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刺疗法对实验性黄疸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黄疸大鼠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灌胃异硫氰酸萘酯(ANIT)中毒制备大鼠黄疸模型,以针刺疗法为治疗组,并与思美泰组作对照,观察其血清NO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能显著改善大鼠NO及各项指标(P<0.01),针刺组在某些方面优于思美泰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降低大鼠NO水平,抑制其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促进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以HE染色的方法来检测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分析SS患者中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关系.结果:SS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精确概率法分析未发现IFN-γ及IL-4的表达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相关.结论:SS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γ及IL-4的表达未见异常,并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不相关,可能在SS唇腺组织的破坏及SS发病过程中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完全系统性红斑狼疮(ILE)患者的临床随访研究结果,探索其病情进展预测因素。方法 对ILE患者定期随访,记录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结束时分析病情进展预测因素。结果 共有19例ILE患者入选本项研究。在3年的随访研究中,有11例ILE患者发展为SLE。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颡部红斑、光过敏、抗dsDNA抗体阳性与SLE进展相关。结论 在本次随访研究中,虽有58%的ILE患者最后进展为SLE,但所有患者的SLEDAI分值都较低,提示ILE为狼疮的一种比较轻的亚型。颡部红斑、光过敏及抗ds—DNA抗体阳性预示这些患者可能发展为SLE.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方面所受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连续入住某医院风湿内科、符合入组标准的83例SLE患者,并设置了健康对照组。研究工具包括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MOSSF-36)。结果SLE组的总分、总均分、十个因子的得分以及这些因子的阳性人数都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组在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因子方面的得分,较健康对照组低(P<0.01)。结论SLE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差。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升高的抗心磷脂抗体滴度与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反复流产的发生明显相关.但有关抗心磷脂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却不完全统一.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中国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设计:前瞻性单一样本的随访观察.单位: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广东医学院深圳风湿病研究所.对象:选择2001-03/2003-10于深圳市第四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风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记录患者入院后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判断标准为测定值超过100 U/mL.大剂量口服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以诱导缓解,然后逐渐将强的松减量,将环磷酰胺换成硫唑嘌呤以维持疗效.同时使用其它药物控制可能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与关节痛等症状.每半年对纳入对象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共3年.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性别、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血栓形成、病理妊娠等临床表现及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实验共纳入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83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在入选的97例患者中,其发病后被确诊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有38例(39%),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在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更为常见.IgG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件肾炎患者更易发生血管血栓形成: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更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9%,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抗心磷脂抗体阳件对预测狼疮性肾炎出现血管血栓形成、病理妊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病行为的影响.方法 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按循征护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采用行为问卷(IBQ)对2组患者的基础和终末患病行为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评定时各个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终末评定时2组在因子的得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患病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病行为的影响。方法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按循征护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采用行为问卷(IBQ)对2组患者的基础和终末患病行为进行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基础评定时各个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终末评定时2组在因子的得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患病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方法 对56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肾脏排泄尿酸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肾功能、尿肌酐(Ucr)、尿尿酸(Uur)、24h尿尿酸总量(24h Uur)、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肾小球尿酸负荷 (Flur)及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等。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尿酸酶法, 肌酐的测定采用三硝基苦味酸法。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24h Uur及Flu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而Cur及FRUAC则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狼疮性肾炎(LN)临床相关表现和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检测81例LN患者血清中的ANCA,并分析ANCA与LN临床表现和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ANCA在LN中的阳性率是30.9%(25/81)。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阳性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仅有72.0%(18/25)仍为阳性,全部是核周型ANCA(p-ANCA),未见中央型ANCA(c-ANCA)出现。ANCA阳性组LN患者合并浆膜炎、神经系统累及、贫血、抗ds-DNA抗体阳性和低补体的频率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LN患者。结论ANCA在LN中的阳性率为30.9%,并与LN特定的临床表现相关,提示ANCA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PTA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小板和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SLE活动相关性,探索活化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色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27例(其中活动期13例,非活动期14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PTA1(CD226)表达,同时检测SLE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补体,疾病活动度用SLEDAI记分,结果:SLE患者组CD3,CD4,CD8淋巴细胞上PTA1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D3上PTA1表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组CD3,CD4,CD8细胞上PTA1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组(P<0.01),而非活动期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CD3,CD8细胞PTA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之间呈正相关,与C3,C4补体水平呈负相关,CD8细胞PTA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C3,C4补体水平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活动期SLE淋巴细胞PTA1表达增高,SLE患者CD8细胞PTA1表达异常与SLEDAI,抗dsDNA抗体,C2和C4补体之间有明显相关,CD8细胞活化程度与SLE疾病程度有关,PTA1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