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鼻肠管和鼻胃管在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之间收治的58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鼻肠管组和鼻胃管组予以治疗,观察各项临床治愈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均治愈,鼻肠管组的各项临床治愈指标均优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乙肝病毒DNA载量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血清中HBV-DNA载量的不同,将其分为阴性组14例,低复制组48例,高复制组16例。三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记录三组患者手术前后7天静脉血清中HBV-DNA载量和术后1天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变化。结果:手术治疗7天后,阴性组和低复制组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较治疗前7天有所下降,高复制组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较治疗前7天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后的ASL、ALT、TBIL指标较手术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三组术后ALB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阴性组、低复制组、高复制组术后ASL、ALT、TBIL指标比较有递增变化,ALB指标比较有递减变化。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癌根除术后仍然存在HBV复制活跃的问题,HBV活跃程度和术前HBV-DNA载量高水平复制会影响到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HC)根治术后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研究所200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联合半肝切除的HC根治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血清TBil、Alb水平,是否保留肝动脉血供,是否行非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7例(13.49%)发生急性肝衰竭,其中死亡11例(8.73%)。术前血清TBil200μmol/L[比值比(OR)=1.78,95%可信区间(95%CI):1.05~3.04,P=0.029]、术中失血量800 ml(OR=2.64,95%CI:1.33~3.95,P=0.037)、未保留肝动脉血供(OR=3.57,95%CI:2.21~5.09,P=0.002)、采用非选择性肝血流阻断(OR=1.36,95%CI:0.79~1.78,P=0.037)是术后发生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减黄、减少术中出血、保留肝动脉血供、避免非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对于减少联合半肝切除的HC根治术后发生急性肝衰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CTC)阳性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重庆市肿瘤医院收治的PHC术后CTC阳性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CTC数目变化、毒副作用、无瘤存活时间。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2组存活率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治疗开始后2组在各检测时间点CTC数目分别为:3个月(2.1±1.2 vs 3.8±1.2)、6个月(1.9±1.3 vs 4.0±1.4)、12个月(1.5±1.2 vs 4.5±1.5)、18个月(1.6±1.4 vs 5.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2、5.96、8.17、12.33、P值均<0.000 1)。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CTC数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10,P<0.000 1)。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CTC数目较前明显增多。治疗组无瘤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5.279,P=0.021 6),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2.4)个月vs(10.8±2.3)个月,t=4.31,P<0.05)]。观察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2例、肝功能损伤2例、骨髓抑制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且未影响治疗药物的使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Ⅲ级及以上副作用。结论替吉奥可使PHC根治术后CTC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延长,并未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术后消化道出血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EST取石术的病例520例,其中术后消化道出血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出血6例,胆道黏膜损伤出血1例,肠道黏膜损伤出血1例.出血病例中,术前合并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灌注式热化疗联合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以化疗药物+65°热碘油+微球序贯行TACE治疗,对照组以化疗药物+常温碘油化疗药乳化合剂+微球序贯行TACE治疗,术中均灌注化疗替加氟750 mg/m2+奥沙利铂60 mg/m2。以每4周为1周期,均予以2~6个周期的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甲胎蛋白(AFP)及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并分析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ORR为84.44%、对照组为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LT、AST、BUN、CREA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22%、2年远期生存率为88.89%;对照组依次为20.00%、71.11%,2年远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灌注式热化疗联合微球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治疗,近远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小RNA204(mi R-20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0例肝细胞癌患者,收集手术切除后的肝癌细胞以及肝癌旁组织,采用定时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 R-204的表达,以mi R-204表达水平中位数为分界点,观察mi R-204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l2及SIRT1(sirtuin 1)蛋白的表达,合成mi R-204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PCR检测SMMC-7721细胞的SIRT1与Bcl2 m RNA的水平。结果 HCC组织mi R-204水平显著降低;与mi R-204低表达的患者相比,mi R-204高表达的患者瘤体直径较小(在5 cm)、肿瘤数少、TNM分期较低,与患者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无关;mi R-204低表达组中Bcl2及SIRT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i R-204高表达组,mi R-204与Bcl2及SIRT1的水平呈负相关;mi R-204转染SMMC-7721细胞后,过表达mi R-204的SMMC-7721细胞SIRT1与Bcl2 m RNA水平不仅显著低于转染阴性对照mi RNA的细胞,也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SIRT1与Bcl2 m RNA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 R-204的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mi R-204低表达肝细胞癌预后不良相关,上调其表达可下调SIRT1、Bcl2水平,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肝胆外科2008 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生化检 查提示所有病例在发作期均有血糖降低及胰岛素升高,影像学检查有术前超声、增强CT、MRI、超声内镜(EUS )及术中超声(IOUS).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6.3%(9/16),77.8%(7/9),80.0%(8/10),100.0%(2/2),100.0% (5/5).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局部切除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5例,胰十二指肠 切除2例.所有病例在肿瘤被切除后血糖均明显上升.术后随访1~5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岛素瘤的定位 诊断首选CT和MRI,术中扪诊联合术中超声检查是术中定位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技术在腹内疝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内疝9例患者临床资料(先天性腹内疝3例,获得性腹内疝6例).结果 1例术前诊断腹内疝,1例术前诊断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腹腔镜探查4例并确诊,其中3例行腔镜修复.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6 d.对照组术后伤口血肿1例,伤口感染2例,1例因ARDS死亡,实验组患者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52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内疝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较难确诊,而发生肠坏死后疾病可迅速恶化,即使已行手术治疗,诊断延误仍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腹腔镜在疾病探查及手术过程以其高效的诊断及微创的优势成为腹内疝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技术在脾肿瘤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58例脾肿瘤,随机分成完全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予以手术治疗,观察各项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全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9.2±1.2)d,术中出血量为(129.7±38.0)ml,手术切口长度为(8.3±1.1)cm,术后病人疼痛评分为(2.7±0.7)分;开腹组住院时间为(10.6±1.2)d,术中出血量为(155.9±59.0)ml,手术切口长度为(17.2±1.5)cm,术后病人疼痛评分为(4.3±0.8)分。完全腹腔镜组以上指标上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指标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肿瘤手术治疗中,完全腹腔镜下脾肿瘤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