keto-PGF1α和ACA,比较OSAHS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血浆TXB2、血清ACA-IgG及ACA-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治疗组血浆6-Keto-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TXB2、ACA与AHI呈正相关,与SaO2呈负相关;而6-Keto-PGF1α与AHI呈负相关,与SaO2呈正相关。结论OSAH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TXB2、6-Keto-PGF1α和ACA在OSAHS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高发病率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提示OSAHS患者易患血栓栓塞性疾病,痰热清注射液可有效逆转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4例术后血浆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痊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叶下珠复方Ⅱ号对HSC—T6增殖及TIMP—l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mRNA(TIMP—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HSC—T6,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叶下珠复方Ⅱ号5.00、2.50和1.25mg/ml组。加药后用MTT法检测各组HSC—T6增殖变化,且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HSC—T6的TIMP—lmRNA表达。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各剂量组药物对HSC—T6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TIMP—lmRNA表达都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能押制HSC—T6增殖和TIMP—lmRNA表达,从而减弱TIMP—l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促进ECM的降解,这可能是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项目县及云南全省90年代孕产妇死亡现状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全国同期相比。高出80个10万分点;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1998年占孕产妇死亡的64.30%,其中,因多种原因未经抢救的死亡≥62.07%。通过对直接原因、潜在原因和基础原因等多因素的分析,找出了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五个延误”和“五个限制”,明确了“孕产妇安全分娩之路”的主要服务内容和需要的支持条件,提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Habib~(TM) Ves Open射频消融导管对门脉癌栓进行血管内治疗联合覆膜支架植入的临床效果,探索术中门脉癌栓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肝癌门脉癌栓患者13例,应用Habib消融导管血管内射频消融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在造影了解癌栓的部位、范围后;采用5F活检钳在透视下对癌栓抓取活检共3例;然后自鞘内送5F Habib~(TM) Ves Open射频消融导管至癌栓对癌栓行逐段消融,结束后对消融段植入覆膜支架。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状况,并实验室相关指标复查及影像学检查,观察门静脉癌栓消融治疗后的状态3~18个月。结果 所有13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血管内射频消融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Ⅱ型癌栓者成功活检送病理,2例增生型,1例坏死型。9例上腹胀满者术后明显缓解;4例合并腹腔积液者中2例明显缓解,2例完全消失;1例顽固性腹泻者术后第3天停止。随访3~18个月,6例Ⅱ型癌栓者病情稳定,消融通道血流通畅,1例Ⅱ型、5例Ⅲ型和1例Ⅳ型癌栓者先后出现癌栓进展,消融通道狭窄甚至闭塞。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者12例;超过6个月10例;超过12个月8例;超过18个月5例。结论Habib TM Ves Open消融导管对门脉癌栓进行血管内射频消融联合覆膜支架植入可能获得比单纯血管内消融更好的疗效。在血管鞘的保护下,用活检钳对癌栓进行抓取活检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